天天看點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被全球高度關注的冬奧會,有看得見的一面,也有看不見的一面。

看得見是的谷愛淩超級新星體面奪冠,看不見的是直冷制冰技術和儲雪技術打造的“完美雪面”;看得見的是3大賽區26個場館不間斷工作,看不見的是“100%綠電”零污染排放,看得見是運動健兒飒爽英姿縱身飛躍,看不見的是北鬥導航雪場回報系統和智能測力滑雪闆的技術支撐……同樣,看得見的是開幕式上享譽海内外的和平鴿,看不見的是其中每一件衣服從設計到制造過程中隐含的科技含金量。

科技,在冬奧不隻展現在現場。從此次冬奧會服裝的科技亮點中,我們總結了5大趨勢。對時尚企業而言,把握它們或能快速利用技術賦能實作全面緻勝。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本次最具科技感的服裝還屬CHENPENG設計的未來冰球服裝,該套裝在冬奧會開幕式第二個節目《冰雪五環》未來冰球中亮相。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未來冰球服是冬奧會開幕式《五環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科技奧運”的主題。将冰球表演與多媒體藝術相結合,打造出了一場未來科技感十足的冰雪盛宴。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冰球服裝的靈感源自中國的冰燈、冰雕文化,以一種極具藝術化的展現形式,呈現出晶瑩剔透的“冰琉璃”藝術裝置。冰燈節,是中國北方在農曆正月舉辦的傳統節日,已有上千年曆史;而冰球被譽為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桂冠上的珍珠,是冬奧會中最受矚目的集體項目之一。北京2022冬奧會開幕式五環展示,則是将冰球運動和中國冰雕文化的創意結合。

冰球服設計除了保留傳統冰球服裝備的外觀特點,結合現代電子科技及3D技術增加其未來感。服裝的外觀采用透明PET光栅材料形成立體影像的視覺效果,它的特點是在平面上營造出有相對景深的立體空間,這個相對靜止的畫面内制造出具有動感的圖案。為了實作冰球服的發光效果, 在光栅材料下襯以COB燈帶(一種LED內建面光源燈帶)作為基底。此外,為實作一體化透明材料質感,頭盔、冰球杆、五環logo,使用了模組化與3D列印技術,從視覺上實作近似冰燈的晶瑩剔透質感。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本次冬奧制服面料由上海嘉麟傑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該面料兼具科技含量和綠色環保特性。

冬奧制服面料的正面圖案,融合了中國傳統山水畫與冬奧核心圖形的雪山圖景,反面是具有保暖性的抓絨面料,根據冬季特殊氣候條件的需求,保暖是重要名額,經過檢測,這款面料的保暖性能是市場上同類産品的 2 倍左右。

公司研發部經理張義男介紹,該面料兼具抗起球、抗靜電、輕薄透氣、彈力大等特性,讓穿着者更舒适。保證面料功能性的同時,嘉麟傑也在踐行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理念。在冬奧會服飾面料開發環節,采用的是由廢舊塑膠瓶、紡織品回收利用做成的再生紗線。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由于冬奧運動氣候條件特殊,制服保暖材料不僅要抵禦嚴寒、防風保暖,還得透氣、透濕、輕便舒适。為了最大程度滿足所有場景下的需求,江蘇康大無紡有限公司研制了北京冬奧制服專用保暖材料——多元蓄熱保暖絮片,具有瞬間升溫、長效蓄熱、輕薄舒适、吸汗透氣的優異性能。該絮片由 70% 的多種功能性滌綸短纖維和30%的功能性錦綸短纖維混合研制成的,這些多功能性短纖維可以吸收轉換光能和人體的熱能并能夠實作長時間蓄熱,同時短纖維的質輕、柔軟、回彈好和吸濕性好的特點提高了保暖絮片的舒适性。

本次為冬奧雪上從業人員的發熱馬甲、圍巾、手套、襪子、加熱内衣等服裝服飾産品,來自北京創新愛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據悉,該公司聯合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研發了可在低溫環境下智能發熱的石墨烯産品及熱力保障應用技術,突破了石墨烯柔性織物加熱材料的低溫啟動和運作、快速電熱轉換等關鍵技術,實作石墨烯柔性織物加熱技術低溫應用。發熱馬甲、圍巾、手套、襪子、加熱内衣等服裝服飾,可實作 38℃ - 52℃溫度調節,滿足低溫環境人員保暖需求。

除了服裝服飾,項目組還與 2022 年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生産商聯合研制的冰墩墩暖手寶石墨烯加熱技術,是石墨烯技術在冬奧會特許商品的首次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愛家科技配合雲轉播公司研發了石墨烯加熱裝置改進雲轉播背包,保障電子裝置在零下20℃也可正常開機使用。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點火儀式向來是奧運會開幕式的最大看點之一,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最後一個驚喜呈現,總導演張藝謀曾說的“百年奧運史上還沒有出現過的點火”謎底終于被揭開:以“不點火”代替“點火”,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燒的大火,傳遞低碳環保的綠色奧運理念,實作了奧運曆史上的一次點火儀式創新。

東華大學孫以澤教授團隊正是火炬外飄帶(外殼)的關鍵制造技術提供方,孫教授用“高新材料”“高新裝備”“高端制造”這三個“高”字來概括,他說這是一次藝術設計與科技創新的完美碰撞。

火炬“飛揚”的外飄帶造型非常特殊,是一個高維曲面體,對于工程化制造來說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異性結構件。為了打好“地基”,孫以澤教授率領團隊數次北上,與中央美院的火炬外形設計師團隊、冬奧會組委相關從業人員等反複探讨、修改、打磨。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為了讓這些碳纖維複合材料在編織過程中“乖乖聽話”,同時在工業生産中立體還原外飄帶柔美飄逸的感覺,孫教授帶領團隊研究控制算法、奇妙機構、變軌技術等,從理論推導到實驗驗證再到生産實踐,反複調試。最終實作了火炬外飄帶的三維自動化立體編織和自動化打磨,項目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内空白,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地位。最終,孫以澤教授團隊讓火炬“活”了起來,真正呈現出了最好的“飛揚”狀态。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登上領獎台,奧運健兒接過獎牌的那一刻,無疑是全球矚目的高光時刻。本屆冬奧獎牌绶帶由萬事利絲綢匠心織造,由100%用中國傳統絲綢,傳遞出绶帶“最中國”的文化内涵。本屆冬奧會獎牌绶帶采用織造“冰雪紋”,為讓每一朵“冰雪紋”更富立體美感,織造汲取非遺宋錦的工藝靈感,令特色冰梅紋極富立體藝術。

绶帶的面料采用最細的6A級蠶絲,把6根2022蠶絲合并成一根作為緯線,經過上千次測試,最終織成24姆米厚度的五枚組織桑波鍛。這種新型材料不僅堅韌承重,也可以讓輕薄柔軟的絲綢變得挺闊有型。

绶帶的制造應用了高新綠色科技,印花色彩久不褪色。技術人員通過采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别及處理技術,利用系統的高精準定位能力,最終實作印花誤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此外,團隊還融入了基于色彩數字化的GBART綠色印染新技術,對染料和絲綢面料進行特别處理,使得它們能夠牢牢固着在面料纖維上。這一技術不僅讓色彩重制度達到99%,相較于傳統印花技術,還免去水洗流程,實作污水、氨氮等污染物減排,迎合了綠色冬奧理念。

此次冬奧會所涉及的冰雪運動将帶動其他關聯産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到2025年,中國冰雪産業總規模預計将達到1萬億元,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面前,時尚産業如何在冰雪“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的快車道上順勢而為?

縱觀此次冬奧會,人工智能、大資料、可穿戴裝置等科技手段,已經成為輔助運動員在訓練中提高競技水準的“标配”。會後,時尚企業如何圍繞“裝備、資料和體驗”這些應用到産業科技創新中?具有傳感功能、回報功能、響應功能、資訊識别與積累、自診斷能力、自修複能力和自适應能力的智能調溫紡織材料、智能形狀記憶紡織材料、智能變色紡織材料以及電子資訊智能紡織材料……将在冬奧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标下,這些将從産業創新的科研亮點發展轉變成為時尚應用的常态。

參考文獻:

護航北京2022冬奧會,展現中國紡織産業時代精神;巧奪天工!東華科研讓冬奧會火炬“飛揚”起來 ;一文盡覽冬奧賽場上的惹眼服飾及科技玄機

商業洞察|從冬奧服裝隐藏的黑科技,看時尚産業撬動“冷資源”的5大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