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島蕪湖暗中角力,蘋果汽車代工企業入局奇瑞混改

【導語:2月11日,立訊精密官宣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其股東立訊有限斥資100.54億元,從奇瑞控股的最大股東——青島五道口處收購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汽車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股權交易完成後,青島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股權将降至26.89%,成為奇瑞控股的第二大股東,立訊精密的母公司立訊有限将排在第四。立訊入局後,交易完成後,青島五道口基金在奇瑞控股中的持股比例會降至26.89%,低于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27.68%,這意味着青島五道口基金及其背後的青島市政府将失去奇瑞控股的大股東地位。】

撰文|張大川、編輯|康 喬

在收購奇瑞控股股權的同時,立訊精密還和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等三家奇瑞系的公司,于蕪湖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架構協定》,為雙方奠定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此外,立訊精密與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其中立訊精密認繳5億元持有注冊資本的30%、奇瑞新能源認繳11.67億元并持有注冊資本的70%的股權結構。這家合資公司将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産平台及出海口。從中長期來看,這家合資公司希望跻身國内主流零部件公司。

青島蕪湖暗中角力,蘋果汽車代工企業入局奇瑞混改

立訊精密尋求轉型

為潛在的蘋果汽車代工,是其被各方認為的投資奇瑞汽車的最大原因。從事代工,不需要有很多原創能力,但是需要有比較成熟與可靠的造車工藝,并能夠確定車輛可以源源不斷地進行傳遞的經驗。在這方面,擁有較長造車經驗的奇瑞,是立訊精密比較合适的合作夥伴。這個思路其實和之前富士康與吉利成立專注在代工領域的合資公司的思路完全一緻。綜合各方面資訊來看,蘋果造車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青島蕪湖暗中角力,蘋果汽車代工企業入局奇瑞混改

不過代工蘋果汽車之外,立訊精密本身尋求新的業務轉型更是其進入汽車行業的關鍵所在。為蘋果代工,雖然體量較大,但是附加值并不高,利潤率相對較為有限。尤其是蘋果同時扶持多個代工企業,也有互相牽制的目的。從立訊精密的角度來說,一旦蘋果的代工政策發生改變,那對企業必然産生難以估量的影響,這也就意味着立訊精密對于蘋果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青島蕪湖暗中角力,蘋果汽車代工企業入局奇瑞混改

關于立訊精密自己造車的業務,其實并不為各方所看好。作為一個電子代工企業,立訊精密不僅自己沒有造車經驗和相關的技術積累,同時也沒有市場營銷以及客戶運維的經驗。至于和立訊精密合資的奇瑞汽車,除了擁有比較豐富的造車經驗之外,其實也很難應對智能電動車時代前瞻技術和商業模式上的沖擊。而這100億元更多還是注入到青島五道口,能否最終流入到或者有多少比例可以流入到奇瑞汽車方面,目前還不得而知。

奇瑞項目對于青島的吸引力在下降

目前國内汽車行業的情況,和彼時青島借助青島五道口作為載體控股奇瑞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勢力造車企業,雖然體量不大,但其無論是從行業影響力,還是從市值角度來說,都對傳統車企形成了比較大的沖擊。換句話說,銷量不大的新勢力車企,帶來的行業影響力以及對上下遊産生的聚集效應遠遠大于一個傳統車企的生産基地。

青島蕪湖暗中角力,蘋果汽車代工企業入局奇瑞混改

對于青島政府來說,在已經有了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衆、一汽解放、中國重汽以及北汽新能源在内的衆多傳統車企生産基地的情況下,再引入奇瑞項目對于青島市政府來說,隻有體量層級的影響,難以對青島汽車工業全面轉型更新帶來直接的影響。現在的青島需要的不再是單純的生産基地,能否将研發甚至是總部職能帶到青島,估計是青島地方政府更為看重的。但是對于奇瑞汽車來說,之前混改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将奇瑞的總部職能都留在蕪湖。從蕪湖的角度來說,一旦沒了奇瑞,那各種壓力就很大了。

青島蕪湖暗中角力,蘋果汽車代工企業入局奇瑞混改

如果再考慮到之前合肥風投蔚來汽車,不僅讓自己憑借2020年那波美國電動車股價上漲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也将蔚來汽車的生産基地以及蔚來中國總部職能牢牢留在了合肥。合肥也借蔚來和大衆江淮項目,建構了比較有競争力的電動車産業基地,讓合肥在國内智能電動車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對于青島來說,達成合肥這樣的效果,是其最優的選擇。如果放眼國内的衆多新勢力車企中,和其中比較靠譜的一家進行深度合作和綁定,相信是青島地方政府的最優選擇。

奇瑞混改仍原地踏步

對于奇瑞來說,從2019年下半年拉開的混改大幕兜兜轉轉,到現在其實并沒有對奇瑞的日常營運産生實質性的影響。現在的奇瑞和彼時的奇瑞,并沒有本質上的差異,而國内乃至全球汽車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青島蕪湖暗中角力,蘋果汽車代工企業入局奇瑞混改

現在國内電動車市場,已經不僅是特斯拉和蔚小理這樣的新勢力車企唱主角。包括大衆、通用、豐田這些主流車企都已經開始或者即将向國内市場投入非常有競争力的電動車車型。而國内傳統車企自主品牌,更是打出了高端電動車子品牌。其不僅希望借助新品牌攫取更大的市場佔有率,同時也希望借這些新品牌實作集團的整體品牌向上。但現在的奇瑞,最為知名的還僅僅是小螞蟻這樣的微型電動車。而在中高端品牌上,奇瑞星途更多還隻是和吉利領克以及長城WEY這種傳統燃油車時代的布局類似。在技術以及商業模式方面,已經略顯和時代有所脫節。至于在自動駕駛方面,無論是自研還是和其他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合作,奇瑞也是鮮有大的動作。是以即便此番再引入立訊精密這樣一個智能電動車的局外人,對于奇瑞在未來的智能電動車業務幫助也有限。

點評

奇瑞混改從最初開始就一直非常排斥同行的投資。從青島五道口到立訊精密,似乎隻有這些外來戶才不會對奇瑞汽車的經營決策産生影響。但從2019年到現在超過兩年的時間裡,奇瑞依然還是那個奇瑞,混改并沒有激發出奇瑞新的活力。在汽車“新四化”相關的前瞻技術上,奇瑞尚未能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這對奇瑞未來的發散心是個挑戰。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