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0萬三孩家庭,卻沒人會做她們的生意?

150萬三孩家庭,卻沒人會做她們的生意?

文|中童傳媒記者 言悅

一份有關2021年中國新生兒統計資料表明,全年1062萬新生兒當中,二孩占比43%,三孩已達150萬人。

查閱近年相關統計發現,三孩以上家庭早在國家出台新的生育政策之前,已經不是個小的量級(見下圖)。

150萬三孩家庭,卻沒人會做她們的生意?

制表:中童研究院

實際上,到2019年,中國新生兒當中,三孩兒以上的已經超過161萬。近兩年雖然有所減少,但2021年與2020年數字大體相當,在150萬左右。這可能意味着,即便生育政策不斷加碼,對新生兒數量的影響也會比較有限。

母嬰從業者與其等待政策加持,希望消費數量有所爆發,不如快馬揚鞭,趕緊在如何加大消費額度上想更多的辦法。

在錢包收緊、消費不暢的情況下,怎麼加大母嬰産品的消費額度呢?

一孩、二孩、三孩的消費重點

按養育圈流行語說,“一孩照書養,二孩照豬養”。一孩二孩乃至三孩以上家庭,消費呈現了各自的特點與差異性。

一孩家庭,是典型的四二一結構,不分收入高低,在母嬰商品消費上都會做大量投入,寶爸寶媽祖父母,統一遵從“最優質”原則。

一孩家庭的母嬰商品消費,占低收入家庭消費中的44%,中等收入家庭消費中的32%,高收入家庭消費中的22%。中童走訪的新型精品店當中,很多是為一孩家庭服務的。除高端超高端奶粉外,從營養品DHA、核桃油到零輔食,從奶瓶到兒童穿搭,從養育知識到專業選品能力,都是一站備足。

二孩家庭,因為儲備了育兒經驗,商品上追求成本效益,不少線下體驗,調整成了線上直購,而且因為周邊建立起了寶媽圈子,購買管道更加多元。

三孩以上家庭,在各種親子項目中相對活躍,諸如手工坊、休閑農莊、攀爬等,全家集體出行似乎更有樂趣。與基礎商品相較,三孩以上家庭在服務上的消費更大膽。

由此可見,即便同年齡段的孩子,也會因家庭消費重點不同而有所差別。抛開能不能做到千人千面不說,給顧客推薦優質商品、高成本效益商品、高階服務之前,了解一下他的家庭形态,也很有必要。

有母嬰零售商就會在資料背景重點加上一條備注:三孩。這本來就是精準服務、有效提升消費額的一部分。

多孩能産生“蝴蝶效應”?

因為需求多元,二孩、三孩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的母嬰商品消費結構,帶動了相關消費市場。比如家政相關的服務、寶媽的産後修複儀器、保健品,甚至多座汽車與安全座椅。

一孩,有全職媽媽,有全家帶,似乎沒有那麼難。但當二孩出生,全職媽媽似乎也無計可施,需要借助家政服務來解決日常的帶娃問題,更多家庭也會跟随時城鎮化率的提升,女性工作時段變化,不斷出現需求。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63.89%,2021年這個數字是64.72%,增加接近一個百分點。

二孩、三孩的出生,衍生出很多寶媽的新需求。某電商平台大促期間,孕産修複儀的同比增長已經達到了256%,購買評論中,很多是二孩媽媽,她們表示這已經是其重度信賴的“剛需品”。

除了留住“美”,40歲以上産婦的健康也成為關注焦點,健身卡、營養品,應有盡有。

當然也有人會認為,多孩家庭撬動的消費需求變化,未來可能産生“蝴蝶效應”,比如刺激空間更大的七座SUV車銷量,帶動安全座椅來個小爆發。

150萬三孩家庭,卻沒人會做她們的生意?

點個在看,2022發大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