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鄉的年》

作者:德平不惑

我們都在努力拼搏,努力地把自己活成了閏土的模樣。

一,

“去年我又換了一個工作,不在原先的那家了”

“這家怎麼樣?”

“這家是個外企獨資企業,待遇跟之前差距不大,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再也不用三班倒了,隻上白班,每月加班不允許超過36小時”

“我們經理聽說我辭職的時候,都驚呆了,說從來沒有想到我會辭職,他一直以為我這個年齡會穩定很多,絕對不會辭職的,上有老下有小,會非常珍惜這麼穩定的工作”

“可我也确實沒有辦法,原先的三班倒的問題,讓我的身體有些不适,畢竟年齡大了,而且小孩的管理也是最大的問題,雖然小孩大了,也沒有那麼多細節需要照顧的,但是有時倒班還是會非常不友善,怕小孩獨自面對生活不小心變壞,小孩畢竟是我的全部的希望,還是自己多陪陪比較放心一些”

“這份新工作穩定嗎?”

“新工作是之前老同僚推薦的,我是了解了很久才敢去的,畢竟對我我這個年齡來說,穩定确實是壓倒一切的重要”

“哦,那後面還有新的打算嗎?”

“沒有了,就安心在這裡待到退休,隻要公司不倒,基本不會有什麼變化了!”

大年三十下午的對話,和一起長大的發小。

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煙,煙霧并沒有遮住頭頂和雙鬓上的星星白發。

希望和理想,對于生活而言,蒼白無力。

一眼看到頭的生活,我們曾經多麼的不屑一顧,但現在确實多麼的珍惜和向往。

二,

“這塊地本來就有我們家的那二分。”

“你有什麼證據證明嗎?”

“本來就有需要什麼證據?我們可以去公社去查原先的承包檔案,看下這一畝多地是怎麼算的?”

“你是因為現在這幾百塊錢的補償才想起來這地的吧”

争吵,是農村人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人多勢衆是争吵的底氣,有時也會拳腳交加。

年前的這場争吵,隻是因為幾百塊錢的土地征用補償款配置設定不均。

幾百塊錢,城裡的一頓飯錢,可以讓親戚抛到九霄雲外,這就是幾兩碎銀的厲害!

“離開生我養我的故鄉多年,平時也很少與鄉裡鄉親的人溝通,感覺家鄉啥變化也沒有,就是發現原來很正常的人現在好多都變成鬼了,不講人話了,這裡竟然包括家裡的親戚,真是燈一吹全是鬼,我也懶得和一幫啥也不是的東西計較,祝朋友圈裡的朋友們新的節後工作日快樂”

小叔叔的朋友圈裡留下了這段争吵後的氣話。

大年初一,新的一年開始,大家挨家挨戶地拜年,互相道一聲新年好,互相給一個祝福的微笑,無論是否來自最真誠的内心的那個最深處。早已把那場不愉快的争吵暫時放在一邊,祝福着新年新的氣象。

面子上的和諧,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雖然感覺錢上的不痛快,或許依然還是在心裡久久不能散去。

這或許就是人與人相處之道吧!

恨與不恨,總是和需要互相包容,結伴同行。

愉快或不愉快,都是是把年過掉的,畢竟是新的開始,舊的離去,無論是來年新的争吵,還是去年舊的争吵。

三,

“你二表弟去年掙了不少錢,比我多得多,我現在自己開了個不大不小的超市,我和你表嫂倆人依然負責肉菜類,其他的是租給别人的,現在房租貴,人工貴,沒敢雇人,壓力也大的,開超市的人多”

大表哥拉話着家常,笑臉種依然透露着生活不易的意味,生活再難,總還是要面對的,哭着是一種方式,笑着也是。

“雖然拆遷有房子,但是兒子還沒有結婚,總還是有些事情沒有弄完,是以還沒有到休息的時候,還得再幹下去。”

生活給我們每個人的目标都是一樣的,活下去,幹下去,活到死,幹到死,因為總是會有做不完的事,幹不完的活,放不下的目标。

或許這就是生活的奔頭,如同地上的螞蟻一樣,尋尋覓覓,好像是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但從另一個視角,好像隻是活着而已!

“我不聊了,我跟老表們再炸會金花,平時都聚不到一起”

“你們離這麼近,平時都不碰頭的嗎?”我很詫異。

“平時大家都忙,都拖家帶口的,基本你有時間,他沒有,不像我們小時候,時間多到可以随意一起,平時碰頭難的,現在就剩下過年碰一起了”

生活的不易,每個人或許都是大同小異。

閏土,再也不隻是那個抓叉刺猹的看瓜少年,無時不刻的勞作,才是他現在的生活重點。

現在,水生可以約宏兒去家裡玩,但是閏土再也不敢喊出當年的迅哥,家徒四壁的窘境,閏土是心知肚明的!

四,

“平時做生意,一定要小心點,不要别人騙了哈,尤其是錢的方面”

已是滿頭白發的舅舅關照着我。

聽到這些,我感覺這不像以前的舅舅,那個視金錢如糞土的舅舅,以往一直對别人都慷慨大方,從不吝啬,從不設防的舅舅也已開始對于現實有些妥協。

“放心吧,我做的都是熟人生意,也不是大生意,我會注意的”

我雖然知道他并不懂我的生活,但還是很感激他的關心,無論這種關心是多麼的無用和無助,但是那份濃濃的善意是值得銘記的。

我心中永遠的為人處事的标杆,在心裡已開始慢慢變得有些脆弱和老化。

曾經好喜歡好羨慕他的大氣,慷慨,從不計較,從不設防,待人真誠友善,甯願自己吃虧都不會虧欠别人一絲一毫,和我的外婆一樣一樣的。

外婆已經離去,舅舅也在老去。

老去不僅僅是身體,真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其它。

或許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面前,曾經的倔強和桀骜,都隻是自己的一時興起而已,生活和我們較勁的方式,從來都不是你一拳我一掌的硬杠,而是一點一點再一點的軟磨硬泡,磨到你精疲力竭,泡到你軟弱無力,最終隻能繳械投降!

我們有的隻是倔強,生活有的卻是時間。

認慫投降,或許是我們最後和生活和解的唯一方式。

五,

“我們早點回去吧,家裡有點冷”我說。

匆匆的收拾好行李,初三一早就離開了曾經多麼魂牽夢繞的故鄉。

出了村,也沒有一個人跟自己揮手告别,哪怕隻是打個照面,随意招呼一下。

路過的都是禁閉的大門,家裡都沒人,老頭老太太都去村裡的一戶人家幫忙去了。

那戶人家的老頭,大年初一去世了。

能夠幫忙的隻有剩下的老頭和老太。

年輕人都走了,回到城裡的家去了。

孤單的農村,孤單的老人,孤單的現實,我們将來應該也會一樣的孤單。

回不去的故鄉,留下的隻是牽挂。

六,

“有幾個碗碟,怕是被閏土藏在了草木灰裡了”

我們并不知道這件事的真假,但是這應該就是生活的真實模樣。

閏土再也不是當年的少年閏土,迅哥也要賣掉老宅湊錢去北京讨個生活。

閏土不好過,迅哥也有難處。

閏土在生活的熱鍋上煎熬,迅哥也一樣,隻是糊鍋的程度不太一樣。

我們終将活成自己讨厭的模樣。

心中喜歡那個少年的閏土,那個在撒滿月光的沙灘,舉起叉子的刺猹的勇敢少年,帶着生活的新奇和期待。

木讷的閏土已叫章運水,他已帶着另外一個水生少年,迅哥已變成了“老爺”。

生活不易,且行珍惜。

七,

兒時,我們數着日子過年,還有10天,還有9天,還有8天….

現在,我們數着日子離開…

是生活的糾結,還是自己的糾結?

年已漸行漸遠,生活卻又開始慢慢逼近…

《故鄉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