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府補貼下降30%,新能源車還有人買嗎?

政府補貼下降30%,新能源車還有人買嗎?

總編 | 鐘昆

作者 | 付宇

編輯 | 陳抒豪

來自汽車葫蘆圈的報道

補貼下降30%、售價回升、新能源車型保費增加、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傳遞延期等等,邁入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似乎遇到了行業的寒冬。來自供應鍊的危機,市場的進一步完善,消費者驅動愈演愈烈,在經曆了2021年暴風式增長後,這場引起各路大佬二次、三次創業的新領域似乎已經開始有了被“看空”的征兆,但事實真就如此嗎?

結構優化

産業全面更新

日前,乘聯會公布了1月零售銷量報告,作為補貼退步後的第一個月,1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34.3萬輛,同比增長129.2%,環比下降27.9%。從資料表明,相較年前最後一個月來看,新能源銷量的确有所下降。但實際上,在春節假期産生的影響下,原本我們預測的補貼退步帶來的行業動蕩可以忽略不計。但同比的增長還是讓我們看到了,在經過去年一年的“洗禮”後,新能源市場的增長依舊值得期待。

政府補貼下降30%,新能源車還有人買嗎?

實際上,按照乘聯會的預測來看,2022年新能源還将迎來更高的銷量成績,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原來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80萬輛,目前應調整到550萬輛以上,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滲透率将達22%左右。”

當然,盲目的追求數量增長,隻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初始階段,其背後,更應該蘊含整個行業内質的成長。此前大陸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包括去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啞鈴狀的結構一直是行業現狀。A00級别的車型,例如五菱宏光MINI EV等車型占據了很大一部分體量,剩下的則是以高端産品為主的市場。

政府補貼下降30%,新能源車還有人買嗎?

而這一現象,在2022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2021年1月的市場報告中,A00級車型占據了純電市場42%的份額,而這一比例在2021年縮小到了32%,而反觀B級車市場,其占比從2021年1月的23%,漲到了30%。B級車代表的中高端或中低端的市場開始開始崛起,原來的啞鈴狀結構改善,這也是新能源行業發展的一大進步。

(根據乘聯會資料制表)

具體到車型來看,去年一騎絕塵的宏光MINI EV在1月份優勢已經所剩無幾,26682輛的月銷量僅僅比排名第二的比亞迪秦高出了120輛左右,其同比增速也下降到了3.5%。在2021年,以宏光MNI EV為代表的A00級車型的瘋狂擴張,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就年度新能源銷量暴漲的關鍵因素。而在2022年,随着理想、小鵬等售價在20萬以上的新勢力實作穩定的一萬+月傳遞,以及埃安、比亞迪等傳統車企的暴風增長,後者的擴張在2022年必将吞噬前者累計的市場佔有率,打造新的市場環境。

先發者+後進者

賽道日漸激烈

中端市場的崛起,也代表新能源行業中,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尤其是後者,其發展規模已經開始逐漸步入正軌,經曆淘汰以及轉型後,留下來的都開始朝着更高的位置而努力。抛開已經投入全部身家,幹了幾年後,月銷開始穩定在一萬左右的新勢力品牌,以及傳統車企的轉變也在為新能源行業注入更多的活力。

政府補貼下降30%,新能源車還有人買嗎?

作為自主品牌新能源的代表,比亞迪的純電和插混不僅助其不斷擴大帝國版圖,憑借實力出衆的DM-i技術,進一步充實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種類。混動車型的銷量劇增也同樣是1月份銷量的一大特點,根據資料顯示,該月插電混動銷量7.9萬輛,同比增長達到202.1%。

另外,老牌合資車企也從原本燃油車領域的優勢開始轉型,并在1月份開始顯現出不俗的實力。其中大衆的兩家合資車企,在2021年開啟電動化道路之後便加速布局,無論是連發幾款新車,還是持續深入的管道建設,都為其建構了深厚的底蘊,在1月份,兩家企業也分别以6000+和5000+的月銷量擠進了乘聯會前十五的榜單。

政府補貼下降30%,新能源車還有人買嗎?

已經站穩的企業正朝着從有到優的路線前進,而後續還有更多正朝着從無到有的路在走。從2021年開始,新能源行業加入者開始越來越多,在去年,小米、百度等争相步入造車陣營,家電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等等都開始湧現新的汽車品牌,而在2022年,新晉品牌的步調還将得到進一步的加快,原本不造車的華為也開始陸續在邊緣開始試探,未來市場有更多的參與者、競争者是必然的。

政府補貼下降30%,新能源車還有人買嗎?

另外,豪華品牌押注的籌碼也開始增多,奧迪的第三家合資企業已經正式成立,其工廠也即将開始動工,全面投身電動化的Flag不再隻是釋出會上喊出的口号,包括奧迪在内的豪華品牌更多的開始付諸實踐。

政府補貼下降30%,新能源車還有人買嗎?

但跑道上的人增多,對于各大品牌來說,不僅是現有市場的擁擠程度會進一步增加,消費者也更容易挑花了眼,這對于品牌來說競争也将加大。另外,一場又一場的pk後,不同于剛開始瘋狂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行業現狀,彼時我們可能會迎來瘋狂過後的一地雞毛,要如何控制才能避免,也将是新能源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

寫在最後:

值得慶賀的是,在補貼退步等一系列行業因素的影響下,目前的新能源領域銷量并沒有受到影響,甚至其銷量結構、企業發展等等還有一定程度的向好趨勢。根據目前官方資料以及品牌規劃來看,2022年新能源行業更是要保持一個高增速的狀态。而當消費者同樣成長起來以後,市場趨向開始更顯著,對于品牌來說,競争力也将進一步提高。

▼ ▼ ▼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圖檔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衆号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衆号背景申請并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姜磊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