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味蕾是人的另一雙眼睛,和視覺一樣,味覺上司我們用品嘗的方式去看見事物另一面的風景。味是“口未”,是帶着嘴巴走向未來,如果

作者:圓小言方小語

味蕾是人的另一雙眼睛,和視覺一樣,味覺上司我們用品嘗的方式去看見事物另一面的風景。

味是“口未”,是帶着嘴巴走向未來,如果從這個角度了解開來,“味道”足可以代表人生――此生就是一場在各種味道上的方方面面的行走,經曆的是對事對物的感覺和覺得。

味道如水似火好像時空,是生命的另一個源頭。倘若千食一味,味同嚼蠟,這世上會丢失多少生命的數量與種類?味道知道,自己是大自然賦予生命最貴重的禮物之一,于是她盡心盡責,默不作聲,做個隐者。因為總會被取用,因為生命如人的味蕾連接配接着欲望,我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石頭、泥土和沙子很久的作為基石和護身堅強在我們的頭頂、身旁和腳下;玻璃自覺的透着和反射着耀目的光;金、銀、銅、鐵、矽也以自己不同的功用或作為穿戴的熠熠生輝或生成聲光電畫的時空色彩.....易逝的生命,比如你我,能留下些什麼?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好味道拴住了大丈夫,英雄難過美人關”,這是人間的三種味道,由此看來,味道是一種引力,一種柔情含鋼的力量,隐隐的似乎有一種“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樣子。

味道吸引我們過去,這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自主。

如果人類蠻橫又無奈的把自然宇宙裡的一切都歸結為方方面面的哲學的話,那味道就是這哲學裡最有魅力的那個階層,與之并列的還有色彩、形狀、聲音和與這些感受相對應的心情和希望。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為虛,品嘗為實;品嘗亦不足以概括全面,還得依靠路遙知馬力式的親曆體驗。而早有科學大師們牽頭說明,這一切也都是生命與人類的錯覺。可這又怎樣,這仍然不過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在說明學無止境。大自然無窮的味道就這樣的擺着,人類也隻是在大自然遼闊的知識體量面前依舊像千百年前一樣,天賦自覺的曉得自己的渺小。

宇宙萬千色彩,我們可以看見的隻是很小的一部分;自然億萬聲響,我們可以聽見的也隻是其中很窄的一段;時空裡眨眼的星星無數,我們隻是委居其一;萬事萬物裡還擺放着多少味道?僅僅一個人間我們每個人也隻嘗到了其間的一點點。這一點細微的味道是一個縫隙,這個縫隙如同我們的眼睛、耳朵、鼻息、觸感和心思,都是大自然蟲洞一樣的觸手伸展到我們生命裡的結果,由此可以通過一個個不同功能和作用的視窗,把生命如人的渺小與自然的博大連成一體。通過這樣的連接配接,讓渺小的我們也可以具有上帝的視角、佛祖的包容、聖賢的達到,在遼闊宇宙的一角,小小的創造着另一個宇宙。

于是你得感謝這些常伴我們身旁左右日日年年的味道,他們主動的蘊含着自己的飽滿,和你我食與色的天性建立起聯系,引着我們或粗魯或優雅的将滋養生命的事物納入到我們自己的生命體系中,協助大自然把人類培養成繼自然造物之後的另一味造物。

味蕾是人的另一雙眼睛,和視覺一樣,味覺上司我們用品嘗的方式去看見事物另一面的風景。味是“口未”,是帶着嘴巴走向未來,如果
味蕾是人的另一雙眼睛,和視覺一樣,味覺上司我們用品嘗的方式去看見事物另一面的風景。味是“口未”,是帶着嘴巴走向未來,如果
味蕾是人的另一雙眼睛,和視覺一樣,味覺上司我們用品嘗的方式去看見事物另一面的風景。味是“口未”,是帶着嘴巴走向未來,如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