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作者:蝸牛車志

餘承東,咱東哥繼問界M5上市會後,又跨車圈火了一把,昨晚曝光他的一條内部講話,宣稱華為汽車要1年幹翻特斯拉,2年一飛沖天,銷量過200萬,将來還要把奔馳、寶馬、奧迪都一把幹掉。大清早就有朋友們問我:

“有這種可能性嗎?”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我得先聲明兩點,第一,我雖然是專職汽車媒體人,但也是幾十年的數位資深玩家,對數位3C的關注度和愛好不低于汽車;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第二,我個人不但對華為無任何偏見,而且一直是鐵杆粉的那種,有多鐵,這幾年,我全家,包括我70多歲的爹媽,全部都隻用華為手機。是以,回到主題。如果華為說,1年幹翻三星,将來滅掉蘋果,我信;但是回到汽車話題,東哥的這番豪言,說實話,我沒法信。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首先,當然基于目前的産品,問界M5,或者叫換殼版的賽力斯SF5,無論從産品和技術層面,還是定價及市場前景,我委實看不出來它有能滅誰幹翻誰,銷量過200萬的王者之氣。當然有人說,你可以着眼未來,着眼于華為汽車将來的産品啊?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其實這就涉及到了數位和汽車這兩個行業在産品理念,以及企業思維的差異問題。

第一,數位行業是典型快銷品似的産品節奏,一年換一次代,出一堆新機很正常,公衆對手機也就這麼點耐心;但是汽車卻不然,傳統一款汽車從研發到正式量産的周期,沒有低過5年的,就是産品定型了,你從原型車到量産下線間的各種極寒極熱高海拔和安全測試,沒個1年時間也根本下不來;

哪怕在這個新能源車轉型的變革時代,這個時間也不可能被過度去壓縮,是以,我們看到不少新勢力們,才會不停跳票,交不了車被罵。是以,東哥這次一張嘴就把1年、2年做為了目标周期,咱不說10年磨一劍,如果華為真用1年、2年研發和造出來新車,你敢買嗎?你敢開嗎?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第二,數位界和汽車界對于産品的概念是有很大偏差的。以流行手機來看,都是典型的輕硬體,重軟體重包裝。主流手機的硬體配置基本差不多,攝影頭、CPU、GPU、包括螢幕,都是采購自相同的那麼幾個生産商;那比拼什麼?一是外形要設計得漂亮,二就是自己的軟體生态和系統優化做得好;是以在手機廠家來看,外觀不同,軟體系統有變化,它就是一款新産品。同行之間的核心競争,也不是硬體,而是軟體生态;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但是,汽車顯然不是這樣,一款車好不好,無論是性能黨,還是實用黨,大家首先看的還是這台車的硬體,看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懸挂這三大件;看車的耐用度、調校水準、行駛表現、故障率等等這些次元,對吧;至于車機和智能化,這幾年雖然越來越受廠家和買車人重視。但其實仍然是被看做錦上添花的一部份。好的車機和智能化,買車人喜不喜歡?喜歡,但如果你告訴他,你多花幾萬塊,你的車就能更新更進階别的智能駕駛,更好用的車機,他肯定不願意掏錢。說白了,在汽車行業,這些東西都是你買車時應該附贈“添頭”,一個加分項而已。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而這個理念的差異,就是目前華為汽車的問題所在:你比如說問界M5這款車,按手機企業的理念,我重新設計了外殼,我用上了全新的車機系統,當然就算是一個全新産品,可以賣更高的價格了,但汽車消費者不買帳啊,你一樣的底盤、一樣的發動機,你不就是個換殼版的賽力斯SF5嗎?20萬出頭的賽力斯我都不買,我憑啥還花近30萬買問界M5啊?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再比如說華為跟合作汽車廠家們的分歧點。例如極狐ARCFOX αS台車,有華為的HI和沒有華為的普通版差價起碼有大幾萬塊,從華為角度,可以了解啊,我們這些智能開發、車機和電控系統都要研發成本,都是有價值的啊;但買車人不認同,車都是差不多的,我憑什麼要多花這幾萬,就買個華為的加持啊?

華為真能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把BBA一把幹掉嗎?

是以,華為汽車未來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我覺得以華為的企業實力和在數位領域紮實的産品和研發态度,有可能。但按目前我們的所見所感,真還看不出任何端倪。我覺得,在一個新領域你要成功,首先要有一個敬畏的态度,敬畏這個行業的價值觀、産品規律和遊戲規則,尊重這個行業的消費者。你先要做到了厚積,才能夠薄發,對吧?中國汽車産業的騰飛和走強,需要的,是踏實的拼搏者,真不是狂人和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