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作者:真武妄論

資訊源:本文陳述所有内容皆為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苗族,作為起源于大陸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的曆史十分悠久。據記載,當年蚩尤戰敗後,他的子孫逃到了南方,慢慢地就演變成了苗族。

不過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随着人口的不斷遷徙與交融。大約100萬左右的苗族人去到了東南亞各國生活,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然而大家想不到的是,在美國居然也有接近40萬的苗族人。可即便他們有着與中國苗族同樣的容貌和文化,但是他們的一些行為着實令人唏噓......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搬遷東南亞

在中國,苗族人主要居住在雲南地區,地處中國和東南亞的交界處。而這38萬在美國的苗族人,大部分都是先從中國遷移到東南亞,然後再移民美國的。

這段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由于當時對國家之間邊界的劃分還不是特别清晰,是以曆朝曆代對于邊疆的管控都不太嚴格。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但這也導緻了邊疆地區對于皇帝并不是太重視,他們實行着他們的土司制度。苗族人認為土司是他們的上司者,而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于是為了增強皇帝的權力,也為了開拓更大的疆土。明清時期的中央政府實施了“改土歸流”政策,旨在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直接統治。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少數民族的自治權,引發了部分苗族人的不滿,甚至引發了一些叛亂事件,不過由于苗族的武器十分落後,自然是打不過中原的精兵強将。

而苗族人打輸了自然就要向皇帝低頭,但是他們又貪戀之前的權利。于是在這種背景下,部分苗族人開始向南遷移,逐漸進入現在的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國家。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這次大規模遷徙持續了數百年,形成了今天東南亞地區的苗族聚居區,這些苗族人又在東南亞地區過起了自治的生活。

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殖民者進入中南半島,建立了法屬印度政府。在殖民統治時期,寮國的苗族社會出現了内部分裂。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一些苗族精英選擇與法國殖民者合作,獲得了一定的權力和利益;而另一部分苗族人則堅持反抗殖民統治。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随着越南的戰争全面爆發,在越南生活的苗族人也受到了波及。在這場戰争中,苗族人再次面臨立場選擇的困境。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部分苗族人選擇支援美國及其扶植的傀儡政府,而另一部分則選擇支援原本的越南政府。這種分裂為後來的苗族移民埋下了伏筆。

卷入越南戰争

1960年代初,美國為了遏制共産主義在東南亞的擴張,在越南發動了一場“秘密戰争”。美國中央情報局招募了大量苗族人組建秘密軍隊,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王寶将軍上司的苗族軍隊。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美國人許諾王寶,隻要他願意為美國賣命,等到戰争結束後,他和他的苗族人可以移民美國,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面對如此大的誘惑,王寶最終選擇與美國合作,組建了一支約3萬人的苗族軍隊,在越南北部與親共勢力作戰。這支軍隊在美國的支援下,成為了抵抗越南衛國軍隊和越南共産黨的重要力量。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然而,這場戰争給苗族人帶來了巨大的傷亡和影響。據估計,在長達15年的秘密戰争中,約有3萬名苗族士兵陣亡,數萬平民喪生。戰争不僅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還破壞了苗族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加劇了苗族社會的分裂。

1975年,随着美國從越南撤軍,越南傀儡政府也随之垮台。支援美國的苗族人頓時陷入困境。新上台的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将這些苗族人視為叛徒和美國的幫兇,展開了大規模的清剿行動。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而美國這時直接選擇翻臉不認人,他們不再承認自己曾經做過的承諾,把這些苗族人丢棄在了越南。

面對生命威脅,大量苗族人被迫逃離家園。他們冒着生命危險,穿越湄公河,逃往泰國。據統計,約有30萬越南難民逃到泰國,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苗族人。在泰國,這些難民被安置在各個難民營中,等待着未來的安排。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移民美國

由于苗族人一直在國際上聲讨美國,美國政府迫于壓力決定接收一部分苗族難民。197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有關東南亞移民的法案,開始允許苗族難民自行抵達美國。

自此,苗族難民開始分批進入美國。這個過程持續了近20年,直到90年代中期才基本結束。大多數苗族難民是通過聯合國難民署的安置計劃進入美國的。他們首先在美國的難民安置中心接受短期教育訓練,然後被分散安置到全國各地。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初到美國的苗族人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語言障礙是他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大多數苗族難民不會說英語,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就業和日常生活。此外,由于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許多苗族人隻能從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美國政府采取了分散安置的政策,目的是避免形成大規模的難民聚居區,防止苗族人把他們的文化輸入美國,逼迫苗族人融入美國社會。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然而,這種政策也為苗族人帶來了一些問題,分散安置使得苗族人難以形成互助網絡,增加了他們适應新環境的難度。

面對這些挑戰,苗族人展現出了強大的适應能力和韌性。他們努力學習英語,接受職業教育訓練,逐漸适應美國的生活方式。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一些苗族人通過創業實作了經濟獨立,在餐飲、農業等領域取得了成功。同時,苗族社群也開始組建各種互助組織,幫助新來的同胞适應美國生活。

文化差異

随着在美國定居時間的延長,不同代際的苗族人在文化認同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第一代苗族移民,即那些成年後來到美國的人,通常更傾向于保持傳統的苗族文化認同。他們努力在異國他鄉維護苗族的語言、習俗和傳統,常常在家中使用苗語,參與苗族社群活動,并盡力将文化傳統傳承給下一代。

第二代苗族人,即那些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來到美國的人,往往經曆着文化認同的分裂。他們既保留了部分苗族文化記憶,又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這一代人常常在苗族傳統和美國主流文化之間尋求平衡,有時會感到身份認同的困惑。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第三代苗族人,即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苗族後裔,則呈現出明顯的美國化趨勢。他們通常以英語為主要語言,更多地認同美國文化,對苗族傳統的了解和認同程度相對較低。然而,部分第三代苗族人也會通過學習語言、參與文化活動等方式,努力保持與苗族文化的聯系。

随着時間推移,美國苗族人與中國的文化聯系逐漸淡化。在第一代苗族人去世後,對于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苗族人來說,中國可能隻是一個遙遠的祖先故土,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記憶和認知主要來自家庭教育和社群活動。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相比之下,他們對美國文化的認同不斷增強,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越來越接近美國主流社會,而這也正是美國所希望看到的。

盡管如此,許多苗族家庭仍然努力保持文化傳統,通過舉辦節日慶典、傳授傳統技藝等方式,讓年輕一代了解并傳承苗族文化。這種文化認同的變遷過程,反映了移民群體在融入新環境的後,在傳統文化與新文化之間尋求平衡的複雜曆程。

參考資料

從“苗族”、“美國苗族”到“苗裔美國人”——美國苗族群體文化認同變遷 《世界民族》

美國境内有38萬苗族人!他們對中國祖籍沒認同感,是單純的忘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