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遼宋金元時期是大陸古代飾品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高峰,不僅是對唐代文化藝術的繼承,而且開辟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在這個相近的曆史時期統治中,中國北方地區是由多種少數民族統治的,期間少數民族契丹族和女真族的政權不僅和黃河中下遊地區的宋朝漢族政權對立存在,而且之間文化藝術的交流和滲透也在默默發生着,在此曆史時期創造的金銀藝術品既有差異明顯的北方少數民族風格,又有傳統漢族文化的滲透,是一種互相借鑒和承襲的關系。

宋代時期的耳飾是古代耳飾發展的高峰期,除了自身根深蒂固的漢族文化藝術的基礎,有一部分也是受同時期的遼代和金代等北方少數民族的來往和影響。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遼宋金元耳飾的分布情況

1.溝通神的一種媒介——飾品

早在原始時期人類就懂得用一些自然物質來裝飾自己,例如獸骨、石頭、煤精、貝殼等。大陸的裝飾文化在很早時期就出現,早的一些有北方的紅山文化等,南方有良渚文化等,各地均出土了大量的一種名為“玦”的古代飾物。

大多考古研究專家都認為,這種有缺口的古代飾物經常出土于墓主人的耳部,可見是作為耳飾來使用的。

古人崇尚自然,在達爾文沒有著成科學的《生物進化論》的時候,社會文明發展落後的情況下,大多部分地區的人們都是認為是由神創造的人類,是以無論是什麼地區都會有神話的流傳至今,在這種思想觀念下就會産生一定的物質器物來祭祀山川和神靈。将這些飾品用作祭祀神靈的物質載體,其中的一種飾品就是古人用來溝通神的一種媒介,而耳朵是作為人體感覺外部世界的重要器官。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有了祭祀的理由,随之而來就會産生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在四川省廣漢出土的三星堆文化,被認為是中國巫術文化的代表,在廣漢出土面具是神秘古蜀王國祭祀所使用的禮器,有一部分是穿有耳孔的,說明耳部在新石器時代被認為是人們與神溝通的重要器官,是服務于宗教作用的,并且兼顧特殊的社會活動内容。

從進入曆史時期,漢族在每個不同的時期,由于統治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導緻耳飾的佩戴情況也就有很大的不同。這也和各個時期曆史的統治文化和各民族的不同風俗相關,商周時期耳飾的功能發生了變化,由于在周朝時,确立了“禮樂”制度,推崇天然而不重視雕飾。

中原漢族人受傳統統治文化的影響,認為身體發膚是父母所賜予的,不損壞皮膚就是一種孝道,耳飾又是傳統首飾中唯一需要破壞身體完整性的飾品,耳朵是身體部分較為小的器官,如需在耳部裝飾就需要穿耳破洞,才能得以固定或者懸挂耳飾。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這種穿耳行為是不被當時的禮樂制度所接受的,是以耳飾在很長一段時間作為裝飾品是不常見的,即使是後來在宋代時期女性流行起來佩戴耳飾,也是受統治思想文化的影響,穿耳之風是為了限制和提醒女性規範行為舉止。

是以宋朝婦女普遍佩戴耳飾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之下也是統治階級的統治産物。之後随着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精神審美需求會随之日益增長,使得藝術文化的發展也會得以提升,耳飾這種本來就兼具裝飾功能的飾品,被增添了更精美的藝術效果。

2.北方少數民族

漢代《釋名·釋首飾》裡明确說明,穿耳的習俗是用來懲戒一些少數民族婦女的,因為相比較于中原地區的婦女,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女的行為舉止更加不受限制,一旦行為有所不得體,就會用耳飾穿破在耳垂之中,以疼痛來加以懲戒。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是以耳飾的佩戴是由少數民族地傳入的,也是是伴随着一種刑罰而出現的器物。從一些出土的北方少數民族墓葬來看,在很早時期一些北方少數民族人民就有佩戴耳飾的習俗了,北方地區前期出土藏有耳飾的墓葬主要以男性墓為主,例如在阿城市巨源鄉金代齊國王完顔晏夫妻合葬墓出土的金耳飾就位于國王的耳部兩側,說明這些北方少數民族男性一直有佩戴耳飾的習俗。

還有很多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土的男女墓中的耳飾都分布各異。北方少數民族耳飾的發現地區主要是以大陸北方或者東北部分布為主,這裡一直都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發源地和聚居地。主要地區有、黑龍江、遼甯、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其中北方不同民族耳飾的發現數量也各異。

遼宋金元耳飾的基本類别

1.耳環

不論是北方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還是在黃河中下遊的漢族居住地區,出現耳環形式的形制是多于耳墜形式的形制。“金俗好衣白…耳垂金環。”可見金朝人是喜歡在耳朵上帶以環形形式呈現的金耳飾。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是以在北方少數民族地區不乏出土許多精美耳環,因為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愛好在各個身體器官上加以裝飾各種類型的環狀物,例如,項圈、鼻環、耳環、手環等,一開始大多學者都認為是用來護身擋災和裝飾品作用的,直至近代依然流傳着幼兒帶項圈和手環的習俗。

2.耳墜

耳墜的制作工藝較比耳環的制作工藝要複雜,是耳環的一種延伸,裝飾性的功能要大很多。耳墜多為耳環的發展後期出現。而且耳墜可以承載的裝飾形式豐富多樣。目前遼宋金元時期出土的耳環較多,耳墜出土數量較少,耳墜雖然出現的曆史比較悠久,但是耳墜的盛行卻是在明代之際。

金代耳飾的形制各異,有環飾,有墜飾且大多都比較小巧和簡單,因遼、宋、金的曆史原因,三國之間交往密切,在金滅遼之前,女真族臣服于遼的統治,在文化藝術上受契丹先進藝術文化影響,是以金代早期的耳飾藝術風格可與契丹的耳飾藝術風格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和分析,這種文化的影響并不會将受影響的那部分文化完全同化。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宋代耳飾

1.漢族耳飾的發展

兩宋統治時期,不僅在文化藝術風格上有所改變,而且在婦女禮儀規範中也有所展現,為了規範女性行為舉止,開始出現女性裹小腳,佩戴耳飾的行為,使耳飾在民間盛行,促進了耳飾形制和風格的發展。因唐朝後期民族問題突出,漢族地區的中華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

宋朝時期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發展,由于唐代飾品中異域風格的減弱,宋代耳飾的風格也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改變時期。是以唐宋兩代本是前後承接的兩個朝代,但是首飾風格差異明顯,大多出土的宋代耳飾并無異域風格,出土的唐代耳飾都是極具異域風格,例如揚州市博物館收藏的唐代嵌寶耳飾,具有西域文化藝術的特征。

2.金葉片形耳飾的形象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宋代的耳飾造型和紋樣的仿生性貫穿整個宋代耳飾的藝術風格,這種仿生又稱之為“像生”,主要的仿生對象是日常中很常見的事物,簡單生動的瓜果、花草、動植物等,更貼近與民間生動的生活對象。耳飾的形制也是較為簡單自然的,最簡單的宋代耳飾的造型是用一根金絲對折,然後圍繞成長茄子的造型,中間較小的縫隙,穿耳的一頭細,懸挂在耳邊的那頭較粗,極為簡單并無過多的裝飾。

宋代是中國古典文化最為輝煌的時期,用深厚的文化沉澱“意象”,創造了傳統的吉祥圖案,為中國傳統耳飾注入了藝術文化的靈魂,讓耳飾的意義不再是簡單的裝飾品,賦予了傳統耳飾獨特的藝術文化氣質。

剖析遼宋金元耳飾造型藝術的相通性

1.金橡果耳飾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在黑龍江省綏濱縣奧裡米古城出土的金橡果耳飾,此耳飾以仿制橡樹果實為紋樣題材而制成耳飾。

中間一顆大圓錐型橡籽果實,底部以分散開來的五片樹葉相托(已殘兩片),樹葉表面錾刻葉脈紋路,葉厚0.08-0.09厘米,果實中間直接長0.92-0.98厘米,空開圓心向四周點綴四排小點,做寫實狀,使得果實形态突出且逼真,在兩片葉子中間接一根彎曲金絲,即充當花莖,又充當耳環腳與耳部進行系挂,整體重13克,非常小巧精緻。

這對耳飾是金代耳飾的紋樣深受漢族文化影響的重要見證,橡子果是世界上較為古老的植物,世界各地均勻種植,也生長在大陸東北地區溫帶闊葉落葉灌木中,這裡也是女真部落聚居的地方,也是北方少數民族部落發源之地和北方少數民族賴以生存之地,這裡生長的橡果,是極具濃郁的地方性特色的,是女真民族人民日常所見之物。

從遼金元耳飾和宋代耳飾的藝術比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與差異性

古老的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民認為橡果象征着生育、力量、永生和繁榮等意義。将橡果設計成圖案題材,并依照紋樣制成耳飾,裡面蘊涵了金代人民對子孫和健康這些世俗的願望,和漢族地區将瓜果設計成紋樣注入到耳飾的造型當中,意願甜蜜的心理認知是相同的。

2.美好意願

不論是北方少數民族地區,還是中原漢族地區,人們對世俗生活的美好意願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古老時期,在沒有對自然的力量和自身的發展能力有足夠多的認識的時候,将寄托于神的庇佑,就連穿耳和戴飾品的風俗開始都是一種精神的宗教行為。

神是不存在現實生活中的,隻能靠人類的精神想象然後依附在現實中存在的生物當中,是以最後形成圖騰文化。

總結:

在宋遼金元時期大陸在繪畫藝術上的發展經曆了一個質的飛躍,把大陸的古典藝術和文化都推向又一個曆史的巅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發展條件,對生活中事物意象的造型捕捉能力才會如此強烈。

不同民族耳飾藝術的發展,既有相通性,那麼也會有差異性存在。因其所處不同的地域環境和社會背景造就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和審美傾向等都有不同,那麼各個民族耳飾藝術的發展風格也會有所不同,最後形成的各民族耳飾藝術特征是非常獨特和鮮明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