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樓市政策,住建部今天一錘定音,釋放長效和精準兩個信号

作者:封面新聞

深入把握樓市政策方向,準确了解樓市政策,其實并不難。

因為,與樓市發展有關的兩大部門住建部和央行都有準确清晰的判斷,這些信号都在第一時間傳遞給了公衆。

對于2022年的樓市定調,在今天的國新辦釋出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釋放了兩個信号。

1、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政策的精準性協調性。

2、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産長效機制。保障住房的剛需,同時滿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不把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和手段,努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2022年樓市政策,住建部今天一錘定音,釋放長效和精準兩個信号

從字面意思了解,基本上延續了前期的樓市政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保障住房的剛需和調控的精準性。從強調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來看,這與前幾天經濟日報所說“不能急于政策轉彎,否則便是前功盡棄”相一緻。

是以,很多房企或者說部分房地産從業人員基于一月部分城市出台降低買房檻、增加住房公積金額度及人才引進後的購房補貼等措施來判斷樓市會全面放松,這是不現實的。

定向精準可以實施,全面寬松沒到時候。

如果房價剛出現調整,就全面放松樓市,顯然與長效機制太适應。

況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房價下降的情況也得到了緩解。一月70個大中城市中,建立商品住宅環比下降的城市有39個,比上個月減少11個。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55個,比上月減少8個。

是以,正如經濟日報所說,“穩樓市需謹防市場過快上漲”。

2022年樓市政策,住建部今天一錘定音,釋放長效和精準兩個信号

此時此刻,房地産市場正在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整體降溫中出現一定止跌企穩的态勢。不能頂着穩樓市的帽子實施過度刺激,避免市場再出現濃厚炒作氛圍。

是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今天對于樓市政策的強調,可以說有一一錘定音的效果。大家不要猜測了,安安心心、踏踏實實去幹實事才是根本。

而正在推進的樓市長效機制,重中之重便是“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今日表示,希望2022年全年新籌集公租房10萬套,棚戶區改造120萬套。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40萬套(間)。

根據十四五規劃,在住有所居方面,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請公租房的保障率和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群,體住房安全保障率至2025年将實作應保盡保。

而住有所居有一個限制性名額和兩個預期性名額。限制性名額就是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請公租房的保障率達到100%。也就是一個也不會少。

2022年樓市政策,住建部今天一錘定音,釋放長效和精準兩個信号

其實,從今年開始大力推進的“新城建”,和以前明顯不同,改變了過去對棚戶區的大拆大建,實施了城市更新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工作中有兩個量化目标。

一是十四五期間計劃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二是在2022年力争開工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瓦斯管道約2萬公裡。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165萬套。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56萬個,惠及居民965萬戶。

三是加快建構國家、省、市三級城市資訊模型基礎平台體系,全面推進智能市政、智慧社群、智能建造。

在今天的國新辦釋出會上,有記者提出個另房企債務建約如何處理時。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今日談了一個目标,兩個原則、兩個責任。

2022年樓市政策,住建部今天一錘定音,釋放長效和精準兩個信号

一個目标就是以“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為首要目标。維護社會穩定,維護購房群衆合法權益。

兩個原則就是以法治化原則、市場化原則為主,

兩個責任就是企業主體責任,屬地政府管理責任。

一句話,2022年的樓市定調為:“房住不炒”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不把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和手段,加強預期引導,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