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PPO平闆後發先至?生态系統的優勢或成“取勝之匙”

安卓平闆電腦的大戰似乎馬上要進入到高潮階段。

首先,肉眼可見地入局平闆電腦的廠商不斷增多,除了老玩家如三星、華為、蘋果等,2020年後我們見到了小米平闆的回顧、榮耀平闆的出現,vivo也傳出了馬上要推出平闆電腦的“绯聞”。至于OPPO,則是後發先至地在2月24日率先釋出了他們旗下首款平闆電腦産品——OPPO Pad。

OPPO平闆後發先至?生态系統的優勢或成“取勝之匙”

其次,平闆電腦市場依然是不容置疑的香饽饽。根據IDC最新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Q4中國平闆電腦市場的出貨量達到了742萬台,同比增長20.9%;縱觀全年,中國平闆電腦市場出貨量達2846萬台,同比增長21.8%,創下了七年内出貨量的最高增幅。

基于這兩點我們可以輕易地得出結論,安卓平闆電腦市場不僅要迎來大戰,還要迎來大亂戰。同時,這場大戰也極有可能改寫目前的市場格局,先不說能不能把iPad拉下王座,至少在安卓平闆這一領域,估計排序要出現變化,甚至是行業的大洗牌。

眼看安卓平闆電腦市場的蛋糕将被重新瓜分,到底誰才是X因素?或許,剛剛亮相的OPPO Pad會或多或少地引起大家的注意。實際上,作為安卓平闆中的後來者,OPPO Pad既有“對症下藥”解決産品痛點的後發優勢,也有“錯失良機”的市場壓力。

如果想要搞清楚OPPO Pad身上的“危”與“機”,就不得不結合目前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和産品本身能力表現等諸多因素綜合考慮,對此我們隻能說OPPO Pad的确更有機會以後來者的姿态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但難度也不小。

OPPO Pad能讓安卓平闆成功破局嗎?

早在去年(2021年),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就已經提前披露了OPPO平闆的研發計劃,正如他的“預言”所料OPPO平闆的确在2022年的上半年,也就是2月24日正式登場。話雖如何,但縱觀整個行業,OPPO在平闆電腦領域中的确來得較遲,不說平闆電腦的領頭羊蘋果,就算小米、華為也已經有好幾年的平闆電腦制造曆史。

作為“遲來的選手”,OPPO在市場中最終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個人認為還是取決于一點,那就是能否以安卓平闆電腦的身份,解決目前行業中存在的諸多使用痛點,拉近甚至追平和iPad差距,進而得到市場和業内的廣泛認可。

那麼問題來了,安卓平闆到底有哪些使用痛點?按照對體驗影響程度的輕重排序,應該是以下三點。

第一點,設計。個人認為,設計是大多數安卓平闆都缺少的特質,尤其是和iPad相比,更是相形見绌。平闆電腦需要設計創新,這不光是關乎視覺層面的感官愉悅,更是影響到實際體驗。比如說,平闆電腦尺寸大、重量重,好的設計可以讓平闆電腦在保持硬體性能不縮水的情況下優化握持感受,減輕使用負擔,比如“全面屏”設計對于減輕平闆重量就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另外,金屬材質的運用也讓平闆電腦的耐用性得到提升,而且金屬材質能夠提升平闆電腦的整機質感,滿足使用者的審美需求。

在設計方面,OPPO Pad都做了些什麼?視覺感覺最明顯的有兩點,一是相當不錯的機身三圍資料,11英寸的螢幕大小能夠滿足大部分内容呈現的需求,厚6.99毫米、控制在507克的重量保證了OPPO Pad最基礎的使用感受;再加上“流光晶鑽工藝背闆設計”,跳動的“OPPO”幾何律動圖案讓OPPO Pad在讓OPPO Pad在一衆平闆電腦中擁有亮眼的顔值和超高辨識度,高度契合主流審美。

OPPO平闆後發先至?生态系統的優勢或成“取勝之匙”

可以說,不俗的設計是OPPO Pad作為新品強化使用者感覺的基礎手段,一改傳統平闆電腦“傻大黑粗”的呆滞形象。

第二點,基礎體驗。如今安卓手機在基礎體驗上已經和iPhone相當接近,但環顧平闆市場難以否認的是,大部分安卓平闆在基礎體驗上,距離iPad仍有較大的差距。這裡指的基礎體驗并不隻是硬體層面的堆料、優化這麼簡單,一定程度上軟體(系統)的适配和優化,才是左右基礎體驗的核心因素。

話雖如此,安卓平闆在系統體驗上不如iPad真不一定是廠商的鍋,因為谷歌的安卓系統從一開始在适配和優化上就不如iOS(現在叫iPadOS了),這算是個先天劣勢。也因為如此,安卓平闆廠商想要将希望寄托于谷歌來扭轉這一局面是不現實的,他們隻有像OPPO Pad這樣,自己進行适配優化。

其實,安卓平闆的适配優化核心隻有一點,那就是“如何合理利用大屏”。可能是去年釋出的OPPO Find N給了OPPO一些靈感,在OPPO Pad的ColorOS for Pad上,我們見到了一些似曾相識的大屏空間利用解決方案。

比如說四指捏合、雙指分屏、平行視窗和互聯互通等功能,借助這些功能我們可以更好地将大尺寸螢幕的顯示空間進行合理劃分、充分利用,進而讓OPPO Pad避免了“隻是單純将UI放大”這種尴尬情況。當然,更實際的意義是OPPO Pad的生産力屬性得到強化,我們可以基于大屏的優勢快捷地進行任務處理,看文檔或者是批閱資訊等,在安卓平闆最火熱的遠端教育、學習和工作場景中擁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間。

OPPO平闆後發先至?生态系統的優勢或成“取勝之匙”

當然,在系統、軟體的優化之外,OPPO Pad在硬體上也處于主流水準,甚至超越主流水準:旗艦級别的晶片、2.5K分辨率+120Hz重新整理率的螢幕和8360毫安時的超大電池,基礎體驗自然有所保證。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一點,莫過于生态了。毫不誇張地說,iPad能夠成為平闆電腦的領頭羊絕不是因為配置和體驗有多麼出色,而是通過生态的無縫互聯、整合,告訴市場“iPad在蘋果生态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不是大屏手機可以輕易取代的。

如果安卓平闆想要獲得和iPad正面對壘的資格,那麼搭建一個邏輯自洽的生态體系就成了最低要求。說到這裡就不得不重提OPPO Pad的“後發優勢”:正因為“後發”,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準備、去搭建一個有足夠說服力的生态系統,然後讓OPPO Pad的出現,變得“理所當然”。

為什麼OPPO Pad有存在的必要?我認為OPPO還是考慮得比較清楚的,按照個人的了解那自然是在個别場景中不需要用到電腦但手機處理不了個别問題的時候,平闆電腦自然能夠派上用場。比如說上網課,遠端會議之類的,中等尺寸的平闆電腦就有先天優勢;在玩遊戲方面,平闆電腦尺寸更大、顯示内容更多,同時也有性能釋放和續航優勢,也不失為

智能手機的上位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應付可能存在的一些使用場景,OPPO為OPPO Pad配備了手寫筆OPPO Pencil和智能磁吸鍵盤,換言之生态配件也準備妥當。與其他生态硬體的關聯方面,和智能手機互通互聯自不必說,OPPO Pad還能和OPPO電視進行關聯,簡單操作就能将平闆上的畫面傳輸到電視上面,再加上耳機、手環等可穿戴裝置的互動,OPPO算是把OPPO Pad成功地塞進了生态鍊的一環中去。

OPPO平闆後發先至?生态系統的優勢或成“取勝之匙”

至此,OPPO Pad的生态故事算是講完整了,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是靠OPPO Pad獨自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準備和布局,靠前期埋下的諸多“伏筆”。與此同時,OPPO Pad幾乎可以視為OPPO自家生态鍊條中承上啟下的一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樣的存在感和重要性,更讓使用者感覺到“平闆電腦的确有存在價值”這一道理。

當以設計作為第一賣點、以基礎體驗作為口碑保證和以生态建構作為核心競争力,不難看出OPPO Pad的确是“有備而來”。結合上文提到的市場需求,可以預見在居家辦公和遠端學習需求蓬勃等有利形勢推動下,平闆電腦在可預測的未來依然能夠快速增長,OPPO Pad要是成為黑馬也定不會讓人感到奇怪。

平闆電腦競争大局已定?未必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似乎安卓平闆方方面面追不上iPad已經成為定局了,但随着以OPPO Pad為代表的新一代平闆電腦誕生,所謂的“定局”又在出現變數。畢竟我們見到,新一代安卓平闆不斷補齊短闆,無論是單品體驗還是互聯生态都有明顯進步,說不定已經具備在差不多的價位上和iPad同台競技的底氣。

比如說,以OPPO Pad為代表,新一代安卓平闆在單品層面存在的明顯短闆已被基本補齊,雖然說像核心晶片之類依然和蘋果有差距,但其他周邊配置已經不輸iPad甚至反超iPad。單論産品力,OPPO Pad等安卓平闆在大多數場景中已經能夠叫闆甚至取代iPad,而且設計更豐富、售價更有吸引力,暫不說高端市場如何,至少在中低端市場中iPad的地位已經受到極大威脅。

OPPO平闆後發先至?生态系統的優勢或成“取勝之匙”

當然,如果我們長遠來看,安卓平闆想要真正威脅到iPad的龍頭地位,做好單品仍不夠,小雷發現此前安卓平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延續性”。當然也不是所有品牌都沒有延續性,但我們可以見到小米這個典型例子。話說當初,小米作為國内最早一批做安卓平闆的廠商,在國内基本是iPad的主要競争對手甚至是唯二的競争對手,但後來小米因為種種考慮暫停了平闆電腦産線數年之久,給了華為(主攻中端)和聯想(主攻低端)的發展機會,到重新拾起平闆業務的時候,已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是以,小雷擔心的不是大廠們做不出好産品,而是擔心他們沒有足夠的堅持和恒心,去不斷地做好産品。尤其是現在平闆電腦被賦予“生态成員”的角色後,更不能出現“斷更”情況,以我們的今天的主角OPPO Pad為例,必須不斷更新、不斷疊代,才能累積起穩定的閱聽人和核心粉絲,否則辛苦搭建的生态布局自然會出現缺口,降低整體影響力。

大體而言,雷科技認為目前安卓平闆電腦的競争,實際上就是“完成度”的競争,竟要拼單品的完成度、周邊産品的完成度,更要拼生态的完成度。小雷認為,平闆電腦之争長遠來看也是IoT生态之争的“局部戰役”,如果廠商能夠赢得生态之争,那麼自然能夠在可穿戴、智能家居或者消費電子等品類中占得優勢。

反過來看,雖然平闆電腦之争是IoT生态的“局部戰役”,但未嘗不能左右戰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OPPO雖然後發,但的确做到了“先至”,短短時間内先後在硬體層面部署了電視、耳機、手表手環等各式各樣IoT裝置,而且在軟體層面迅速打通,讓能力互相滲透。顯然,這對OPPO Pad來說就是最大的競争優勢,完整的生态能讓單品的價值放大,對消費者來說也意味着更容易形成粘性和品牌信賴。

單純隻看OPPO Pad的話,可能它對行業的影響會比較有限,畢竟以目前的供應鍊水準和大廠研發團隊水準,短時間内複刻一個和OPPO Pad同水準的産品并不困難。但真正能展現OPPO Pad“鲶魚效應”的還是在生态整合層面的思考,我們相信當類似的賽道走通之後,業内必然會加速生态鍊的建設,從整體去思考單品硬體的存在意義;往近了說,行業洗牌正在默默加速,那些生态建設不完整的企業,還有那些潛藏在陰暗角落裡的“寨闆”企業,也會在這場清洗中出局,平闆電腦的競争才剛剛進入下半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