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續兩個去不了泰國的冬天,我去了這些地方避寒不知不覺疫情已經2年多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似乎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非必要不跨境,

作者:春十裡揚州路

連續兩個去不了泰國的冬天,我去了這些地方避寒

不知不覺疫情已經2年多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似乎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非必要不跨境,對于不少冬天習慣旅居泰國的朋友來說,也慢慢的習慣了留在本地或選擇國内其他目的地,今天就聊聊維克多自己這兩年的冬天。

20年的冬天維克多經曆了北漂,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北方朋友們冬天的旅居需求,尤其是20年的冬天北京甚至出現了零下20度的極端嚴寒,加上原本的幹燥,這一年也讓作為南方人的維克多呼吸系統受到了嚴重的考驗,并且沒有撐住,一度從咽炎、扁桃體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加肺炎同步感染,這一病也感受到了北京的看病難。

這一年,借着參加朋友婚禮的機會,去了西雙版納,也是國内熱門的避寒旅居目的地之一。位于山區的版納空氣确實很不錯,20年全國的氣溫都普遍低于往年,是以版納的氣溫也保持在低于往年的水準16-20度左右,但相比于當時的北京,溫差也達到了了30度,确實是溫暖宜人。但不得不說,版納整體的基礎建設相對還是沒有那麼發達,生活便利程度相對低一些。

(仿佛回到泰北的星光夜市)

21年的冬天因為雙十二搶到了特價機票卡,想着也很久沒有在冬天體驗陽光沙灘了,于是就飛了2次三亞,考慮到之前住在海棠灣太無聊,這次選擇了靠近機場和市區的三亞灣,椰夢長廊的海灘邊,全是遊人和跳舞的老年人,非常和諧。

(三亞灣椰夢長廊落日)

說起來或許也是因為無法出境的原因,兩次去三亞的時候都能遇到同樣在三亞避寒的其他朋友,有的住在亞龍灣,盡享陽光沙灘與森林公園,有的選擇了海棠灣友善前往免稅中心買買買,而維克多這次住的三亞灣就真的是體驗着濱海生活,相比于亞龍灣和海棠灣而言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更便捷,價格也更友好。要說起泰國,三亞灣就和芭提雅中天海灘和普吉島芭東海灘的感覺很像了。

不過,三亞雖然相比于西雙版納來說基礎建設更好,還有自貿區的加持助力發展,但這次因為朋友的孩子生病,體驗了酒店推薦的醫院,整體來說确實相對條件沒有那麼好,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和一二線城市還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盡管無論是西雙版納為代表的雲南,三亞為代表的的海南亦或是廣西的避寒旅居目的地在基礎建設和配套上還存在着很大的進步空間,溫暖濕潤,氣候宜人無疑是最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維克多親身經曆北京的冬天後更充分了解,也很有趣的是,在西雙版納和三亞,各行各業都有着很多北方尤其是東北的員工,從酒店到計程車大巴車司機以及遍地的東北餐廳比比皆是,“東北三亞市”名不虛傳。

之前維克多也分享過,選擇泰國作為海外旅居目的地的原因主要是國際學校和避寒療養,關于國際學校,上一篇文章也剛聊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萬象到了,曼谷就不遠了,坐上高鐵去曼谷上英國九大公學?>,而選擇泰國避寒療養的很重要原因除了和三亞一樣溫暖宜人的氣候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泰國的國際醫療配置,泰國有着衆多JCI認證的國際醫院,醫療水準和服務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成本效益很高。維克多幾年前也在泰國住過院大家也可以回過來看看<泰國醫療體驗篇 - 維克多親自生病住院了>。

此外,不論是版納還是三亞,也都存在着“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尴尬,對于不少朋友包括維克多自己來說待久了還是會悶,旅遊可以,旅居就會略顯無聊,這也是不少朋友選擇曼谷“花花世界”的原因了。

那麼,就還是希望疫情早日過去,跨境旅遊早日恢複,正如泰國旅遊局的宣傳片 - These feelings are waiting for you to come back。

連續兩個去不了泰國的冬天,我去了這些地方避寒不知不覺疫情已經2年多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似乎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非必要不跨境,
連續兩個去不了泰國的冬天,我去了這些地方避寒不知不覺疫情已經2年多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似乎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非必要不跨境,
連續兩個去不了泰國的冬天,我去了這些地方避寒不知不覺疫情已經2年多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似乎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非必要不跨境,
連續兩個去不了泰國的冬天,我去了這些地方避寒不知不覺疫情已經2年多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似乎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非必要不跨境,
連續兩個去不了泰國的冬天,我去了這些地方避寒不知不覺疫情已經2年多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似乎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非必要不跨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