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 港府拟推“合法欠租”特别措施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道

一方面是在中央政府的協調支援下興建、改建類似方艙醫院的隔離治療場所,阻斷疫情傳播,另一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已經開始着手應對疫情給社會經濟生活、就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確定香港經濟、商業、産業能夠度過疫情之下的特殊時期。

這成為了香港《2022~2023政府财政預算案》(以下簡稱“《預算案》”)的主旨内容之一。2月23日,這份《預算案》向社會公布,香港特區政府财政司司長陳茂波對《預算案》進行了解釋和說明。除了被形象地稱為“派糖”的向“符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和新來港人士發放總額1萬港元的電子消費券”外,港府還拟通過立法方式,對企業商戶的租金延期支付予以支援。

記者查閱相關法定檔案顯示,上述措施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禁止業主對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采取其他法律行動;其二,該項措施為期三個月,可按需要延長最多三個月,法例在六個月後自動失效;其三,如業主因而影響其還款能力,銀行将彈性處理。

這被香港坊間冠之以“合法欠租”“禁止讨租”的稱謂。陳茂波在對《預算案》進行解釋說明時也提及了這一措施,他表示,在抗疫的關鍵時期,必須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維護經濟的元氣,特别是中小企業的生存機會,盡力保住打工仔飯碗,從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為其周轉提供協助兩方面着手。

一間香港房地産代理行的人士告訴記者,在香港的産業結構中,工商服務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很多中小型的商戶,在疫情環境下,其經營受到影響,而香港的樓價總體水準較高,租金向來也維持比較昂貴的水準,在經營狀況下滑的情況下,中小商戶就有可能不能如期繳交租金,業主則可以據此追索,或依法律對商戶進行清盤或查封,如此一來,香港總體經濟生态将會承擔較大的壓力。

“現在是非常時期,希望業主不要用法律行動’逼死租客’。有什麼問題大家商量,想辦法一起挨過去。”陳茂波在解釋《預算案》時,也做了如是的表态。

根據香港特别行政區法律架構,這一措施須經過立法會審議通過後實施,目前,相關程式性的工作已經啟動。屆時,圍繞前述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将會有細化的執行措施出台落地。至于具體執行措施的細化方向,目前尚未有官方資訊予以披露。

不過,香港業界預計,具體落實措施的方向至少應該包括:其一,可以享受這一特别措施行業範圍,也就是哪些行業的經營者可以合法推遲繳交租金;其二,這一措施經過程式開始實施後,如果業主不執行這一措施,那麼将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除此之外,香港業界還預計,具體實施措施中,還将包括如何與銀行或金融機構進行協調的問題。“因為物業業主很大比例都有銀行貸款,物業的租金是業主償還銀行貸款的資金來源,允許經營者合法推遲繳租,就可能會影響到向銀行還款,是以,也要有與銀行進行協調的方法。”前述香港房地産代理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香港媒體曾進行過測算,認為該項政策至少會惠及1.3萬戶以上的租戶經營者。與該項目政策配套,港府還計劃“優化百分百特殊擔保企業貸款”,首先将貸款額提高至27個月雇員薪金及租金綜合,上限增至900萬港元,同時,将申請期限延長至2023年6月底,最長還款期限也延長至10年。

這意味着企業可以獲得額外的流動資金支援,以優化企業實體的現金流表現,在疫情對經濟活動影響降低之後,企業實體的經營狀況反彈,就可以有相應的收入分階段償還推遲繳交的租金,進而達成“共渡難關”的效果。

圍繞支援經營者和企業實體的思路,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也将與之比對。目前,港府拟寬減2022~2023年度非住宅物業的差饷,首兩季每季上限為5000港元,後兩季每季上限為2000港元。與此同時,繼續寬減非住宅使用者75%水費、排污費8個月,每戶每月上限分别為20000港元、12500港元。

除此之外,還将延長豁免或寬減現行34類政府收費,總計12個月,而對于租賃香港政府合資格物業或有短期租約的,可以豁免75%租金及其相關費用,這一優惠支援政策的有效期為6個月。在此基礎上,如果是應政府要求而關閉,則可以獲得100%寬免租金的待遇。

記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加坡等國家曾出台過類似的法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中國内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直接對經營性實體企業的纾困支援政策,效果卓著。這些都為香港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的影響,提供了有利的資鑒。

香港業界普遍認為,此次特區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應對疫情給經濟影響的措施,核心在于“保就業”,向受到影響最大的中小企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援,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而這類企業的存續,即能提供和穩定相應的就業崗位,繼而穩定全社會。

這與中央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影響的主要政策基本保持一緻。2021年3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有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經濟影響的問題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發展之基,也是财富創造的源頭活水。今年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繼續推動“六穩”,實作“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之首。今年,确定新增城鎮就業的目标是1100萬人以上,就業還是要讓市場來唱主角,繼續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

(編輯:郝成 校對:顔京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