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自控力》| 時刻明确你真正想要什麼

    “時刻明确你真正想要什麼”,一句話總結。

    意志力幹了什麼?意志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當讀到這句話時,我驚喜發現到現在為止,我所有做的自控事情就是這三類事情。例如,作為程式員,對于目前的開發進度和代碼品質上,我在心裡都時刻提醒自己,今天要完成這些計劃,這一段代碼,我一定要寫好,我逼着自己去完成,逼着自己去完善,這就是“我要做”的力量!我要做的就是要實作我想要的(長遠的目标)。

    意志也會累。意志像肌肉,需要能量,也會疲勞,也有極限,會比身體更快反應到,并反應到身體上。在我看來,意志的能量像彈簧,越用壓得越緊,那種煩躁疲乏就越明顯,持續這種狀态很痛苦。這種情況下,要麼找種方式舒緩,要麼更進一步,超越意志極限。

    無意識是不可控的。無意識做的事情,意志力是無效,因為大腦沒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就像上班時間刷QQ、微信,總不自覺地點開看看,你真不在意裡面說了什麼,但就是無意識去看了,這卻耽誤了“我要做”的事情。在無意識下,大腦會選擇最簡單的事情來做。很明顯,看聊天記錄比工作簡單多了,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對“我要做”什麼不明确。

    意志上出了錯。聖人之後是罪人,好的行為就總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當初看到這一章内容時候,我是後背發涼的。意識不到錯是很恐怖一件事,更恐怖的是還認為是道德許可。例如,今天圓滿完成某一件事,獎勵自己抽根煙,卻忘記了自己正在戒煙。工廠老闆在慈善活動中捐了款,就不會花錢去減少工廠造成污染。前者做了善事,就給後面的惡事一道“道德許可”。其實如何避免、評論惡行,得先抛棄之前的善行,因為這兩者并沒有關系,再去判斷,後者是無害的獎勵,還是阻礙你實作更長遠的目标。

    面對失控。憤怒,情緒激動都可能導緻失控,自控力處于當機狀态。當你失控時,一般表現心率升高、血壓上升,呼吸急促,然後沖動行事。當發現這種情況時候,要放緩呼吸,放緩呼吸能讓你更平靜,降低欲望和抑郁程度。平靜一會再集中注意力思考“你想要”什麼,你該克制什麼。

    面對壓力。壓力之下,會讓大腦本能想得到舒緩,會去尋找能得到安慰的事情,卻不管事情是否是真想做的。是以我們要給自己一種好的緩解壓力的方式(長遠之計),例如鍛煉、閱讀、冥想等,而不是抽煙、喝酒,燙頭。或者許諾給生活點獎勵(為今之計),能讓你活得更有激情、快樂。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方式是文中沒有說的(我的辦法)。剖析産生壓力的根本原因。我自己例子:當初考科目三的前一周,整周都在極大壓力下,做任何事情都心不在焉,隻關注這件事。為什麼會有那麼大壓力,我在分析後知道我并不是怕考科目三,而是怕不會,那麼為什麼不會,是缺失了什麼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在明知這些後,理論知識和教學視訊我都仔細學習,更積極去練車。雖然不能說壓力就沒有了,但個人精神還是會好些。

    面對挫折。人非聖賢,誰都會犯錯。在自己的長遠目标中犯錯或遭到挫折,導緻更加堕落的行為并不是第一次失敗,而是第一次失敗後産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和絕望感(不是事情本身)。自我批評隻會讓自己自暴自棄,更加情緒低落。自我諒解,也就是同情自己,不要對自己太過苛刻,能讓自己擺脫罪惡感,變得更強大 。也可以從别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設想如果是别人犯的錯,你如何看待他,你會怎麼去安慰他。老和尚背姑娘過河,該放下就放下,最後,你隻是個凡人。

    面對拖延。拖延症一般就是今天放縱,明天改變,明日複明日的行為。我們把責任丢給未來的自己,以為未來能做好所有的事,即便是現在已失控,根本原因是我們不知道未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現在無法體會到明天做這些事的痛苦,你把未來的自己當成了别人。是以對于拖延症,不要太過于樂觀你未來會去做。你今天未完成的,明天也完不成,今天犯了錯,那明天還是會犯(恐吓一下)。最好能把今後的承諾跟今天關聯起來,讓自己知道痛的滋味,哪怕就一點。

    面對誘惑。人的天性就是關注眼前利益,也是人本能選擇目前利于自己的東西,而不會去考慮我們長遠的”我想要“。面對欲望時候,越是抵抗,欲望就變得更加強烈,最好是直面這個欲望,感受欲望帶給身體的影響,平靜下來,但不要付諸行動(能想不能做)。當确實無法做到抵抗誘惑時候,不妨延遲十分鐘,十分鐘後你确定還是想要做,那就做吧(十分鐘法則)。隻要欲望不與”你想要“的沖突,無傷大雅,那麼聽從欲望又何樂不為。

     這本書閱讀的體驗總結也到這裡,在我看來,無論面對哪種狀況,隻要你時刻明确你真正想要什麼,那麼要怎麼做,你心裡就會有答案。另外,十分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

讀《自控力》| 時刻明确你真正想要什麼
摘抄

  • 當取得進步時,大腦就停下你長遠目标的思緒,而自我放縱就讓你關注未滿足的目标。(目标釋放)
  • 使你放縱的東西和你覺得品德高尚的東西同時出現,就會産生光環效應。(隐藏在善中的惡)
  • 等待獎勵的時間越長,獎勵對你來說價值越低。(延遲折扣)
  • 當群體裡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時,我們很容易認為這件事是應該做的聰明事。(社會認同)
  • 我們追求欲望的過程中會對目标達成産生興奮、愉悅感,即使目标最後并不會讓我們快樂。(把渴望當幸福)

冥想訓練

陳坤在《突然就到了西藏》有提到靜坐,當時看是讓自己心平氣和的手段,現在準确來說應該是提升自控力。

下面我前五天的體會:

第一次嘗試

頭腦裡會浮現這樣做有用嗎,也會想起幾周前讓我沖動不已的事情,還有今天的無意識事情。思緒比較亂,有種靜不下心的感覺。冥想的用意是讓你心平氣和思考今天的不當之處,還是要人心無旁骛,不要有任何雜念,這點上我沒明白,希望明天訓練有其他心得。

第二次嘗試

比昨天好些,調了十分鐘鬧鐘,在呼吸過程中,突然一閃而過的了解就出來了,但呼吸上還是不太平靜,不時有奇怪的念頭閃過,拉開了注意力。

第三次嘗試

今天倒沒有很多念頭,隻專注于呼吸,不過在呼吸放緩時心裡卻默念上秒數,不知是好還是壞。

第四次嘗試

跟之前差不多,不過調了12分鐘的鬧鐘,卻在第十分鐘(之前都是這個時間長度),以為鬧鐘沒調好,停了下來。

第五次嘗試

坐姿不正,脊椎有些酸,平靜了很多。

也是在第六天,我突然明白,其實冥想是讓你在繃緊了一天後,有個放松神經的方法,是以冥想不要想任何東西,放空頭腦,注意呼吸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