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的根源

作者:Darlene的翅膀

進入“核武器”時代,大規模戰争的發生不再如二戰前那般頻繁,因為一旦引發核戰争,對世界将會是毀滅性的打擊,也沒有任何國家願意,或者說有膽量稱為世界的“罪人”。 然而,即便世界範圍内的國家都緻力于謀求和平與發展,為了謀求各自的利益,局部戰争卻是沒有停止過的。

淺談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的根源

近期,世界的焦點都聚集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戰上。這場“俄烏之戰”并非臨時起意,而是積怨已久的爆發式回擊,也打破了近期看似穩定的國際局勢。追究沖突的根源,需要從曆史、民族、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幾個方面來探究。

一:曆史根源

蘇維埃民主共和國内部的各種曆史問題不斷積累,終于在20世紀90年代迎來爆發,蘇聯宣布解體。而烏克蘭便是1991年發表國家獨立宣言,宣布脫離蘇聯成立獨立國家,也就是著名的别洛韋日協定。

烏克蘭主動解除與俄羅斯300多年的結盟,是兩國沖突的源頭。但是,由于長期的合作關系,解體沖突并沒有終止兩國的友好交往。

直到1997年的 北約“東擴”,烏克蘭境内有部分地區支援加入北約,這讓當時剛剛緩和的俄烏關系陷入僵局。然而,烏克蘭也有很多地區支援俄羅斯,烏克蘭此時也并沒有正式宣布加入北約,俄烏關系雖然緊張,卻沒有惡化。

真正讓僵局上升到沖突的,是克裡米亞事件。烏克蘭東部地區支援俄羅斯,而其中的克裡米亞地區更是原本就屬于俄羅斯領土,隻不過由當初的赫魯曉夫将之作為禮物送給了烏克蘭,但其群眾心中對俄羅斯的認同感是很深的。于是,2014年克裡米亞公投中,俄羅斯又将克裡米亞地區迎回國内。

同時,黑海艦隊的歸屬問題造成了俄烏之間的财産分割大戰,問題還未解決之際,又迎來核武器銷毀事件。前蘇聯和美國的軍備大戰時期,将大部分武器都安置在烏克蘭境内,并瞄準美國領土。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讓這些重型武器的歸屬成了沖突的導火索。

淺談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的根源

核武器絕對是個棘手的問題,對烏克蘭來說,擁有核武器固然可以加強國家安全網,可是,日常的維護和研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對于剛剛失去蘇聯支援,獨立出來的烏克蘭來說,是一項重大的責任。而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長子”,自覺應該擁有前蘇聯的所有遺憾,也包括核武器等重型武器,況且,俄羅斯也不會允許自己邊境旁邊擁有能威脅到國家安全的核武器存在。再說美國,美國也不希望有一堆能摧毀美國領土的核武器瞄準自己。如此一來,美俄反而在此事上聯手,緻力于銷毀烏克蘭境内的核武器。

對于烏克蘭來說,即便我供不起,也不希望被人搶走,于是,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怨氣更深了。

為什麼不恨美國?因為美國為了消除國防隐患,積極投入資金,負責拆毀核武器的一切費用,并且宣布尊重烏克蘭主權和國家完整,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這簡直是解決了烏克蘭當時的燃眉之急。這就像我本來期望親兄弟能拉我一把,結果最後幫我的還是個外人。

近期的俄烏戰争,便是烏克蘭再次尋求加入北約,進而激怒了俄羅斯,加上各種曆史問題和沖突,戰争一促即發。

二:根源之争

烏克蘭和俄羅斯屬于同根同源,因為兩國加上白俄羅斯最早是在烏克蘭境内成立的,也就是著名的基弗洛斯公國。三國的文化起源都是在基弗洛斯時期,而如今的基輔是烏克蘭的首都,是以,烏克蘭認為自己才是最正宗的俄羅斯族。

然而,烏克蘭獨立後,開始推行“烏克蘭族化”和“去俄羅斯化”,這無疑加劇了國家内部的民族沖突。截止2019年,烏克蘭族占據了總人口的近百分之80,而不到百分之20的俄羅斯族則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地區。

烏克蘭境内的民族沖突,被西歐方國家和俄羅斯來回拉扯,以至于不斷惡化,本是同根生,可是各個民族之間的不認同,促成了種族和文化沖突,使得國家失去凝集力和團結。

三:地緣政治

北約的建立就是為了應對蘇聯(現俄羅斯)的武裝和軍事威脅而成立的軍事政治組織,是以,北約積極籠絡俄羅斯地緣區域的國家,而其中,烏克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卡。

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一樣,是毗鄰俄羅斯的邊境國,但是,白俄羅斯作為俄羅斯的傳統盟國,一直以來都保持親密的合作和互動,并且,白俄羅斯和北約處于敵對狀态,是以,搖擺不定的烏克蘭是北約最好的選擇。

淺談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的根源

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俄羅斯的邊境安全便會受到威脅,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博弈中,美國将占據地緣優勢,就像冷戰時期的“古巴飛彈危機”一樣,美國的炮彈直接架在了俄羅斯家門口。

同時,俄羅斯想要掌控黑海和地中海等地區,烏克蘭是重要的樞紐,是以,烏克蘭如果加入北約,就相當于切斷了俄羅斯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

四:地緣經濟

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占據了世界上黑土總量的百分之25,農業發達,享有“世界糧倉”的美譽。然而,和工業發達的俄羅斯相比,烏克蘭處于弱勢地位,是以,兩國相交也無法形成平等抗衡的局勢。

但是,俄羅斯想要向歐洲擴張經濟發展,烏克蘭是其重要的交通樞紐,比如,俄羅斯往東歐和中歐國家輸送天然氣和石油等資源,都必須經過烏克蘭,否則,俄羅斯的經濟出口便會被烏克蘭,甚至北約壓制住。

淺談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的根源

俄羅斯的廣闊市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讓俄羅斯在俄烏經濟來往中占據主導地位,這讓烏克蘭很沒有安全感,并且,烏克蘭的軍備力量薄弱,更是處在俄羅斯武裝威懾之下。

烏克蘭前總統克拉夫丘克曾說過,俄羅斯是誰在烏克蘭身邊的雄獅,随時可以吞掉烏克蘭。長期的威懾和不平等,讓烏克蘭時時刻刻擔心俄羅斯會吞并自己,也正是種種猜忌和提防,使得俄烏關系一直無法站在信任的基礎上得到合理的解決。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長期的博弈中,由于曆史遺留問題以及現實的利益糾葛,經曆結盟、對抗、緩和到再對抗的波折,局勢時而緩和,時而緊張。

淺談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的根源

歸根究底,所有的行動都是處于國家利益的考慮,可是,無論是經濟拉鋸戰還是軍事戰争,最終傷害的還是國民的利益。世界發展的主題是和平,大國之間應該尋求更合理的解決方式和相處模式,不能将謀求本國利益作為發動戰争的口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