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上周末帶兒子逛玩具店,結賬時,目睹了一件讓我覺得挺後怕的事情:

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在店門口撕心裂肺地哭喊,偶爾還會發出刺耳尖叫聲。

他媽媽生氣地拍了他後背一下,應該是沒控制好力度,一巴掌下去,小男孩臉朝地摔倒,太陽穴差點磕到玻璃門的尖角上。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當時我心都跟着揪起來了,他媽媽也慌了,立馬抱起孩子離開。

問了售貨員後才知道,小男孩看上一個小2千的玩具車,央求了半天,媽媽覺得太貴不給買,他這才開始哭鬧起來。

萬幸孩子最後沒有受傷。

孩子執意想要一個東西的情況很常見,但很少有父母能妥當處理。

是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遇到類似的情況,怎樣處理會更好。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情況一:

不買東西,孩子就哭鬧

孩子3-5歲這個階段,最喜歡用哭來“要挾”家長。

網上有不少“孩子哭鬧,父母在一旁靜靜看着”的視訊。

這種做法雖然有效,但在公共場合任由他們大哭,終歸不是好辦法。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當孩子企圖通過哭鬧達到目的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不妨參考一下李玫瑾教授的建議:直接抱走。

可以帶孩子回家,或者去一個沒有危險物品的空間裡,一對一地教育孩子,并遵循4個“不要”原則——

1.不要罵;

2.不要打;

3.不要說教;

孩子哭鬧時,任何語言在他們耳邊都是噪音,道理更不可能聽得進去。

4.不要走開;

一是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二是因為孩子就是哭給你看的,是以靜靜看他們表演就好。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在這期間,不論孩子如何哭鬧或發瘋,隻要他們不做出自殘行為,都不要理會。

一直等到孩子哭累了,不哭了時,再用行動安慰,拿熱毛巾給他們擦擦臉,或者幫他們擤下鼻涕。

這時候注意,娃看到父母主動關心自己,可能覺得自己的要求還有希望實作。

是以擦完臉一定第一時間問孩子“還哭嗎?要哭接着哭。”

不心疼也不讓步,讓孩子明白,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可以講道理了。

比如孩子非要買一輛玩具汽車,而家裡已經有很多那樣的車了,我們問問孩子,為什麼非要再買一輛小汽車?

引導孩子說出理由,鼓勵他們和自己交流。

當明白孩子的需求後,不論是否答應,我們都要給孩子一點希望:“以後你想要什麼東西,可以好好說。如果你的理由可以打動爸爸媽媽,我們也許會答應你。”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講清楚這一點,以後可以适當滿足孩子。

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提3次要求,我們滿足1次。

這樣能讓他們學會珍惜,進而更好地提需求。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情況二:

孩子很懂事,但想要的東西太貴

知乎有這樣一個提問:“孩子平時很懂事,很少向我索要禮物,最近孩子想要買一個玩具但價格實在太貴,一個月工資,怎麼處理更好?”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能看出,這位媽媽很為難。

拒絕孩子,不忍心。

不拒絕的話,普通家庭又很難拿出一個月工資來給孩子買玩具。

針對這種情況,不論答應與否,都要牢記一個原則:認真對待孩子的需求。

首先問問孩子,想要這個東西的理由是什麼。

要了解孩子是心血來潮,還是真心喜歡了很久,或是有難言之隐。

我之前看過一個真實的案例:

孩子放學時非要買冰淇淋吃,媽媽覺得對身體不好,沒有答應。

但孩子執意要買,媽媽一直跟他說“冰淇淋讓你長蛀牙、變胖、拉肚子……”,掙紮很久。

後來媽媽才知道,孩子在課堂上沒回答出問題,被老師批評了,同學們也嘲笑他,他心裡很委屈,但又不知道如何表達。

不論好不好吃、是否傷害身體,那個冰淇淋在孩子眼裡隻是一份安慰。

是以,明白孩子産生需求的原因很重要。

萬一孩子是想借這個東西撫平創傷,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安慰方式。

如果孩子是真心喜歡,我覺得比錢更珍貴的,是孩子童年的滿足感。

比起大人眼中的“不值得”,孩子幸福開心才是最關鍵的。

一下子拿不出來一個月工資,那就慢慢來。

知乎@時生的做法,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先真誠地告訴孩子,這個玩具很貴,我們暫時買不起,但努力攢一段時間也許可以買到。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孩子對錢有概念最好,如果沒有,那就按照他們的概念來。

比如娃平時愛吃棒棒糖,價格換算一下,這個玩具能買多少根棒棒糖。

讓孩子明白這個玩具很貴。

然後把選擇權交給他們自己——是要吃棒棒糖,還是把買糖的錢省下來,攢着用來買貴玩具。

當然,也不能一味苛刻孩子的生活。該補的營養、該穿的衣服不能少,隻是省掉一些不必要的開銷。

如果孩子提出疑問:“我們家不是有很多錢嗎?”

可以跟孩子算筆賬,讓他們了解一下家庭開銷,爸媽的每筆工資都有什麼用處。

講到這裡,再給孩子多一點希望,畢竟隻靠“節流”很難攢下一個月工資,懂得“開源”同樣重要。

針對這一點,@時生給孩子淺講了一下“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

娃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大人就有時間去賺更多錢,能更快攢夠錢。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這樣一個過程下來,孩子既能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也能懂得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

隻要父母不卑不亢,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不會因為家庭不夠富裕而自卑。

相反,他們能意識到,雖然現在經濟條件不夠好,但自己依然有機會擁有喜歡的東西。

情況三:

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就要買

我記得我第一次帶孩子進玩具店時,還是單身,孩子是我表姐家的。

一進玩具店,我4歲的小侄子就像妖怪要吃唐僧肉一樣興奮。

而當時剛大學畢業不久的我,完全不了解玩具行情,也不知道帶娃來玩具店并讓他任意挑選,是件多麼瘋狂的事情。

直到侄子抱着1盒樂高,2個奧特曼,3個小汽車走到我面前,我又把它們悉數交到結賬員手裡時,我才知道“後悔”兩個字咋寫。

6個玩具,花掉我半個月工資。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但答應孩子的事情也沒法反悔,隻能硬着頭皮結賬。

那時候我就想,以後有了娃,一定要在這方面提前立規矩。

是以我兒子到了能進商場挑玩具的年紀時,我會提前跟他溝通:“我們一會出去玩,你想吃想玩想要的都可以跟媽媽說。但如果哪件事媽媽沒有答應你,你可以好好跟我講道理,不要哭哭嗎?”

兒子會點頭答應。

如果他玩高興後忘了這個承諾,我會提醒他“你答應過媽媽的,你是小男子漢,不可以欺負媽媽哦。”

在娃面前示弱一下,還是很有用的。

去逛玩具店前,也會告訴他:“媽媽現在還有xx錢,可以買你喜歡的玩具,超過這個價格就不能買啦。”

他基本上都很聽話,有一兩次會鬧鬧小脾氣,但從來不會胡攪蠻纏。

4歲男孩被“霸淩”險喪命,幕後真兇讓人後怕…

其實隻要平時家長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孩子也會遵守承諾。

偶爾也會遇到超出預算,但他愛不釋手的玩具。通常我都是建議他攢着這次的錢,下次再來買。

大多數時候,下次再來他就忘了,但我還是會提醒他一句“現在的錢,夠買你上次很喜歡的那個玩具”。

最後買不買都看他。

其實大人小孩都一樣,都會有執意想擁有某個東西的時候。

唯一的差別就是大人知道自己兜裡有幾個錢,而孩子總以為父母是億萬富翁。

我始終覺得,不講理的孩子少,不會溝通的父母多。

隻要我們願意蹲下來跟孩子好好商量,尊重他們的需求,相信孩子也能做得很好。

平時給孩子買東西,你有什麼原則呢?歡迎留言分享。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點亮「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