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首先祝各位14歲以上的女粉絲節日快樂。

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我想聊聊一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為什麼女人總是開不好車?

但是作為一個接受過完整九年義務教育的成年人,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應當遵守某乎行為規範: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隻談整體,不談個例;相信客觀統計資料,拒絕空口擡杠。

那麼,是不是女人總是開不好車?

針對這一問題的判斷标準,我找到了兩項統計資料。

一是交通肇事發案率。

根據中國司法大資料研究院釋出的《交通肇事罪特點和趨勢 (2016.1-2019.12)》,其中關于交通肇事行為人的統計資料表明,交通肇事罪的被告人近95%是男性,男性駕駛人的平均萬人發案率是女性駕駛人的8.8倍。注意,這裡說的是“萬人發案率”,是個“率”,與基數無關。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二是駕駛習慣。

根據高德地圖2016年釋出的《2016Q2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女性司機的駕駛習慣總體上好于男性,雖然急轉彎頻率明顯更高,但急加速、急刹車、超速的頻率都要更低。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那是不是因為女司機開車慢,是以不需要急加速、急刹車呢?不是。同一篇報告的統計資料表明,女司機的平均車速隻比男司機慢了一點點。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以上資料當然不足以證明女司機開車的水準有多高,但至少可以證明,她們開車并沒有想象的那麼差。

是以我們讨論的問題或許需要改一改了。為什麼我們總是認為女人開不好車?

首先,媒體存在相當程度上的報道偏差。

從剛才的資料我們已經知道,男性駕駛人的交通肇事發案率遠高于女性。但當我在百度搜尋“男司機”時,搜尋結果有3620萬,而“女司機”的搜尋結果有1億。而這裡的1億并非準确計數,而是百度的搜尋結果數字上限——搜尋“司機”,也是1億條結果。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對某些媒體來說,标題裡帶上“女司機”似乎是某種流量密碼。2018年重慶萬州公共汽車墜江事故發生後,在真相尚未查明之時,就有不少媒體和網友言之鑿鑿地說,這場事故是由小轎車女司機逆行引起的。而後來警方釋出的警情通報和現場監控證明了,事發時小轎車是正常行駛狀态。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其次,女司機中新手比例較高。

最新釋出的《懂車帝女性用車調研報告》援引公安部資料,2017年以來,新領證女性駕駛員數量不斷增加,增速是男性駕駛員的兩倍多。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1年,機動車駕駛員達到4.8億人。其中,男性駕駛人達3.19億人,占66.32%;女性駕駛人1.62億人,占33.68%。而在2017年,全國共有男性駕駛人2.74億人,女性駕駛人1.11億人。

也就是說,現在馬路上的所有女性駕駛人中,有31%駕齡不滿四年;而男性駕駛人中這一比例僅為14%。也就是說,馬路上女司機是新手、準新手的機率,是男司機的兩倍還多。

與其說是女司機開車差,不如說是新手水準低。

最後,我們似乎預設,開車是男人的事情。這一部分并沒有資料支撐,但應該符合多數人的日常經驗。

“女司機”這個詞的出現,正是因為“司機”一詞會被預設為是男性,是以女性駕駛人是特殊的少數派。當幾個人乘坐同一輛車時,總是由男性駕駛。而在家庭中,女主人總是駕駛家庭的第二輛車。

這種認知與“女孩不适合理工科”的說法不謀而合。

再向前追溯,當我們給小朋友挑選禮物時,總是給女孩子挑選軟糯的玩偶,而五花八門的小汽車隻出現在“男孩玩具”區。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到這裡,我們可以暫時得出一個結論:“女人開車差”是一種誤解,而産生這種誤解的原因,是女性交通事故新聞更吸引眼球、女性駕駛人中新手多、女性開車機會比較少。

在開車這件事上,隻有熟練與否的差別,而不存在絕對的性别差異。要達到性别平等,不僅需要全社會放下偏見,也需要部分女性駕駛人不再以“女司機”作為技術不精的借口,不再以下圖這樣的車貼作為橫沖直撞的“護身符”。

為什麼我開車從不禮讓“女司機”?

是以才有了本文的标題。

“女司機”應當擁有同等的權利,也有能力承擔同等的義務。對“女司機”的差別對待,不是紳士風度,而是對女性能力的不認可,是對其他女性駕駛員的不公平。

本文為中新汽車原創,歡迎小夥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為視訊、音頻腳本,違者将承擔法律責任。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