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有相愛的兩個人,才會産生“心靈感應”

作者:心理咨詢師亦楓

“心靈感應”往往會出現在相愛的兩個人之間。

一個人真的能夠了解另一個人心中的想法嗎?

其實我們說的這個心靈感應,并不是說“讀心術”;

而是說在愛情裡,兩個相愛的人,能夠懂得對方的心意和暗示。

“心靈感應”是一方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心領神會。

這種奇妙的感應像一條鍊子拉緊了兩個人,而是否能夠感應到對方,與熟悉程度有很大的關系。

隻有雙方都很了解彼此,在這種情況下,才會真正地了解彼此的意思。

如果說兩個人之間不是很熟,或者說并不是真心相愛,那麼兩人也沒有真正的開誠布公的交流過。

是以,互相也不會有所謂的“心靈感應”了。

在一定程度上,心靈感應也是默契的表現形式。

個人的默契,也是在不斷的交往中培養起來的,而這種培養的過程,是需要兩個人真心的交流和接觸的。

在這種長此以往的交流與溝通下,就會形成“心靈感應”。

隻有相愛的兩個人,才會産生“心靈感應”

01

心靈感應,存在在彼此熟悉的兩個人當中

《如果愛》裡有這樣一個場景:陸陽和萬嘉玲彼此在看完自己的手機資訊後,都想到了對方。

當陸陽準備出門去尋找嘉玲時,卻發現嘉玲已經站在了自己家門前。

他們彼此之間的心靈感應真的很浪漫:我知道你要來找我,是以我先來找你了。

但是,陸陽和嘉玲之間的心靈感應,并非一朝一夕的相處就能夠存在的;

他們彼此相愛着,在長久的相處中,逐漸培養起了對對方的熟悉。

因為了解是以熟悉,因為熟悉是以存在這種奇妙的感應。

“你不說我都懂”的愛情确實會讓人羨慕,但是這樣的愛情也是來之不易的。

在如今忙碌的生活中,很少有人願意慢下速度,用心去了解一個人。

“閃婚”、“快餐式愛情”,逐漸浮現在人們眼前。

事實上,這種不經過長期的交流與陪伴的感情,很難會存在心靈感應。

當一個人能夠不吝啬時間,把自己的心情和思想傳遞給你時,你要學會珍惜。

在覺得對方值得相處的基礎上,你應當嘗試敞開自己的心扉,讓他人了解自己,熟悉自己。

久而久之,兩個人愛得越深,那麼也越來越容易有心靈感應。

隻有相愛的兩個人,才會産生“心靈感應”

​02

心靈感應是從彼此的默契開始的

默契,是兩個人感情的基礎,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想去尋找一個能夠懂得自己想法的人;

但事實就是,每個人都不是相同的,能夠尋找到一個懂自己的人,是很難得的。

盡管懂你的人很少,但是擁有默契的人卻是可以培養的。

默契簡單來說,就是雙方能夠配合得很好。

它主要是指一種行動上的配合,因為默契的存在,會讓行動變得更加有意義。

星子和齊川在一起兩年多了,剛開始,兩個人性格與理想相差都很大。

星子想做一個旅遊作家,而齊川想當一家民宿老闆。

一個不願意停留,一個卻疲于奔走,這樣的兩個人能夠在一起,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

但是星子說得很簡單:

雖然兩個人的想法不同,但是齊川總能夠很默契地知道我要做什麼;

我要去旅遊可以提前給他說,他會幫我在旅程中看好民宿并給我一個溫暖的小天地。

其實,星子說得很對。

那天我和星子一起吃飯,路過一家植草店,停留了一會兒就走了。

因為星子知道我對花草過敏,但是齊川卻走進店裡拍了許多照片,晚上吃飯的時候一一講解給星子聽。

在我看來,星子是幸福的。

因為這種默契的本質,也是需要對方懂你和了解你的,隻不過默契更多的是一種行動。

齊川願意為星子作出行動,而真正愛你的那個人,也會與你産生默契,并在你的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能作出行動。

隻有相愛的兩個人,才會産生“心靈感應”

​​隻有真正相愛的兩個人,才會存在心靈感應。

心靈感應也能夠促進彼此感情進一步提升,它能夠把最真實的彼此展現在眼前。

擁有心靈感應,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懂得對方,了解對方。

試想,如果每天與另一半說話都是“對牛彈琴”,又有什麼意思呢?

生活本就是兩個相同的人,在一起才能活得自在,活得精彩。

是以心靈感應,對于相愛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也是應當存在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種心靈感應,無需刻意地去尋找,它會在彼此互相的了解和陪伴中慢慢産生。

或許會在未來的某個瞬間,兩個人就會擁有了同樣的想法,并且為此做出了相同的行動,相同的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