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真人實驗:将嬰兒放在無語言環境,他們會創造什麼樣的語言?

科學是一個不斷實驗、不斷求證的話題。是以,我們生活中很多習以為常的常識都是古人經過多次驗證而得出的結果。

但是,有些求證真的很不靠譜,而且付出的代價也有些慘重。比如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看上去像是故事,但卻是很多孩子付出一生得出的經驗。

這個實驗就是語言“進化”,隻不過,它是往回推溯,而非向前展望。說起來這是個真的沒什麼必要的求證,但因為古代君主的私心而被強制推行的結果。

古埃及法老普薩美提克二世,他是尼科二世的兒子,為古埃及第26任行政長官,平時除了繼承自己父親的政策強國建業之外,就喜歡研究一些腦洞極大的問題。

比如神明的語言這個問題,恐怕一般人想不到。但普薩美提克二世偏偏就想到了,之是以想到這個問題,據說還是身為古埃及當家人的優越感。

普薩美提克二世是這樣想的:我們古埃及語被稱為最古老的語言,那應該是神明所寵愛的。可神明的語言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與我們埃及語相似?

說實話,普薩美提克二世的這種想法,實在稱不上什麼科學,頂多算是吃飽了沒事,迷信思想限制了他的想象力,于是開始研究神明語言了。

思來想去,普薩美提克二世認為有必要研究一下,神明的語言到底是什麼樣的。而真正能打開這個問題的,應該是剛學說話的孩子們,因為他發現小嬰兒雖然咿呀學語,但互相之間是互通的。

這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們的“嬰語”就是最古老的語言?而如果大人不教他們說現在的語言,那就會保留自己嬰兒時期的語言?

這想法,還真有些大膽。普薩美提克二世說幹就幹,他馬上讓人将兩個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孩子放在一起,然後讓一個牧羊人看護他們。

不過,普薩美提克二世有一個要求:特羊人不可以和這兩個孩子說話,也不能在他們面前說話,直接帶去沒有人煙的野外,保證他們充足食物的同時,細心傾聽他們的聲音,聽聽他們能夠說話時所說的是什麼語。

牧羊人很聽話,他帶着兩個孩子去了邊遠的無人地帶,一邊放羊,一邊撫養兩個孩子。可是,他發現這兩個孩子遲遲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這樣一直過了好幾年。

終于,有一天牧羊人驚喜地聽到其中一個孩子開口了,他早上起來便脫口而出,說了一個貌似于“别克斯”的單詞。

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呢?牧羊人也弄不懂,但他馬上跑去向普薩美提克二世複命了:孩子說話了,說了一個單詞“别克斯”。

普薩美提克二世傻了,這是什麼意思?于是他馬上找人,針對這個單詞的發音,認為就是“Bekos”的意思。

那Bekos是什麼意思呢?普薩美提克二世集合了幾個學者,對這個詞進行研究。最後,學者們得出結論,這應該是腓尼基語,它的意思就是“面包”。

這下普薩美提克二世恍然大悟:原來腓尼基語才是最古老的語言,而這也應該是人類最原始的語言。

但這又怎麼樣呢?普薩美提克二世也隻總結出這點結論而已,至于其他的就什麼都沒有了。不過,這個故事後來被記錄進了希羅多德所著的《曆史》一書中。

你看,這樣的故事能算是科學實驗嗎?怎麼看都是一個荒唐事件。為什麼這樣說?以我們今天的思維:一個人如果從小沒有聽說過語言,是沒辦法自行開辟語言系統的。

這其實很容易了解,一個嬰兒出生後,發音系統是不完全的,雖然能出聲,可完全不具有語言音節。這也是為什麼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多與他講話,讓其在語言的環境中成長的原因所在。

否則,一個沒聽過語言的孩子,長大後基本上不可能開口說話的。關于此,腓特烈二世就曾經做過實驗。

腓特烈二世作為歐洲文化圈中的多才多藝之人,也對尋找“神明的語言”這件事努力過。大概他同樣是從孩子的“嬰語”中受到了啟發,是以同樣用幾個孩子來進行實驗:由一個聾啞人撫養幾個孩子。

在完全與外界隔離的情況下,這幾個孩子慢慢長大。可腓特烈二世并沒聽到神明的語言,因為幾個孩子根本不會說話,甚至智力都比普通孩子低。

這也就是說,假如嬰兒出生之後,沒有辦法得到語言的環境,那他們的發音系統是沒辦法正常發育的。

自然,結果也就很悲催了: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完全喪失,不要說神明的語言,就是普通人的語言都沒辦法講。而且連智力發育都受到影響,想要正常生活都困難了。

這也就是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語言系統也好,智力系統也罷,如果不接受正面的引導,任其自由發展的話,恐怕後果很難讓人接受。

有人認為,不會說話是因為沒聽到過聲音,但看着别人做事情,那也是學習、發育的過程。是以,他們應該不會影響正常發育的。

可事實卻是,語言功能是智力的一部分,當智力方面得不到有效發展的時候,語言能力缺失的同時,自然智力也就沒辦法健全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