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準确識别朋友中的“小人”

作者:洪峰GEC

真正的朋友是在困境中拉你一把的手,在長夜裡伴你同行的燈,是在利害沖突休戚相關的關鍵時刻,不會出賣和舍棄你的人。人一生不能沒有朋友,又不能濫交朋友。古代大學者朱熹教育兒子:“交友之間,尤當審擇。”“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谄谀輕薄,傲慢亵狎,導之為惡者,損友也。”這種把“能攻吾過”和“導人為惡”作為擇友标準,在今日也是很有見地的。在人際交往中,雖然朋友多多益善,但要識别真朋友或假朋友,對假朋友保持警醒,并珍視真心朋友,這樣才能受益終生。

準确識别朋友中的“小人”

魏文侯手下有員将領叫樂羊。有一次,樂羊領兵去攻打中山國。這時,恰恰樂羊的兒子正在中山國。中山國國王就把他兒子給煮了,還派人給樂羊送來一盆肉湯。樂羊悲憤已極但并不氣餒,毫不動搖,他竟然坐在帳幕下喝下了用兒子的肉煮成的湯。

魏文侯知道後,對堵師贊誇獎說:“樂羊為了我,喝下用他親生兒子的肉煮成的湯,可見他對我是何等忠誠啊!”堵師贊卻回答說:“一個人連兒子的肉都敢吃,那麼,這世上還有誰他不敢吃呢?”

樂羊打敗了中山國,勝利凱旋。魏文侯獎賞了他,但從這開始,卻總是時時懷疑他對自己不忠心。

魏文侯這樣想不無道理,樂羊的自制力過人,非老謀深算的人難以做到。堵師贊的說法更有道理,因為一個人的行為可以以小見大,有着驚人的内在一緻性。

那麼怎樣識别朋友中的“小人”呢?怎樣鑒定某些言行的真正内涵呢?

準确識别朋友中的“小人”

(1)說話暧昧的大多數喜歡迎合他人。這種人說同一句話既可作這樣的解釋,又可作那樣的解釋,含糊其辭。這種人處世圓滑,從不肯吃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和如何利用别人。

(2)有人在說話時刻意避開某個話題,這說明他在這方面有隐衷,或者在這方面有強烈的欲望。比如,當一個人心中對金錢、權力或某異性懷有強烈的欲望時,很怕被别人識破,于是就故意避開這個話題以掩飾自己的真實用意。

(3)愛發牢騷是一種不能言傳的驕傲和自大,不滿意他人在某方面超越自己。發牢騷者大多自視清高,當現實中他們無法保持這種優越地位時,就會借發牢騷來宣洩。

(4)惡意責備他人的人,多半是想滿足自己的支配欲望和自尊心。這種人常愛抓住别人的毛病小題大做,橫加指責;他們對他人尖酸刻薄,自尊心較強,具有支配他人的願望。

(5)說話愛訴諸傳統的人大多思想保守。這種人不管什麼新事物一出現,都好用傳統的東西作為評價标準。這類人多數是經驗主義者,其思想較為僵化。

(6)說話常見風使舵的人大多原則性不強。在生活中,許多人沒有一定的主見,完全是“看人下菜”。契诃夫稱這種人為“變色龍”,他通過同名小說的主人公奧楚蔑洛夫勾畫出了這種人見風使舵的嘴臉。這種人做事沒個标準,如果有必要,他們可以朝令夕改,食言而肥。

(7)如果一個人經常對他人品頭論足,論長道短,說明他嫉妒心重,心胸狹窄,人緣不好,心中孤獨。如果他對諸如别人不跟他打招呼之類的小事耿耿于懷,說明他的自尊心易受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些人常以上司的過失或無能為話題,則表明他自己有想出人頭地、取而代之的願望。

準确識别朋友中的“小人”

總之,多對朋友的言行進行觀察,對其内心進行剖析,方能成為真正的識人專家,進而少些捕風捉影的錯誤,達到“觀人于微而知其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