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院長訪談|聯合減重團隊,3+N模式助患者精準減重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肥胖人群數量顯著增加,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同時,大陸的糖尿病患者人數也衆多。統計資料顯示,大陸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11.6%,患者人數達1.3億人。

衆所周知,肥胖和糖尿病關系密切,兩者經常合并出現,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危害呈現出1+1>2的效應。不少患者表示,“我也知道危害很大呀,可是減肥很難,合并糖尿病更難治!”如何正确有效地控制肥胖和糖尿病呢?且聽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内分泌科陳燕銘教授來支招。

院長訪談|聯合減重團隊,3+N模式助患者精準減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内分泌科陳燕銘教授

肥胖和糖尿病,危害1+1>2

大陸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11.6%,其中合并肥胖的占了60%-70%。肥胖跟糖尿病像“孿生姊妹”一樣,經常合并出現,對健康的危害極大。

陳燕銘教授介紹,肥胖和糖尿病并存時,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影響則會出現1+1>2的效應。肥胖與糖尿病存在的其他代謝異常協同作用,可進一步加劇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症的發生。肥胖是糖尿病腎髒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可導緻慢性腎髒病的惡化。減輕體重有利于減少慢性腎髒病患者的蛋白尿,延緩腎功能衰退程序。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使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升高。肥胖和糖尿病兩者都會影響生殖功能,兩害相加,可以讓患者的生殖能力“雪上加霜”。

“最可怕的是,很多肥胖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患糖尿病,隻是單純地以為是個形象問題,導緻糖尿病一直在隐形侵害健康。”陳燕銘教授介紹,臨床發現很多肥胖患者第一次來看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血糖高或糖尿病的情況。在去年統計的250例患者裡面,63%的患者都是合并糖代謝的異常。“是以,對于肥胖患者,我們建議都要做糖耐量試驗(OGTT)來篩查糖代謝的情況,給予規範診斷治療。”

開設聯合減重門診,3+N模式精準減重

“雖然糖尿病和肥胖的危害極大,但其實,兩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都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善,關鍵是要有正确認知。”陳燕銘教授表示,很多市民意識不到這一點,是以科普的任務還任重道遠。“我們醫院層面也非常重視,專門由内分泌學科牽頭,整合營養科、康複科、精神心理科、中醫針灸科及胃腸外科等多學科優勢資源,成立了一個聯合減重門診,采用3+N的模式給患者制定科學、合理、安全的個性化減重方案。患者挂一個号就可以享受八個專科專家會診。”

陳燕銘介紹,“3”是指飲食、運動和心理幹預,這三個是最重要的幹預方式。在這三種方式的基礎上,再選擇藥物治療、中醫針灸,或者手術等方式,這就是“N”。

47歲的林先生(化名)找到陳燕銘時,體重指數(BMI)高達40,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聯合減重門診在綜合考慮了他的情況後,給其做了袖狀胃切除術,經過14天的恢複,林先生出院時體重已經較入院時減輕了23斤,血壓、血糖、血脂等也都得到控制,效果非常顯著。“其實最好的效果應該是在三個月到半年,但是後續的随訪跟蹤患者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陳燕銘教授介紹,聯合減重門診開設兩年來,診治了上千名重度肥胖病人,總體有效率達80%,患者體重在原來基礎上平均下降10%~15%。

特别提醒:青少年更要關注肥胖問題

“治療肥胖症要從娃娃抓起,7歲前的肥胖,會影響後半輩子的幸福。肥胖加重身體負荷,引發多種慢性疾病。”陳燕銘教授表示,在一些人眼中,胖,還是不胖,僅僅是一個美觀與否的問題。但其實肥胖是一種病,得治。據悉,正常健康的成年人BMI應該在18.5~23.9之間;如果BMI大于24,但小于28,屬于偏胖體型,可能隻是看到小肚腩;如果BMI突破28,就是肥胖症了,必須積極幹預。

臨床發現,現在的小胖墩越來越多,了解發現,青少年的肥胖很多都跟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過分寵溺、放任、心理疾病等都會導緻肥胖,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

“隻要改變生活習慣,孩子的各項代謝名額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可以逆轉,效果要比成人明顯得多,這也令我們很驚喜。反而是那些成人患者,你怎麼治療,都很難逆轉,這也是我們以後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陳燕銘教授提醒說,所謂改變生活習慣,主要是講究幾個“規律”——作息一定要規律,吃飯要規律,睡覺要規律。

“有一個突出問題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成天拿着手機,網購、做直播……晚上不睡覺,白天補覺,早餐不吃,整個作息颠倒,内分泌激素自然就很紊亂,導緻代謝失常,體重就會像吹氣球一樣膨脹,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心理障礙。有的人出現心理障礙後,又要靠吃來自我安慰,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想減重根本不可能。”陳燕銘教授表示,這種情況就一定要通過專業團隊來管理,沒有專業團隊的指導,自己瞎減,不僅瘦不下來,還會帶來厭食症、營養不良等一系列新的問題。

“下一步我們要加大科普宣傳,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科普,讓大家能切實認識到肥胖的危害,及早獲益遠離肥胖。”陳燕銘教授說。

文/張青梅

(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