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期主義踐行者:百融雲創2021年全年收入規模再創新高 成長性優勢漸顯

作為金融業垂直型龍頭SaaS公司,百融雲創(百融雲6608.HK)2021年取得不錯成績。其最新的财報資料顯示,百融雲創2021年全年實作營收16.23億元,調整後淨利1.41億元,分别同比增長43%和76%。

伴随全球企業雲化、數字化程序持續推進,SaaS賽道仍将是未來全球科技領域最值得關注的産業方向之一。作為中國領先的獨立AI技術平台,百融雲創身處數智化潮頭,不但成為最懂金融機構業務更新痛點的數智化合作夥伴,自身的成長性優勢也被證明。

在2021财年,百融雲創第一主業智能分析與營運服務收入增長38%至7.37億元,為近4年最好成績;其他兩項業務亦重新整理紀錄——受益于助力金融機構打通高頻場景擡升存量營銷轉化效率的提高,公司精準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60%至4.22億元;保險分銷服務收入同比增37%至4.64億元,其中壽險及健康險的保費規模占絕大部分,且平均保單期限超過10年,續保率超95%。

百融雲創年報主要資料印證其作為國内專精特新型獨立AI技術平台保持着良性擴張,為大陸銀行等金融機構“數智化”轉型賦能的貢獻,與政策指引相得益彰,公司資産品質與成長性所蘊含的價值現于其中。

成長性優勢漸顯

随着國家數智化和雲化戰略持續推進,國内SaaS賽道正加速爆發。以百融雲創為例,國元證券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公司處于快速成長階段。

成立于2014年的百融雲創是中國領先的AI技術平台,2021年3月在香港主機闆成功上市,目前,百融雲創的客戶範圍覆寫絕大部分國有銀行、逾900家區域性銀行、絕大部分消金公司及主要保險公司。

國元證券研究報告提示,百融雲創得益于“成果付費”和“SaaS+Service”的商業模式更趨成熟,市場認可度不斷上升等因素,公司2021年的市占率有望升至11%的水準。

優質客群結合SaaS模式,也使得百融雲創擁有賬期更短的回款管理優勢。至報告期末,公司在國内累計為5700名金融機構客戶提供服務,付費客戶超3300家,同比增長27.5%;核心客戶ARPU同比增24.8%至512萬元,核心客戶留存率高達91.6%,核心客戶淨收入擴張率為118.1%。

今年初,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其明确指出銀行保險業在未來發展中須重點關注模型算法、人工智能等領域;着重強調“共赢式生态建設”。

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更受關注,近年來銀行業的技術更新投入已達到保險業約6倍水準;艾瑞預計銀行業技術更新投入在2022和2023年将分别達到3100億元和3700億元的水準,維持着近年來的複合增長率。

基于此,相對于金融業通用型SaaS公司,銀行業細分領域SaaS公司有望分享溢出紅利,驅動成長。為此,百融雲創已在去年加速推動集團各部門的“數智化”矩陣,形成覆寫全公司各條線統一AI平台,這是公司與客戶鞏固長期合作、通過創新不斷定義業内領先商業模式的“必修課”,成為提升每個節點對客戶需求認知、加速科技生産力新陳代謝的必要機制。

據了解,百融雲創的自驅力源自初創“基因”與不懈創新相統一的競争理念,将國際AI科技巨頭與金融業咨詢提供商的特長融合應用,對國内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轉型“痛點”蘊蓄了深刻洞見與豐富的應對經驗,并積累下龐大的客群,公司也憑此已“入駐”衆多機構招标庫名單,綁定式服務的市場滲透力保持上升。

做金融“數智化”更新的賦能者

百融雲創在國内銀行保險業數智化賦能服務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銀行智能營運SaaS解決方案是其第一主業,百融雲創對大陸銀行業轉型“痛點”形成了豐富的洞見并擁有長期穩定的客戶沉澱。

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大陸資産管理業務總規模已達到67.87萬億元,較上一季度的65.87萬億元增長2萬億元,環比增長3%,同比2020年增長15%,資産管理市場保持快速增長。

金融行業資産管理市場的增長有望拉動金融科技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其中金融行業SaaS需求有望成為最為受益的領域之一。據IDC統計,2021年上半年,大陸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同比達45%,較金融雲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的增速已高出近7個百分點。金融SaaS應用将成為未來大陸金融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一環。

“率先完成數字化、線上化轉型的機構和企業将會在下一個十年迎來更大的機遇。”百融雲創CEO張韶峰表示,百融雲創要成為金融行業“數智化”更新的賦能者。

據張韶峰介紹,百融雲創将繼續執行以機器學習、智能語音與隐私計算為攻關方向的研發戰略;服務方面則繼續豐富産品生态并加速落地,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從傳統業務到财富管理、從基礎場景到跨場景營運、從普惠金融到深度産融結合等多層次的業務更新需求,提升客戶全業态的線上科技生産力及轉化率,鞏固長期合作基礎、擴大資源分享,實作共赢式生态建設,踐行國家頂層設計要求。

長期主義踐行者

SaaS業内有一句話,傳遞服務不是衡量業内公司水準的唯一标準,更核心的競争力在于能為客戶提供專業咨詢的能力并長期攜手。

财報顯示,百融雲創2020年擁有237名核心金融服務供應商客戶,至2021年12月31日,上述核心客戶中的217名仍為付費金融服務供應商客戶,留存率為91.6%。

充裕的資金與研發團隊突出的成果轉化率,成為百融雲創産品創新承前啟後不可或缺的後盾。據了解,百融雲創近年來在國内TO B型SaaS上市企業中的研發占營收之比排在前列,去年研發投入總額為2.52億元,占營收之比達到16%。

百融雲創的研發主要集中在垂直領域的技術創新,包括機器學習、AI語音與隐私計算等,公司是行業首家獲得ISO/IEC 27701标準認證公司,2021年自主研發的Indra隐私平台通過信通院“聯邦學習基礎能力專項評測”,标志着公司已完成了向隐私管理體系的拓展,證明自身在資訊保護和隐私合規方面的實力。

2021年“收獲期”,百融雲創一舉拿下5項上述領域國家發明專利,現擁有軟著與專利累計超150件。其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在國内銀行、保險科技垂直領域的A股與港股公司中名列前茅;公司計劃在2022年擴大機器學習領域的技術優勢,協同研發,優化金融場景自動學習平台ORCA的應用,提高客戶ROI等業務目标,強化公司競争壁壘。

不同研發成果的商用進度,與業務發展周期息息相關。根據百融雲創對行業前景的閱讀、結合技術儲備與客戶優勢等因素的統籌,公司将智能分析和營運、精準營銷的賦能疆域擴充至财富管理與場景金融。

中金公司也認為,百融雲創擁有充足的營運資本,通過收購有助于公司豐富産品生态,提升核心客戶留存率,提高ARPU;加強神經網絡、隐私計算等技術開發将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競争力。

從财報資料不難發現,百融雲創強勁的“造血”能力在SaaS闆塊中處于領跑之列,資本安全墊優勢突出。報告期内,百融雲創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升至2.65億元,同比增27%;現金等價物及金融資産合計高達39.5億元。至報告期末,公司股東結構保持穩定,中國國新、中金、高瓴等仍占前十大股東之列,公司資産品質與成長性所蘊含的價值現于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