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個孩子河邊挖出“金币巧克力”,專家看後:這巧克力值上億

由于曆史原因,大陸許多文物都留存在外,分散在各地。由于數量龐大,很多時候不能單單依靠考古學家去發掘,更多的是群衆的幫助。江蘇的四個小朋友在河邊玩耍時就發現了幾塊“巧克力”,外形酷似巧克力,實際上卻是上千年前的文物,價值上億。

一、小孩在河邊挖出“巧克力”

在2007年一個炎熱的夏天,江蘇省大豐市的4個孩子在河邊放羊。由于天氣炎熱孩子們隻能靠着河邊行走,依靠在河水中打鬧來降溫。忽然有一個孩子發現水中有幾塊金燦燦的東西,出于好奇他趕緊呼朋引伴的喊來一堆朋友一起前來檢視。孩子們的認知畢竟是有限的,他們不知道河床上這一堆金燦燦的石頭到底是什麼,隻是覺得像當時特别吃的一種“金币巧克力”的零食。

4個孩子一起圍着這些金燦燦的石頭觀察,最後也沒有觀察出個是以然,于是分别帶回家給各自的父母檢視。開始孩子們發現這些金燦燦的時候并不是不能吃的巧克力以後,隻是把它們當做玩具來玩耍。但是大人們的經曆豐富,一眼就看出來這幾塊金燦燦的石頭價值不菲,很可能是金塊。于是大人們問了自家孩子找到“金币巧克力”的具體的位置,争相前去“挖金”,試圖從中大撈一筆直接暴富。

在幾位父母“挖金”的過程中,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前來挖金的人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幾個孩子,到後來孩子的父母們,再到最後誇張到整個村子的人都前來“挖金”。村民們聽說消息之後蜂擁而至,很快就就挖出了所有的金子,共計二十一塊,大部分呈現圓形或者方形結構,上面刻有一些标記。

二、兩千五百年前的文物

河邊挖出了很多塊黃金的消息不胫而走,文物販子也聽說了這一消息,于是趕快前來收購。文物販子給出了極高的價格,希望能夠收購這些黃金,村民們逐漸開始心動。就在這些村民們搖擺不定沒有決定是否出售這些金塊的時候,一些同樣去“挖金”但是卻沒有搶到金子的村民感到不公,于是開始鬧事,驚動了當地的公安部門。

文物保護機構根據村民們的描述認定,這些“金币巧克力”可能并不是簡單的金子,而是上千年前的文物。經過當地文物專家在實驗室的具體查證發現,這些金塊的含金量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這在古代具有極高的價值,并且上面還印有奇怪的花紋和圖案。這些讓當地的文物專家有一些困惑,于是他們上交給南京文物局進行進一步的查證。

經過南京文物局的權威專家的查證發現,這些金塊可能是兩千五百年前戰國時期楚國流通的貨币“郢愛”。“郢”是楚國的名稱,“愛”是一種計量機關,由于出土的發部分金币上通常都刻有“郢愛”兩字,是以也稱這種流通貨币為“郢愛”。這次在江蘇省大豐市發現的二十一枚金币大小不一,共計重兩百克左右,含金量極高。

專家們通過查閱古籍和相關資料發現,戰國時期黃金是十分稀有的物品,這種貨币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擁有的,大多數是貴族或者進階的官員才能使用,尋常百姓家中很難擁有。“郢愛”通常用作國與國之間的饋贈,或者是君主對有突出貢獻的貴族的賞賜。

通過專家研究,這批出土的“郢愛”具有兩千五百年的曆史,大陸目前發現最早的曾經流通過的金制貨币,也是江蘇省大豐市出土的第一批戰國時期楚國的金币,填補了江蘇地區在戰國時期曆史的空白,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三、價值上億的文物

“郢愛”是戰國時期楚國用于流通的貨币,多為方形的金闆形狀,較少有呈現圓形的金塊。出土的“郢愛”也以方形居多,多帶有一些切割的痕迹,出産時是圓形的形狀,流通時為了友善進行切割。并且這種貨币常在貴族之間流通,雖然流通範圍較小,但是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貨币,具有一定的開創意義。

“郢愛”最開始隻在楚國流通,楚國由于地形地質的原因,盛産黃金,是以将黃金制成流通的貨币。根據考證,随着楚國勢力的不斷增大,“郢愛”的使用範圍也逐漸擴大,如今的江蘇、安徽、山東、浙江等地都是這種貨币的流通區域,這種貨币一定程度上見證了曆史的變革。

不僅如此,“郢愛”是由黃金制成,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大陸古代的冶金技術。并且證明了黃金自古以來就就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對金銀投資是一種格外穩健的理财形式。不考慮曆史因素,“郢愛”本身的金材質就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價值上億。

根據我們對“郢愛”的了解和進一步的研究,這些金塊的流通價值和年代意義早已超過了本身的價值。通過發現的種種資訊都可以看出這些金塊的價值連城,是以專家認為這些金塊價值上億。“郢愛”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曆史文化價值,值得文物部門去保護。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會在河邊發現這麼多的文物呢?專家認為這塊地在古代是一個制鹽場,在周圍也沒有發現任何大型的墓地,而古代普通人的墓地不會出現如此多的“貴族用品”,是以這次在河邊發現的“郢愛”可能是用于祭祀使用。由于年代久遠,祭祀場地早已消失,是以也難以進行接下來的考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