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你們愛不下去,又分不了的時候,這樣做就知道是不是真愛了

巴爾紮克說:“所謂愛情能夠滿足一切,隻是對于情侶而言:至于夫婦,除了以蒼穹為屋頂和綠茵地毯之外,還需要更多的一些東西的。”

但其實,如膠似漆的甜蜜期過後,即便是情侶,也“需要更多一些東西的”。

這些東西是包容,是了解,是成長,是夫妻的能力,是被愛的勇氣,是如何處理好親密關系,是經過争吵之後,依舊相信愛情的那份勇氣……

當情侶之間進入這種狀态,當你們愛不下去,又分不了的時候,這樣做就知道是不是真愛了。

當你們愛不下去,又分不了的時候,這樣做就知道是不是真愛了

很簡單——斷聯!

俗話說:“事緩則圓”。

斷聯一段時間,讓彼此都冷靜冷靜,聽聽自己内心的聲音。

01斷聯後,能否忍住不想對方

平日裡朝夕相處的兩個人,一旦斷聯,一定會瘋狂地想念對方的。即便有人在這段感情裡,不是那麼的用心,但他/她已經習慣了對方的存在,甚至習慣了依賴,突然之間又回到一個人的狀态,一定不适應。

一定會想起兩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曾經的柔情會曆曆在目,吵架時的猙獰也會浮現在腦海。這時,就能夠好好理一理兩人的關系了。

當你們愛不下去,又分不了的時候,這樣做就知道是不是真愛了

問問自己,你們性格合适嗎?你們三觀一緻嗎?

即便你喜歡安靜,他喜歡熱鬧,但是你們都喜歡幹淨整潔,為人處世都不會占别人半點便宜,在是非、善惡面前,你們是一緻的,這就夠了。

問問自己,你們的愛情是怎麼開始的?對方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現在還在嗎?

我們常說不忘初心,走得再遠,也不要忘了開始的地方。對于愛情也是一樣的。

問問自己,你們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呢?是自己開始任性,他開始冷漠?是自己開始索取,他還是自私?

斷聯後,好好想想這些問題,給自己一個答案,是認真對待一份感情應有的态度。

而如果斷聯後,沒有那麼想念對方,對方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那肯定不是真愛了。

當你們愛不下去,又分不了的時候,這樣做就知道是不是真愛了

02斷聯後,是否願意包容對方的“缺點”

沒有十全十美的夫妻。

有人說:

“你突然遇到一個人跟你完美适配,你一定要小心,沒有這樣的人,他一定是有可能有目的地接近你,不要那麼地相信童話。”

深以為然。

是以,即便我們再愛對方,他也會有讓你恨得牙癢癢的“缺點”。也正是因為這些“缺點”的存在,親密關系裡才會有那麼多的摩擦、争吵。

兩個人明明深愛,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在一起呢?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兩人是大學同學,非常相愛。但工作之後,男生卻認為女生沒有必要對工作那麼認真,沒有必要那麼拼命,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不僅如此,女生對待親戚的态度也讓男生無法忍受。男生認為不能對親戚有求必應,要學會拒絕。

當你們愛不下去,又分不了的時候,這樣做就知道是不是真愛了

這兩點能稱為缺點嗎?

在戀愛關系裡,你不能忍受對方的地方,我們姑且稱之為“缺點”吧。這樣的“缺點”其實在每對情侶中都存在。

其實,每個人都不是一天長成的啊!

男生從小家境不錯,出生在大城市,父母對他也沒有過多的要求,隻希望他能健康快樂,安穩地度過一生就很好了。而女生長在農村,說是“全村的希望”也不為過,考上好大學,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是她的使命,是以她把工作看得那麼重。自尊甚至虛榮又讓她對親戚們的要求,有求必應。

如果男生能好好想想女生“缺點”背後的原因,他就會更懂她,更了解她,也會更愛她。而女生也會因為這份懂得,更加珍惜男生。

斷聯後,想想自己能夠忍受對方的“缺點”嗎?更要想想這份“缺點”背後的原因,是不是真愛,自己内心就會有答案。

一直覺得“我懂你”比“我愛你”更動人,更是真愛的基礎。

當你們愛不下去,又分不了的時候,這樣做就知道是不是真愛了

03斷聯後,是否還有自己

有多少人在戀愛中迷失了自己,為了夫妻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甚至慢慢變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模樣。

好的愛情是兩個人一起成長的,會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安心,更自信,更自愛。

就像那句話——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因為我在你身邊的時候,我是誰!

愛了之後,你還有自己嗎?

斷聯之後,最應該想想這個問題。這是你想要的愛情,想要的自己嗎?

當你們愛不下去,又分不了的時候,這樣做就知道是不是真愛了

就像舒婷在《緻橡樹》中的宣言: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歎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霭、流岚、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就像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的清醒:

“戀人關系不會長久,哪種關系會長久,夫妻關系?朋友關系?競争關系?不管哪種關系都要不斷地激勵自己,新鮮自己。”

而楊绛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内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先是自己,然後才有生活,才有真愛,才有一切。

否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