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每次做錯事,家長還沒開口,自己先生氣了,該怎麼教育孩子?

孩子每次做錯事,家長還沒開口,自己先生氣了,該怎麼教育孩子?

有位家長跟我分享了他家孩子的故事:

每次孩子做錯事,還沒等家長開口說話,他馬上轉過身或者跑進房間,自己生氣起來,有時還會哭,嘴裡還嘀咕着“哼,哼,都怪你…”。

讓我這位家長朋友措手不及,如果去找他說叨免不掉一場雞飛狗跳。如果置之不理,又怕對他冷暴力,還會助長他的無理取鬧。

孩子每次做錯事,家長還沒開口,自己先生氣了,該怎麼教育孩子?

這與我聽過的一個故事很類似。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人想找鄰居借斧頭用,但又擔心對方不肯借給自己,而自己又急需這個工具,是以猶猶豫豫到了鄰居家門口。

剛按下門鈴,忽又想到前幾天與鄰居家有過誤會,他肯定不會借東西給自己。結果,當鄰居剛打開門,想問他有什麼事時。

這個人惡狠狠地說:收起你的斧子吧!然後扭頭便走,弄得鄰居滿頭霧水。

我朋友所言的孩子與故事中的這個人有點類似,他與父母還沒有達到充分互信的地步。或者孩子潛意識地認為,父母不會了解自己,肯定會苛責自己。

一旦自己做錯了事,孩子不敢也不願面對父母,于是就出現題中所說的一幕。

孩子每次做錯事,家長還沒開口,自己先生氣了,該怎麼教育孩子?

父母要調整好心态,允許孩子做錯事,心平氣和的去和孩子溝通。

如果孩子願意溝通,父母要先同理孩子的情緒:

“爸爸媽媽看到你很生氣很傷心,爸爸媽媽小時候遇到這樣的事也是這樣的。沒關系,你可以生氣傷心的。”

陪着孩子直到情緒平複。如果孩子不願意,那就不去打擾孩子,讓孩子自己平靜下來,再和孩子溝通。

在溝通時,一定要向孩子說明犯錯是正常的,是你們允許的,不怪孩子。同理講一講你們小時候犯錯的事。

溝通中把關注點放在孩子未來,如果讓孩子再重來一次他該如何做。和孩子一起讨論有多少可能,該如何做。

孩子每次做錯事,家長還沒開口,自己先生氣了,該怎麼教育孩子?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允許孩子試錯,孩子是在不斷的試錯的過程中,獲得經驗,不斷成長的。我們要知曉在小朋友跟前進行自我檢讨的作用: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後,沒有悔改的表示,可能是他真的不知自己錯在何處了,終歸孩子年紀很小。比如,不少孩子夜晚的時候特别興奮,在屋裡制造噪音或大聲喊叫。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街坊都睡覺了,會影響街坊休息,會引起街坊滋生争執,更甚,打攪别人晚上休息犯法的,嚴肅的批評孩子。我們更要言傳身教,可以以代替孩子受懲罰的方式,讓孩子心平氣和的認可是自己犯了錯誤。

孩子每次做錯事,家長還沒開口,自己先生氣了,該怎麼教育孩子?

作為一個家長,育人,首要的就是情緒狀态的穩定,以保障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給到合适的反應及應對政策。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允許孩子試錯,孩子是在不斷的試錯的過程中,獲得經驗,不斷成長。

孩子每次做錯事,家長還沒開口,自己先生氣了,該怎麼教育孩子?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關于家庭親子教育,如果你有更多見解,可以評論區留言交流~

把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孩子的親朋好友,幫助他們改善家庭關系。

——————————

[本文作者]:猩球村張書記

[原創聲明]:文章部分内容節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作者更正删除。

[欄目介紹]:

“猩球有話說”是“猩球村”旗下新媒體管道親子教育欄目。我們旨在幫助更多家庭改善親子關系,讓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童年。

更多内容可點選頭像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