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汽集團研究報告:自主品牌轉型,智能電動推進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信證券,唐旭霞、戴仕遠)

打造全棧式解決方案,開啟電動智能時代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汽車電動智能化技術迅速發展。以特斯拉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拉開了汽車電動智能化的帷幕,傳統車企也加快了轉型步伐。5G 通訊、邊緣計算車用晶片、高性能電池、基礎軟體等技術開始直接應用于汽車。上汽集團深入推進"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新四化"戰略,努力提升業績的同時,深入部署推進創新鍊建設,在全球汽車産業價值鍊重構的過程中,全力搶占有利地位和制高點,加快推動業務轉型更新。上汽對集團的研發體系進行了整合,分别設立了前瞻技術研究部、技術管理部、資訊戰略與系統支援部、戰略研究與知識資訊中心。前瞻技術研究部主要研究的是新能源、輕量化材料、智能駕駛等汽車未來的主流技術,得益于上汽前瞻性的戰略目光,目前上汽已經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形成了超強矩陣,不僅擁有豐富的平台技術,同時布局了完善的自主品牌。

在電動智能布局方面,上汽旗下設立了多家創新企業,包括上汽零束、上汽捷能、捷氫科技、聯創汽車電子和中海庭等,全力打造公司轉型的新引擎。電動化方面,三電技術覆寫全面,主要包括:1)上汽捷能,專注于新能源車動力系統研發;2)捷氫科技,專注于氫能和燃料電池的開發。智能化領域,以開發雲-管-端一體化全棧式解決方案為方向,主要包括:1)中海庭,聚焦高精地圖技術研發;2)軟體公司上汽零束,打造“零束銀河 4+1”場景服務平台;3)聯創汽車電子,發力自動駕駛控制器開發;4)投資 Momenta,攜手阿裡巴巴、Mobileye、華為、英偉達、阿裡、騰訊等科技龍頭,建設合作夥伴生态圈。

純電、插電、燃料電池三線并行,“三電”核心技術不斷突破

上汽集團純電、插電、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齊頭并進,深耕“三電”技術。我們從上汽各子公司的角度進行電動技術分析,主要包括掌握新能源動力技術的上汽捷能,掌握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的捷氫科技,以及掌握電池與電池系統技術的時代上汽與上汽時代。 上汽捷能:上海捷能打造包含電池、電機、電控在内的三電系統以及混動系統的內建開發。上海汽車與上汽集團共同投資成立的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于2009 年舉行揭牌儀式。上海捷能依靠上汽技術中心的整車開發能力進行電驅變速箱技術的産品研發,打造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電驅變速箱研發、制造和應用體系;同時開發電池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和其他配套零部件。上海捷能的成立,加快了本土化研制程序,并推動國内新能源車關鍵零部件産業鍊的建設。

上汽的三電系統已經形成了三個代際的産品體系,各代技術持續改進,産品性能不斷提升。其中 E0 為第一代,衍生出的産品包括較早已經上市的榮威Ei5、榮威ERX5、榮威 MARVEL X 等;而後上市的 R 汽車的兩款車型ER6 和MARVEL-R采用了新一代三電技術 E1,它在 E0 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改進進而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而 E2 則代表上汽的下一代三電技術,這套系統将會基于全新的電動車平台進行研發,根據智己汽車目前公布的資料來看,其推出的新車型可能搭載E2 平台技術。

相比于 E0,E1 和 E2 引入 8 層 Hair-pin 電機繞組技術,進而實作電機性能的大幅提升。Hair-pin 電機相比傳統圓形銅線繞組,可以通過改進銅繞組的形狀進而獲得更高的槽滿率,不僅可以提升電機的功率密度,也能夠改善繞組的散熱并且削弱運作噪音。雖同樣采用 Hair-pin 電機繞組技術,但是E1 電機将繞組層數翻倍,由 E0 電機的 4 層提升至 8 層。更多的繞組層數有利于減小趨膚效應(導體在通交變流電時,内部的電流向導體表面聚集的現象)對電機性能的影響,進而提升電機效率、功率密度以及扭矩密度,延長續航裡程。E2 平台也将繼續使用8層Hair-pin 繞組技術,并在電控邏輯及電機冷卻方面進行技術突破,進而在不增大電機體積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功率密度。此外,E2 電驅平台中,将會有150kw、180kw 和 250kw 三種不同功率的電機,可以根據不同車型選擇單一電機或者組合驅動,同時輕量化方面也将進一步提升,E2 平台中250kw 電機重量隻要85kg。

構方面,E1 采用同軸布局以使車輛更加緊湊,E2 将回歸平行軸布局以打造更強性能的車型。相比于 E0 的平行軸設計,E1 采用同軸布局的好處是更加節省電機橫向空間進而可以讓車輛更加緊湊,缺點是縱向空間限制導緻隻能支援前驅布局,容易造成前輪打滑。E2 電機将回歸平行軸布局以便采取後驅布局,由于車輛加速時重心會向後轉移,後輪相比于前輪有更大的抓地力,是以可以配合更大扭矩的電機,進而使車輛獲得更加優異的性能。但是這種設計對車輛平台要求較高,是以從 E2 三電系統開始,上汽将引用完全自研的新一代純電架構,進而發揮其新一代電驅系統小體積、高性能的優勢。此外,E1 電驅動系統已支援局部的FOTA,而 E2 電機将能夠通過 5G 技術實作更快、更高效、更全面的FOTA。

電池方面,電池平台技術不斷提升,展現在: 1)電池容量與類型:在E0階段,每一款車要單獨設計電池和電驅動系統,非常複雜耗時。從E1 開始電池系統平台已經統一,E1 平台一個尺寸對應 53kWh、63kWh 和 72kWh 三種電池容量,其中53kWh采用磷酸鐵锂電池,系統能量密度 133Wh/kg,72kWh 采用NCM523 的三元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 180Wh/kg。E1 的進步除了容納不同電量之外,還有一體化鑄鋁托盤,成本下降的同時重量還減輕了 17kg。而即将推出的E2 電池平台,統一的電池包為長度 1690mm,寬度 1300mm,電池容量範圍50-100kWh,軸距範圍從2500mm-3100mm,基本覆寫了從 A0 到 D 級全系車型,彌補了E1 電池容量對于較大車型而言略顯偏小的局限。2)安全性:熱失控水準遠超國家标準,在E1系統中,一旦熱失控,E1 可控制在 30 分鐘不着火,E2 将做到0 失控。3)電池包厚度:E1是 140mm 和 145mm,E2 将做到 110mm,進而給予足夠的車型設計空間,這也将會是業内頂尖水準。

捷氫科技:捷氫科技成立于 2018 年 6 月,已完成多款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産品開發,功率涵蓋 30kW~140kW 以上,産品主要瞄準商用車。捷氫科技上海新園區擁有研發辦公、測試驗證、生産制造、氫氣供應四大功能。首次增設了膜電極自動化生産線,這意味着捷氫科技不僅擁有膜電極的自主研發能力,同時擁有膜電極的制造生産能力,燃料電池成本将進一步下降。 捷氫科技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系統 PROME P390 和燃料電池電堆PROME M3H,實作了車規級、高性能、高可靠、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的技術開發和應用,開發出了一個低成本的系統架構。PROME P3X 系統額定功率為117kW,具有一體化內建、高功率密度、高耐久性、高可靠性和強環境适應性等優點。

時代上汽(電芯)與上汽時代(PACK):上汽集團和甯德時代以超百億元規模的大手筆投入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建設先進電池和電池系統生産基地。上汽時代主要從事動力電池子產品和系統的開發、生産及銷售。2018 年上汽時代首套動力電池包下線,2019 年 6 月第 1 萬套電池包下線,在溧陽動力電池項目二期項目開工當天,上汽時代同步舉行了第 10 萬套電池包下線儀式。時代上汽經營範圍包括锂離子電池、锂聚合物電池、燃料電池、動力電池、超大容量儲能電池的開發、生産、銷售、售後服務以及對新能源行業的投資。動力電池項目一期計劃于2018年底投産,動力電池系統項目一期計劃于 2018 年 6 月投産。今年年底,上汽時代(一期)将形成 20 萬套 PACK 産能規模,時代上汽(一期)14 條電芯生産線将全部建成投産。上汽時代和時代上汽二期項目總投資約120 億元,占地約1000畝,總建築面積超過 70 萬平方米,将建設多條先進動力電池及Pack(電池包)生産線,預計 2024 年建成 35 萬套 Pack 新産能。高工産業研究院(GGII)資料顯示,2019 年,時代上汽動力電池裝機量 742.88MWh,2020 年裝機量約1.6GWh,同比增長 115.7%,國内裝機市占率 2.55%。2020 年時代上汽配套上汽乘用車0.78GWh,占上汽乘用車電池裝機量的 67.83%,上汽的動力電池采購逐漸由甯德時代轉向時代上汽。

雲-管-端一體化全棧式解決方案,加速智能化轉型

成立零束 SOA,“零束銀河 4+1”發力智能化

2020 年 5 月,上汽零束軟體分公司成立,上汽将全面向“使用者型高科技公司”轉型。零束以銀河全棧解決方案涵蓋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SOA 軟體平台、智能汽車資料工廠、全棧 OTA 和網絡安全四大基礎技術解決方案,以及端到端為使用者帶來極緻體驗的智能化場景服務平台,簡稱“零束銀河4+1”。

硬體方面,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實作了硬體的可插、可拔、可擴充;軟體方面,SOA 軟體平台實作了軟體的可買、可賣、可訂閱;資料方面,資料工廠實作了智能汽車不斷的自學習、自成長、自進化。 零束的建立,展現了上汽預備全力進入新賽道的野心,一系列的行動使上汽完成了“鑄魂”、“紮根”、“營勢”的過程。“鑄魂”,即打造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建設開放型面向服務架構的軟體平台、布局全棧整車資料工廠;“紮根”,則是打造新一代電動車平台、智能域控制器、底盤執行系統等;“營勢”,則是邀請多家合作夥伴,攜手共建跨品牌、跨平台、跨車型的軟體開發平台,共同打造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軟體汽車”,主要合作夥伴有百度、阿裡、騰訊、京東、華為、OPPO、Momenta、地平線、科大訊飛、東軟、商湯等。

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是智能汽車的大腦和神經網絡系統。以中央計算單元為核心,通過高速通信技術把智能座艙域、智能駕駛域和智能互聯域有機組織起來,為智能數字化服務提供了硬體基礎。 上汽 SOA 軟體平台,這是首個面向汽車行業 SOA 軟體架構的理論體系。上汽零束把整車的智能控制算法、感覺裝置和執行裝置封裝成統一可調用的服務,并通過專業的內建式開發環境,開放給第三方開發者。

基于 SOA 平台,開發者可以自由開發出海量的服務和應用,通過測試驗證後上架;使用者可以自由訂閱服務,實作用車千人千面。開發者平台是軟體産品的孵化器,也是上汽零束 SOA 軟體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發者平台,上汽全面開放智能汽車硬體計算能力和軟體服務能力,攜手各界開發者打造智能汽車全新生态。

基于物聯網 IOT 方案搭建的智能汽車資料工廠,就是平行跑在雲端的一輛數字化汽車。通過 5G 通信和大資料技術,不斷訓練進化AI 人工智能算法,驅動智能化極緻體驗持續演進,智能汽車将實作全生命周期自學習、自成長和自進化。

全棧 OTA 和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是智能汽車的最底層支撐。上汽零束将提供FOTA、SOTA、DOTA 更新技術服務,實作整車全生命周期内應用、軟體及資料的可持續疊代、可更新更新。同時上汽零束全面建構智能汽車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将網絡安全建設融入智能汽車整體研發流程中,實作雲端、通信、系統、軟體、硬體等五層縱深防護,打造智能汽車雲、管、端一體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端到端為使用者帶來極緻體驗的智能化場景服務平台,使智能汽車成為使用者移動的第三空間。通過更加個性化、情感化的智能服務,為使用者提供更貼心、更安心的“人車共駕”和“人車合一”的體驗。

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SOA 軟體平台等最新技術,将于今明兩年在智己汽車和R汽車高端智能電動産品上陸續落地。

控股武漢中海庭,高精地圖“1+1+N”助力智能駕駛

2017 年 9 月,上汽集團與武漢光庭集團簽署戰略投資合作協定,以光庭集團與廣州中海達合資成立的中海庭為平台,圍繞高精地圖、大資料、雲計算、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進行深度合作。此次合作後,上汽向中海庭投資1.46 億元,持股51%,成為大股東。

智能駕駛的分為感覺-決策-執行三個部分,核心驅動力來自于人工智能技術與傳感器技術的發展。然而,傳感器的性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一方面是攝像頭等視覺傳感器與雷射雷達的感覺範圍有限,遠距離感覺能力較弱;另一方面,傳感器的應用受工作環境限制,雨雪天氣下攝像頭可能無法工作,空氣中的灰塵也會影響雷射雷達的探測性能。自動駕駛魯棒性的欠缺,需要通過引入高精地圖傳感器來彌補,高精地圖可以全天候、無死角、無限性地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保持正常工作。

随着自動駕駛向 L3+級别發展,高精地圖扮演将越來越成為必不可少的部分。高精地圖将扮演不同傳感器資料的融合角色,成為多傳感器融合的基礎平台,建構出實時更新的全景地圖。同時,駕駛經驗資料也可以接入高精地圖中,反映不同的駕駛者控制汽車的駕駛特征,以及車輛在行駛時的狀态資訊,所有這些資料都需要以高精地圖提供的地理時空坐标為基礎,才能準确的發揮作用。

2021 年 6 月,中海庭的第一版 4D 時空數字基座——全國高速公路高精度電子地圖正式下線。該産品覆寫了全國的高速公路,總裡程達32.7 萬公裡,已獲得智己汽車、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寶能汽車、愛馳汽車等主機廠的L2+級别量産訂單,并參與了洋山港的重卡自動駕駛試點。在成圖技術方面,該産品利用精密測圖技術建構全國高精度、高品質、高可靠性的骨架資料,并使用下一代AI成圖技術,建構動态實時 4D 數字基座,實作了高精度測繪與車載衆包感覺成圖的技術融合,建構了中海庭自主開發的車雲一體化全棧時空資料解決方案能力。

成立上汽聯創電子,域控制技術支撐智能化轉型

上汽聯創電子:聯創汽車電子于 2009 年成立,打破了國外對電動轉向系統(EPS)的技術壟斷,是國内首家成功量産智能駕駛計算平台(iECU)和智能制動系統(iBS)的自主創新科技企業,其智能轉向系統(iEPS)和車聯網智能終端(iBOX)的市場規模均位居前列。聯創電子以 iECU、iBS、iEPS、iBOX 四大核心業務為主,将有力支撐上汽新四化創新轉型,尤其是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方面。上汽集團與聯創電子在域控制器裡聯合布局,包括智能域控制器,跟華為合作的5G 模組已經定制量産,是中國第一次做到車規級認證。(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完善中高端布局,L+R 賦能科技轉型

上汽集團下屬主要整車企業包括上汽乘用車分公司、上汽大通、智己汽車、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維柯、上汽依維柯紅岩、上海申沃等,品牌矩陣超強,涵蓋各等級品類。

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裡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百億級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能園區,緻力于成為“智能時代出行變革的實作者”,已推出明星車型智己 L7,預計今年量産。上汽内部孵化的R汽車的發展路線則是電動車+智能化,采用“無界新零售”的營銷模式,并配套推出了R-Space、R-Store 等新生活空間,以一種不同于以往的産品姿态、互動模式與消費者建立聯系,展現了上汽集團在汽車體驗、銷售、服務等産品全生命周期的商業思路。"R"品牌将與"L"項目(智己汽車)形成互補,R 品牌作為新勢力國企品牌,主打差異化路線,智己汽車則定位高端豪華品牌。

R 項目(飛凡汽車):新品牌、新零售、新産品、新體驗,定位中高端

2020 年 5 月,上汽榮威釋出 R 品牌,布局高端電動化産品。2020 年11月,R品牌正式獨立營運,成為與榮威、名爵平行的上汽乘用車品牌。

産品規劃:R 品牌計劃擁有旗艦車型 MARVEL 系列、轎車ER 系列,以及SUVES系列,并為未來三年的車型做好了準備。2020 年 8 月13 日,R 品牌首款旗艦車榮威R ER6 正式上市。推出了三款車型。補貼後,官方指導價為16.28-20.08萬元,NEDC 的行駛裡程可達 620 公裡。在 2020 年廣州車展R 品牌的第二款車型——智能電動 SUV MARVEL R 也正式開始全球預售,中國首發預售價為22 萬元。同時,R品牌還展示了其首款旗艦概念車 R-Aura Concept。

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服務體系。圍繞使用者需求,飛凡汽車建構起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服務體系與線上線下融合的使用者營運體系,體驗中心、傳遞中心、服務中心“三維一體式”布局持續向縱深推進,覆寫“購-用-養-換”全生命周期,持續滿足并超越使用者期待。截至今年 3 月,飛凡汽車體驗中心在全國布局達188家,東到上海,南到三亞,西至蘭州,北至哈爾濱,遍布國内85 座主流城市的核心商圈。同時,飛凡汽車在全國布局了 123 家售後服務網點,覆寫80 個城市,為使用者提供專業、高效、透明、便捷的售後服務體驗。

MARVEL R——科技向内,體驗向外

在 2020 年廣州車展上亮相的 MARVEL R 具有幾個關鍵的産品特征:1)中型純電SUV;2)搭載 70kWh 電池包,綜合續航 500 公裡;3)5G 智能座艙,19.4英寸中控屏+12.3 英寸液晶儀表盤;4)巴龍 5000 技術平台,L3 級别智能駕駛,RPILOT3.0 輔助系統;5)整車 OTA、車家互聯。MARVEL R 已于2021 年2 月上市,售價為 21.98/23.98 萬元。

智能駕駛:支援 5G 車聯網是 MARVEL R 産品力的突出展現,在5G 的部分功能落地方面是全球首款。MARVEL R 搭載的 R Pilot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通過11 個攝像頭和雷達作為硬體支援,植入華為 5G 晶片實作視覺、雷達和超視距三重感覺,利用5G 的高速海量資訊處理,實作更進階别的智能駕駛。

智能座艙:19.4 寸的中控大屏內建所有互動功能,并與12.3 寸的液晶儀表盤作資訊關聯。MARVEL R 搭載的斑馬系統不僅可以實作語音互動識别、智能導航、線上線下應用互通,而且還支援聲控智駕和 MR 混合虛拟實景智能輔助系統。比如在斑馬智行 Venus 2.0 作業系統界面采用的是卡片式布局,支援多應用同時操作,降低應用容量、提高多任務同時操作的流暢性。

外形設計:MARVEL R 符合中型 SUV 的體量,座艙空間較大,目測軸距在2.8米以上。在外飾方面,MARVEL R 的特點是利用燈組線條和不同顔色材質的飾條搭配來營造前臉風格,裝配封閉式格栅、內建式矩陣大燈和箭翎貫穿尾燈。

2021 年 12 月 8 日,公司旗下 L4 級自動駕駛營運平台——享道Robotaxi項目正式在上海嘉定啟動示範應用。該項目車隊首批部署20 輛Robotaxi(L4 級自動駕駛車輛),采用飛凡 Marvel R 智能電動 SUV 車型,通過自主研發的高算力平台、“視覺+雷達”多重備援的傳感器解決方案、自研的智能線控底盤産品、全流程資料驅動的算法、“雲-管-端”閉環自動化工具鍊等L4 級自動駕駛技術,并結合豐富的出行服務營運經驗,為使用者提供全面安全保障和智慧出行體驗。今年年底前,享道 Robotaxi 項目計劃在上海、蘇州等地投放 60 輛L4 級自動駕駛車輛,并開展示範應用。

R7——極智高階純電 SUV ,飛凡首款旗艦

本真優雅的設計理念、行業領先黑科技。作為首款基于“R-TECH 高能智慧體”打造的中高端智能電動産品,飛凡 R7 采用中大型轎跑SUV 的車身形式,從“生命力”、“智慧力”、“氣動力”三個次元演繹智能生命體的科技美學,外觀設計高度還原概念車。R7 百公裡加速 4S 左右、續航突破 600km,同時具備直瀑式電機油冷技術、高峰值持續加速技術。

在智駕方面,飛凡 R7 擁有全棧自研的高階智駕方案PP-CEM,即像素級點雲融合高階智駕方案,采用行業領先的像素級超密度點雲融合感覺技術,配備33個感覺硬體,将智能駕駛的安全等級提升到全新高度。全球首發量産應用行業最尖端的 LUMINAR 雷射雷達,采用符合人眼安全的 1550nm 光源技術,最遠探測距離超500 米。PP-CEM标配 Premium 4D 成像雷達,配合英偉達Orin 超算智駕晶片等前沿智駕配置,可實作更精準的多場景物體識别。

智艙方面,飛凡 R7 采用 TRINITY 多元感官互動系統,43 寸真彩三聯屏橫貫座艙,搭載 70 寸巨幕 AR-HUD 平視系統,高通骁龍 8155 晶片,擁有高階語音、狀态等多體征識讀,支援 SOA 自定義場景模式。超感 HMI 人機互動體驗,開啟有情感與生命力的多元度感官互動。

L 項目(智己汽車):背靠上汽,攜手阿裡,落子浦東,布局全球,定位高端

L 項目是上汽集團的“一号工程”,承載了上汽集團改革創新、品牌突圍的重任。2021 年 1 月,元界基金成立,總投資額近百億,上汽占比75%,張江高科占比25%,計劃與阿裡巴巴共同投資于高端電動汽車項目(智己汽車),團隊規模21年年底達到 300 人左右。

使用者驅動:智己汽車是全新的使用者型汽車科創公司,将通過使用者提供的大資料,使企業價值鍊形成可持續的發展閉環,正向驅動産品的快速疊代。智己汽車的使用者将成為企業研發、生産、制造、營銷等全業務鍊的驅動者,日常用車過程中所産生的資料都将通過 AI 人工智能自動化處理,推動産品更新、品牌塑造。智己汽車将藉由與使用者的資料互動,建構起與使用者共生的全新企業生态。

三方協作: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裡巴巴都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智己汽車提供強大“背書”。上汽集團擁有三電核心技術,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網絡安全和軟體五大創新中心,以及智能制造領域的頂尖能力,并與阿裡在車聯網系統和新零售方面達成合作,與英飛淩合資設立IGBT 核心部件公司,與甯德時代在新能源電池上形成産業聯盟,以及與中移動、華為等在5G 技術方面達成合作,為智己汽車帶來了廣泛而強大的産業網絡。同時,張江高科技園區擁有世界級的高科技産業叢集生态和 AI、晶片等核心技術資源,阿裡巴巴擁有使用者大資料、阿裡雲、達摩院等科技生态圈的協同優勢。三方協作,将共同為智己汽車全面賦能,助力搶占全球智能汽車領域的先發高地。

全球布局:智己汽車成立了專屬的智能出行研究院,打造“一橫三縱”的國際研發體系。其中,整車研發中心作為“橫軸”,将對資料驅動中心、智能駕駛中心、前瞻造型研究中心實作“業務貫穿”。上汽位于英國倫敦的設計中心專注于全球領先的設計和創意工作,将為智己汽車帶來具有國際風範的新設計;上汽位于北美的智能駕駛中心掌握了全球領先的智能駕駛技術,将在單車智能、V2X等方面多管齊下,為智己汽車科技賦能;上汽位于以色列的創新中心在人工智能領域整合了多項尖端的海外技術,将部分應用于智己汽車的項目落地。

架構變革:智己汽車将采用全新的組織架構和營運模式,以相對橫向的扁平化管理體系為基礎,輕資産重研發,重視網際網路科技和智能化體驗,直面消費者的創新需求,并推廣社交化的銷售模式。在銷售管道方面,傳統的4S 店也極有可能被線上銷售+線下體驗店的模式所取代。

智己 L7——六大智能子產品,配置頂尖無短闆

IM 智己的 L7 和 LS7 分别定位高端純電轎車和高端純電SUV,外形設計較為時尚。前臉為封閉式造型,配以品牌 LOGO,車身側面線條流暢,采用了貫穿式腰線設計,增加了車輛的視覺長度。新車型采用了熏黑玻璃車頂,車頂配備高清攝錄裝置,車尾采用了采用貫穿式的尾燈設計。

智能數字架構:IM 智己汽車采用了域融合中央計算數字架構和SOA“原子化”軟體架構。1)在域融合中央計算數字架構中,英偉達Xavier(30-60 TOPS)負責IPD智能駕駛中心,恩智浦 IMX8(2 TOPS)負責 ICC 智慧計算中心,高通8155(3TOPS)負責 ICM 智慧座艙中心,地平線 J2(4 TOPS)負責IMATE 智慧夥伴,該架構可實作 TTTech 多晶片實時資料互動,支援 1Gbps 以太網光速通訊。2)在SOA“原子化”軟體架構中,智能應用可以實作跨域融合,産生1000+智慧融合場景,主要包括超感駕控全場景、小憩場景、迎賓場景等,由CDC、ICM、IPD、ICC 等域架構融合而成。智能無界 OS:新車型搭載了智己汽車全球首創的無界互動系統上善若水 IMOS,為使用者帶來沉浸式體驗。1)流暢無界的跨屏體驗:該系統具備Linux系統級子產品化能力,支援無界多屏互動,可提供場景化沉浸式體驗,具有靈活多變、使用者定制的産品特點。2)多核異構,中央智慧調配:該系統擁有智慧Fusion,可拓展的多核算力,車端作業系統全相容。3)智慧場景屏:39 寸貫穿式、可升降中控屏,采用 In-cell 技術,分辨率高達 6240 x 720,并支援智慧分屏功能。4)智慧中樞屏:12.8’的 2K AMOLED 曲面智控中樞屏,内置智己汽車全球首創無界互動 IMOS 作業系統。

智能互動分享:1)智己 Carlog 搭載了一億五千萬像素頂尖攝像頭,裝配專業級單反鏡頭玻璃,支援 180°無畸變超廣角拍攝和 4K 視訊拍攝,并擁有超級液晶(ISO12800)、高動态範圍(3D HDR,104dB)、延時攝影、慢動作攝影(480幀)、大師模闆一鍵分享等強大功能。2)智慧燈光系統 DLP+ISC:由260 萬像素DLP+5000顆 LED ISC 組成組成,在 V2X 智能融合互動方面支援智慧燈光領航、Spotlight行人提醒、示寬光毯導引等功能,在智慧燈光表達方面支援整車場景皮膚、場景全程共創等功能。

智能自動駕駛:1)視覺感覺解決方案:IM 智己采用英偉達Xavier(30-60TOPS)晶片,配合 15 個高清視覺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音波雷達的解決方案。2)相容雷射雷達軟硬體架構備援方案:IM 智己同時可以相容英偉達OrinX(500-1000+ TOPS)配合 3 個雷射雷達的解決方案。3)Door to Door Pilot:IM智己計劃在 2021 年底,具備點到點的零接管自動駕駛能力。4)自動代客泊車&喚車:2021 年底,在一線城市特選商業中心,IM 智己将應用自動代客泊車&喚車功能。

智能三電技術:1)瞬态響應高扭雙電軸:IM 智己汽車擁有智慧動态四驅,後軸為主驅動,百公裡加速 3.9s,電機功率為 400kW,轉矩為700N.m。2)超級電池:新車型全系标配 93kWh,高配 115kWh 電池,該電池采用摻矽補锂技術,與甯德時代共同研發,能量密度達 300Wh/kg(單體),20 萬功力零衰減(NEDC),可實作永不自燃的最高安全等級。3)無感補能:新車型支援無線充電,可實作厘米級高精度定點自動泊車。

智能豪華品質:1)智慧整車架構:IM 智己汽車采用Williams 專屬底盤調校,符合全球 5 星級安全标準,采用了前雙叉臂+後五連杆的全鋁地盤。2)線控智駕底盤:IM 智己汽車搭載線控制動系統和線控 AKC 後輪轉向系統,配備電源備援和12相備援轉向電機。3)品智空間:新車型全車搭載雙層靜谧玻璃和智慧四門電動開閉系統(電開+電吸),擁有歐洲家裝級内飾空氣品質、德國巴伐利亞州半苯胺小牛皮和意大利北緯 45°科莫湖區實木飾闆。

建構數字化營銷體系,加速 TO C 轉型

汽車行業整體的智能電動化轉型,對汽車銷售的管道與營銷政策也帶來了顯著的影響,整體營銷體系在資料驅動下快速地從 TO B 端向TO C 端轉型。根據微車大資料研究院釋出的《2018-2019 中國汽車行業大資料報告》,汽車的銷售模式除傳統 4S 店以外,品牌自建直銷店面、汽車超市、汽車金融租賃等模式也迅速崛起,汽車的營銷手段向着投放管道垂直化、廣告服務産品化、營銷觸達精準化的方向發展。

上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心正逐漸轉向定位相對較高的智己汽車和R 汽車上,旗下乘用車公司均将加強打造“To C”能力,實作從“以産品為中心”向“以使用者為中心”轉變,從造車、賣車、用車、車生活等使用者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轉型,從使用者營運中獲得實時的高頻資料,然後再将資料回報到各個業務主體,形成閉環,創造價值。新亮相的全新“司标”展現“新上汽”的動感活力,運用了年輕化、扁平化的設計語言。與此同時,上汽乘用車、上汽商用車、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下屬企業也在利用自身加快投放電動智能網聯新産品的契機,積極推進商業模式、營銷體系變革,強化“使用者觸達”。

未來,上汽有望建成數字化的新營銷體系,将自有管道、合作管道、付費管道、交叉管道相結合,為消費者在各數字化管道上的無縫體驗建立整合平台,并通過數字業績評估系統增加 ROI,強化使用者體驗,最終實作:1)精效整合,創領行業,打造上汽乘用車數字營銷生态圈;2)對各方資源進行精益整合,提高營銷效率;3)打通網際網路思維的資料流,打破傳統的營銷壁壘,提高線索轉化能力;4)建構全管道數字營銷營運及管理體系,内外兼修。

從具體落地情況來看,R 品牌推行“無界新零售”模式,着重于網際網路基因的建設,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服務管道,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營運,采用訂單式直營銷售以及統一透明的價格體系,将 R 品牌建設為打造使用者關系的共建空間。同時,R 品牌建構了以 R-SPACE(城市旗艦店)、R-STORE(城市商超店)、R-DELIVERY(直營傳遞中心)為基礎的三維線下直營體系,目前已有30 家體驗中心已覆寫 18 個城市。R 汽車還聯合特來電、安悅充電、星星充電以及國家電網推出了 R-POWER,接入了 30 萬個充電樁的資料,有專員上門取車和充電車現場加電服務,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精準、全面、動态、實時的充電樁查詢和導航規劃資訊。

架構調整、新品改善,自主品牌存在估值重塑機會

架構調整,設立創新研發總院、分拆捷氫上市

設立創新研究開發總院。2022 年 3 月日公司公告拟新設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并與原“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實行一體化管理。“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是公司乘用車自主品牌整車層面的研發平台,負責乘用車自主品牌整車的內建(包括硬體和軟體)、架構技術和共性高價值子產品的統一開發、前瞻原創技術和先進工藝及相關能力的建設與落地,并通過有效實施技術人員的市場化激勵機制,緻力打造成為“技術創新、團隊創業、個人成長”的國際一流研發平台。

整合五大資訊技術中心,組建超萬人研發隊伍。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将全面整合旗下五大資訊技術中心(軟體、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網絡安全)、乘用車技術中心、海外創新中心(英國、以色列、北美)等優勢資源,組建超萬人規模自主研發人才隊伍。未來,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将加快布局具備快速疊代能力的技術架構平台,加大硬體研發投資,設立多個國内分院及海外分院,建成一支超萬人規模的全球研發隊伍。

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将為上汽領跑新賽道、實作新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驅動力。上汽還在以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為主要載體,圍繞“高端智能電動品牌”智己汽車、“使用者導向的資料驅動型科技公司”飛凡汽車、上汽享道L4 級Robotaxi與上汽友道智途“5G+L4”智能駕駛重卡,進一步推動創新技術加快落地。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攜手飛凡汽車推進共創模式落地。3 月10 日,創新研究開發總院與飛凡汽車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将通過共創的模式圍繞設計、智駕、智艙、三電等方面展開深度的合作,整合創新研發資源,加速前瞻技術的布局和落地,進一步發力中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市場。

根據雙方達成的戰略合作共創模式,飛凡汽車将與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通過飛凡共創中心的模式進行深度融合,在智能汽車造型設計與開發、智能駕駛技術儲備、智能座艙軟硬體整合及場景應用等領域展開深入的探索與共創,進而全面提升開發效率,快速響應使用者需求,引領智能汽車産業更新。首款共創車型飛凡 R7 今年落地。在飛凡設計共創中心的引領下,飛凡R7采用全棧自研的 PP-CEMTM 像素級點雲融合高階智駕方案,配備包括LUMINAR 高規雷射雷達、Premium 4D 成像雷達、英偉達 OrinTM 超算力智駕晶片、增強版遠距點雲角雷達等全球頂尖智駕配置,将智能駕駛的體驗和安全等級提升到全新高度。

分拆捷氫科創闆上市。公司直接持有捷氫科技 4.6211%的股權,公司合計直接/間接持有捷氫科技 68.3011%的股權,為捷氫科技的間接控股股東。2021 年11月25日公司拟分拆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至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上市。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發展已經由技術探索階段進入商業化應用初期階段。分拆上市有助于提升專業化經營水準,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拓寬多元化融資管道,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有利于實作股東利益最大化。

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産業白皮書》,氫能将成為中國能源體系重要組成部分,2050 年能源體系中占比約 10%,氫氣需求量達6000 萬噸,加氫站10000座以上,FCV 産量達 500 萬輛/年,發展前景廣闊。

捷氫科技為氫燃料電池龍頭。2019 年燃料電池系統總裝機量為128MW,裝機台數2782 台,配套企業超過 20 家,市占率前五企業占據市場佔有率87.4%,捷氫科技市占率 12.6%,排名第五。

2021 年 5 月,捷氫科技上海新園區投入營運,園區擁有研發辦公、測試驗證、生産制造、氫氣供應四大功能,産線覆寫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儲氫系統全系列産品。(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自主品牌新品端持續改善,增量可期

上汽集團在電動智能轉型方面穩步推進,多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陸續推出,新品端表現持續向好,有望助推銷量快速提升,盈利和估值底部向上可期。

自主新車型矩陣豐富,新品周期即将開啟。1)智己汽車:智己品牌對應30萬元以上市場,定位高端+豪華,其首款車型 L7 定位高端智能純電轎車,有望成為上汽的高端爆款車型,預計 2022 年傳遞。此外,智己品牌預計還将在今年推出新車型 LS7,定位高端智能純電中型 SUV,并有望後續打造更為完整的産品矩陣。2)上汽乘用車:根據公司介紹,R 标、榮威和名爵品牌目前在研的新車型至少有14款,并在定位上有明顯區分:R 标針對 20-30 萬元市場,強調科技+高端;名爵品牌以 10-20 萬元為主要價格,主打運動及海外市場;榮威品牌針對10-20萬元市場,主打國潮風味,繼續側重 “舒适+空間”,在成本效益的方向上繼續擴張。

電動化方面,打造獨立的電動車品牌,新能源産品線更加清晰,其中,上汽集團與阿裡、張江高科合作打造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智己,上汽乘用車創立R品牌發力中高端電動智能汽車,此外,三電核心技術自主能力持續提升,推動新能源車型布局和發展加快;智能化方面,逐漸實作各項核心技術産業化落地,基于雲-管-端的全棧式解決方案,上汽推出了全球首款整艙互動5G 的量産車型MARVELR,并與阿裡聯合打造斑馬智行 VENUS 系統,此外,智能座艙OS 将在智己汽車的首款車型 L7 上首次落地。

随着公司轉型效果顯現,産品更加順應使用者需求,競争力提升。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系列面向 10 萬元以下實用主義代步市場,占據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位置,其爆款車型五菱宏光 MINI 上市之後持續熱銷,2021 年6 月銷量30,100 輛,同比增長 12.6%。此外,五菱宏光 MINI EV 敞篷版将于明年正式投産,有望進一步貢獻銷量。智己品牌首款車型 L7 定位高端智能純電轎車,自今年4 月在上海車展釋出後,擷取了超過 6 萬名意向客戶,其中首批 2000 個訂單在車展期間被搶購一空,超過 55%的 90 後客戶占比标志着公司産品定位受到了年輕群體的高度認可。R品牌已上市 ER6、MARVEL R 兩款車型,新産品 ES33 預計将于2022 年上市。新能源車型的陸續推出與訂單超預期,表明公司新品競争力不斷提升,

自主品牌産銷潛力大,估值處于底部區間

整車行業估值上限看 PS(營收高速成長但尚未盈利的新勢力品牌)、中性估值看PE(進入盈利期的成長性車企),估值下限看 PB(進入銷量平穩階段的成熟車企)。過去,上汽主要依靠大衆和通用支撐銷量,自主品牌産銷相較于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國内自主品牌車企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且估值在橫向和縱向上存在上漲潛力。

縱向來看,近年來,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車企估值保持長期上升趨勢,尤其從2020 年開始,在特斯拉國産化導入,造車新勢力及推出爆款電動智能車型的自主品牌車企紛紛錨定特斯拉進行估值(PS),自主品牌崛起大背景下,比亞迪、長城和吉利經曆了較大幅度的上漲,2020 年 P/B 漲幅分别達104%、343%、315%,同期上汽 2020 年 P/B 漲幅為 10%,相對而言具有較大增長潛力;橫向來看,相比于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車企,上汽目前估值處于底部區間,2021 年3月28日 P/B 為 0.7,較吉利(1.5)、長城(4.5)、比亞迪(8.1)有較大差距。

2020 年以來,自主品牌發力的代表車企估值快速上升。我們采用市值/銷量估值法,對标特斯拉的市值/銷量乘數,拆解小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和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車企的估值重塑情況,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在電動車方面的快速布局和發力,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将明顯帶動估值快速提升。未來上汽逐漸加大電動車、智能車品牌的投入和建設,也将加入此估值重塑過程,估值有望迎來快速上漲。

盈利預測

假設前提

我們的盈利預測基于以下假設條件:

上汽集團乘用車銷量方面:

合資品牌方面,在 2021 年行業缺芯的背景下,上汽大衆、上海通用分别實作銷售120、133 萬輛,同比變動-17%、-9%。在晶片改善以及庫存低位的背景下,随着奧迪、大衆 ID 系列、凱迪拉克 lyriq 等多款車型發力,我們預計上汽大衆2022-2025 年實作銷量 147/164/169/178 萬輛,上海通用2022-2025 年實作銷量149/164/172/181 萬輛。

自主品牌方面,随着 L+R 項目落地,鲸、R7、L7 等車型陸續傳遞,上汽乘用車迎來強勢新品周期,預計 2022-2025 年實作銷量 100/120/138/152 萬輛。上汽通用五菱方面,考慮到 2021 年銷量 166 萬輛的高基數,我們預計2022-2025 年實作銷量 174/183/192/202 萬輛。 基于我們對乘用車銷量的判斷,我們預計 2022-2025 年上汽集團整體實作銷量613/673/721/767 萬輛。

假設一:營收方面,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為乘用車業務,考慮到公司乘用車銷量的增長,我們預計公司 2021-2023 年實作營收 7309、8511、9344 億元。

假設二:毛利率方面,考慮到 2022 年原材料處于高位,2023 年行業缺以及原材料問題逐漸改善,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公司整體毛利率為14.96%、13.86%、13.97%。

假設三:費用率方面,考慮到缺芯等因素擾動,相對于2020 年,我們假設2021年主要費用率均有所增加,2022 年及以後随着營收增長,預計費用呈現總額上漲但費用率下降的趨勢。同時,公司持續投入研發,預計研發費用總額處于高位。是以,我們假設 2021-2023 年管理費用率為 3.3%/2.9%/2.7%;研發費用率為2.5%/2.3%/2.3%;銷售費用率為 5.6%/5.2%/5.0%。2020 年公司期間費用率為9.9%,根據假設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公司期間費用率為11.6%/10.6%/10.2%。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