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匠文選| 新鳳霞:我小時是個左撇子

新鳳霞為《百年巨匠》第二季戲曲篇拍攝的巨匠之一。

新鳳霞(1927—1998),祖籍江蘇蘇州,天津人。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評劇“新派”創始人。她6歲起學平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建國後曆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她在藝術上敢于創新,創造了獨特的“疙瘩腔”唱法,創作、演唱的新闆式和新曲調極大地豐富了評劇的唱腔藝術,為評劇向大劇種的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成為評劇革新的代表。代表作品《花為媒》《劉巧兒》《乾坤帶》《楊三姐告狀》等。

巨匠文選| 新鳳霞:我小時是個左撇子

新鳳霞《花為媒》劇照

《左撇子》

文 | 新鳳霞

我小時是個左撇子,拿東西,學戲做動作,練功拿刀槍把子,都是左手得勁,拿馬鞭也是用左手,是以挨了不少打。姐姐總說:“憑你這個左撇子就不能唱戲。”我最怕說我不能唱戲了,就拼命練右手,随時随地練;沒有兩年,我右手也能用了,拿馬鞭也很靈活了;左右雲手,左右手掏翎子都好。

我做針線活也是左手,用剪子也是左手。可這也有個好處,九歲就會绗被子,因為左右手都會;右手從這頭绗過去,左手再從那頭绗過來,很快就能绗完一床被子。做棉衣要鋪開了绗引,我也是比别人快;從左引绗到右邊,又從右引绗到左邊;兩隻手用針一窩窩地來回倒非常快。

我矯正左手主要是為了唱戲做動作,可這麼一練呀,兩隻手都一樣能幹了!兩隻手用針,兩隻手用剪子;兩隻手耍刀掄槍,哪邊兒也難不住我啦!

後來下幹校,在農村插秧,我雙手都能插,動作很快,他們都趕不上我。

寫字開始也是用左手。也是因為大伯父說:“小鳳,你還學寫字呀,就憑你是個左撇子,也不能認字、寫字。”越這麼說,我就偏要練好,很快我就練好了右手寫字了。

為了矯正左撇子,我吃飯也練,走到哪兒練到哪兒;坐下不動,心裡也想着用右手。拿針、動剪子、取東西,自己把左手指用一條布捆上,為了不讓它代替右手幹活。我就是要賭這口氣!練不好不吃飯、不睡覺,非練好不可。

因為這個脾氣,我挨打真不少。記得九歲那年,我還穿面口袋染的褲子哪,我的堂姐給我買了四尺花布,要我做條褲子穿,可誰給我做這條褲呢?母親說:“自己的褲子自己做。”我就拿自己的衣服練活,母親臉色不好,沒好氣。我也願意自己學着做,好長本事。可是我不知道一條褲有幾條縫對起來,中式緬裆褲又怎麼裁,我也不會。

我們家大姑媽是最手巧的人,我就拿着這塊布去求大姑媽。大姑媽一向是寡婦脾氣怪性子,高興了說什麼都行;可她氣一不順說什麼也不行。她接過我這塊花布連看也不看,反手向炕上一摔說:“小鳳呀!你太沒出息了,學活兒,學活兒麼,不敢動剪子能學麼?自己剪去,誰伺候你呀!看你就不是塊好料兒!”

姑媽用手指着我數落了一大頓,我真生氣,不給剪就不剪吧,還罵我。我上炕去搶過那塊花布,轉身就走,嘴裡嘟囔着說:“不給剪就不給剪吧,你要死掉我還不穿褲子了!”

大姑媽聽見了大聲喊叫,我二伯母正好迎面過來了,大姑媽不住地罵我犟嘴。二伯母朝我來了,我一看走不了啦,我就站住了。二伯母最厲害了,上來就打我,一邊搶走了我手裡的花布,一邊罵我:“你還要穿花褲子,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配嗎?”

我小聲說,“我不配你配。梆子頭,窩窩眼,吃飯搶大碗。”二伯母前腦門長得特高,眼窩長得深,這是我們小孩背後給她起的外号。她把我罵急了,我就說出來了。

這下子沖了她的肺管子,她的氣可大了,可着命地打我。大姑媽也趕上來打我,一邊說:“小鳳,回家!”她的口氣是讓我回家,也可能是要給我剪褲子了。

我可一點不動,二伯母拉我,我也不動,二伯母轉身就走。我追上她,搶回花布,還到原地站着不動。大姑媽說:“小鳳!你擰吧!”她們兩個人一起打我,大姑媽手上戴着做針線的頂針,打到我身上頭上,可疼了,打上就青一塊。她們兩個打我,我一動不動,兩隻腳平站着;她們打歪了我身子,我還是平站着,不流眼淚,也不出聲。

我大姑媽、二伯母都是一雙小腳,她們兩個打累了,都走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直到姐姐來了,叫我回去吊嗓子,我才老老實實地跟姐姐回去了,一句也沒說。

這條褲子怎麼辦呢?非自己做上不可!我回到屋裡,母親抱着孩子串門兒去了,父親也不在。那時窮孩子就穿一條褲子,也不穿褲衩,櫃門讓母親鎖上了,就我身上穿的一條褲。我脫下褲來坐在炕上,用床單圍在身上,自己照着剪褲子,左比右比,用剪子裁了;不願讓人看見,費了好多天工夫,自己做上了;結果緬裆褲讓我給做成一順邊了,穿上很不舒服。我也穿上,反正我是不再求人了。

巨匠文選| 新鳳霞:我小時是個左撇子

新鳳霞劇照

褲子立裆縫都向左順,姑媽看見又笑又罵:“小鳳這小左撇子,做條褲子,也是左立裆一順邊。”我說,“我自己願意穿什麼樣就什麼樣!”後來我硬是自己又做了一條很合規格的藍布褲子,是我自己掙錢買的布,自己剪裁自己做的。二伯母、大姑媽、我母親都說我做得不錯。

十歲做彩鞋,上底子很難,問誰誰都不願意告訴我,我就自己上底子。人家上底子,都是先對好了後跟和鞋尖;可我不懂,先把當中找齊了,再上周圍。二伯母笑話我,罵我小擰種。我說:“都不告訴,我也穿上了。”現在回想那時候的大人,怎麼那麼缺德?可是就因為我兩隻手都能做活,是以我绱的底子很正。

我的腦子好,二伯母罵我的話都記着,二伯父說的話我也忘不了:“小鳳,你沒有大出息。就沖你是左撇子,你就認不了字,寫不了字。”姐姐和二伯母說,“小鳳,就沖你是左撇子,你就唱不了戲,練不了功。”

可我呢,就沖你們這麼說我,我就非得練好功,唱好戲,認上字,寫上字。我下了狠心,不改正左撇子,不練好右手,死也不見人!直到現在我得了重病,頭腦還這麼清楚,大概也是左右腦都發達的原因。多少年來,我練功,幹活,做事,勞動,都是左右手一齊來。從那以後,鄰居們說:“楊家的大姑娘幹活左右開弓。”給我起了個外号,叫“麻利快”。

我的小女兒雙雙也是左撇子,是我的遺傳。她上國小時,老師把她的左手寫字硬扳過來了;可是她除去寫字,幹别的都是左手,連畫畫兒都是左手。女兒脾氣犟也随我,我覺得女孩兒有點擰脾氣也好。

來源 | 刊于《以苦為樂——新鳳霞藝術生涯》 中國戲劇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陳寅恪的三重悲劇:最是文人不自由

《百年巨匠》入選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

97歲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為《百年巨匠》題字

關于我們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12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57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