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培養孩子的優良性格?

道理很簡單,擁有不好的性格,就會做出不好的事情,就會有不好的運氣,就會有不好的結果。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培養孩子的優良性格,也就建設了孩子的優質人生,改變孩子人格中的缺陷,也就是改變孩子的未來。

如何培養孩子的優良性格?

1、父母若消極,孩子怎麼能陽光

在我們的生活中,既有陽光的一面,也有陰暗面,而其中的關鍵在于一個人如何正确認識它們。有的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忽視了正面教育,言談舉止中會不知不覺地向孩子灌輸一些消極的東西。如果有人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快,便把社會、人際關系看得一團糟,認為這也不如意,那也不順心。用灰色的心理熏染孩子,影響孩子,使本該感受到陽光和美好的孩子,幼小的心靈慢慢地蒙上了陰影。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多半性格内向、憂郁多疑、心胸不夠開闊。

對于孩子來說,欣賞别人是對他人的一種肯定、一種了解、一種尊重;欣賞别人,既是一種給予,又是一種溝通、一種祝福。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你付出了贊美,這非但不會損傷你的自尊,相反還将收獲友誼與合作。同時,欣賞别人,又是一種人格修養。贊美别人的過程,其實也是矯正自己狹隘自私的過程。

聖誕節臨近,美國芝加哥西北郊的帕克裡奇鎮到處洋溢着喜慶、熱烈的節日氣氛。

正在讀中學的謝麗拿着一沓不久前收到的聖誕賀卡,打算在好朋友希拉裡面前炫耀一番。誰知希拉裡卻拿出了比她多十倍的聖誕賀卡,“你怎麼有這麼多的朋友?這中間有什麼訣竅嗎?”謝麗驚奇地問。于是,希拉裡講了下面一個故事:

一個暖洋洋的中午,我和爸爸在郊區公園散步。在那兒,我看見一個樣子很滑稽的老太太。天氣那麼暖和,她卻緊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絨大衣,脖子上圍着一條毛皮圍巾,仿佛天上正下着鵝毛大雪似的。我輕輕地拽了一下爸爸的胳膊說:“爸爸,您看那位老太太的樣子多可笑呀。”當時爸爸的表情顯得特别嚴肅。他沉默了一會兒說:“希拉裡,我突然發現你缺少一種本領,你不會欣賞别人。這證明你在與别人的交往中缺少一份真誠和友善。”爸爸接着說:“那位老太太穿着大衣,圍着圍巾,也許是大病初愈,身體還不太舒服。但你看她的表情,她注視着樹枝上一朵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麼的生動,你不認為很可愛嗎?她渴望春天,喜歡美好的大自然,這是多麼美好的感情啊!”

爸爸領着我走到那位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說:“夫人,您欣賞春天時的神情真的令人感動,您使春天變得更美好了!”

那位老太太似乎很激動:“謝謝,謝謝您!先生。”她說着,便從提包裡取出一小袋甜餅遞給了我:“你真漂亮……”

事後,爸爸對我說:“一定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别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欣賞的優點。當你這樣做了,你就會獲得很多的朋友。”如果一個人隻欣賞自己而發現不了别人的優點,看似孤立别人,實際上是在孤立自己;看似提高了自己的身價,實際上是貶低了自己的人格。不會欣賞别人的人,往往也得不到别人同樣的回報,失去了許多互相鼓勵的機會;不會欣賞别人的人,感情上難以和他人拉近,無法擷取他人的幫助和友情;不會欣賞别人的人,感受不到人間的真善美,心中容易被一些不良情緒所籠罩。

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陽光寶貝,父母首先要有陽光心态。注重從正面引導教育孩子,讓孩子多看到生活中積極向上的事物,多看到别人的優點和成績,多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以健康的心态看待周圍的事物。

如何培養孩子的優良性格?

欣欣要參加“我看交警”征文比賽,她對爸爸說:“交警有什麼好的,我在路上看到一個交警在推搡三輪車勞工。”爸爸認為孩子說的是事實,但這畢竟是個别現象。為了讓孩子正确地認識交警,寫出交警的閃光點,他在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有意識地引導她去觀察身邊的交警,讓孩子看到,在炎炎烈日或風雨交加的天氣,交警是如何堅守崗位,維護交通秩序的。欣欣很快完成了作文,在這個過程中,她受到了教育和啟發,慢慢學會了以正确、客觀的心态,寬容、善良地對待他人。要創造美滿的生活,健康、積極的态度是首要條件。孩子的心靈需要陽光,做父母的,要引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态看待周圍的一切。

2、總給特殊地位,孩子唯我獨尊

現在的孩子大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那就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同齡人,都要圍着自己轉,平時說話總喜歡說:“我怎麼怎麼樣……”也就是說,無論什麼事情,都用“我”為主語。這樣的孩子,父母如果不善加教育和誘導,等孩子長大後,就會形成唯我獨尊的性格。

一些父母為孩子太“獨”而發愁,他們隻想着自己,不管他人。這樣的性格在父母面前沒問題,可到了學校,到了社會,他們怎麼能夠與人和諧地相處呢!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确實是個問題,如果放任不管,必然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是以父母應當采取措施,堅決糾正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

月月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深受爸爸媽媽的寵愛。從很小的時候起,家裡所有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給月月,月月逐漸地變得很“獨”。有一次,爸爸下班晚了,實在太餓了,進家坐下後,順手拿起月月的威化餅就吃了起來。因為,這些餅幹已經買回來好久了,月月根本不喜歡吃。然而,月月看到爸爸吃了他的餅幹後立刻發起了脾氣,讓爸爸把餅幹還給他,甚至伸手要到爸爸嘴裡去搶,盡管爸爸一再表示第二天一定給他買來更多的,但還是不能說服月月,他不僅哭鬧,而且還躺在地上打滾,不依不饒的。最後,還是爸爸說帶他去吃肯德基,才阻止了月月的哭鬧。

月月的玩具更是絲毫不讓别人碰,幼稚園的小朋友剛剛來玩耍,看見月月的天線寶寶非常好玩,便忍不住用手去摸,并且對月月說:“你的天線寶寶好神氣呀!”說話的過程中,他的眼神中流露着對那個天線寶寶的喜愛,剛剛是多麼希望能玩一會兒。可是月月卻很小氣地将天線寶寶藏了起來,并且對剛剛說:“這個是我爸爸買來讓我玩的,你回家讓你爸爸給你買呀!”生活中,像這樣的孩子并不少見,他們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别人,甚至連自己的父母也不關心。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們一定要注意了,千萬不能放縱孩子的這種心理,否則孩子就會徹底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孩子即使再聰明也沒有用,因為一個人不可能獨立地在社會上生存,他必須要和人合作,而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也不會受歡迎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優良性格?

那麼父母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父母們不要給孩子特殊的地位,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對孩子任性且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以消除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擔、共享,并使其懂得應該經常關心他人,而不能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任其發展。同時教育孩子懂得共享為樂、獨享為恥的道理,幫助孩子建立群體意識,這樣可以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逐漸減少。

其次,父母不應該給孩子太多的關注。有位母親非常疼愛她的孩子,她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寶寶不要亂跑!”“寶寶,你沒摔傷吧?”“寶寶,媽媽幫你把扣子扣好!”……結果這個孩子越來越任性,越來越難管。

教育學家認為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庭中處于中心地位,父母給予太多的關注,那麼這個孩子在長大以後并不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大人了,而依然會對父母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隻考慮自己,而不考慮他人,隻對自己有利的事感興趣,而對其他事根本不關心,是以當父母遇到孩子獨占、搶奪别人的東西的時候,應當檢討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給孩子太多關注是不必要的,父母應當盡量讓孩子感覺自己與其他家庭成員一樣都是平等的。

最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有意為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比如當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教給他要分給别的小朋友;當他有了好玩的玩具時,教給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會更有趣。爸爸媽媽最好引導孩子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玩,這樣年紀較大的孩子不僅可以适當帶領、照顧他,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與夥伴友好合作的意識,教育孩子虛心學習夥伴的長處,尊重别人的意見,珍惜與小夥伴之間的友誼,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這樣便可以制止他的某些“自我中心”的行為。父母幫助孩子從狹隘的圈子中跳出來,引導孩子設身處地地替他人着想,以求了解他人,并教給孩子尊重、關心、幫助他人。

如果父母不在家庭中給孩子特殊的地位,那麼孩子就不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了,是以要糾正孩子的這種不良心理,父母還要從自身做起。

我是幸福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知識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