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好的孩子都聰明嗎?疫情期間是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好契機

有位哲人曾經這樣說過:“成功的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那麼培養良好的習慣又從何開始呢?大陸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評論》中提到:“凡人生之态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适當基礎”。誠然,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力氣=後期教育花一噸的力氣。

然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與自律性密不可分,自律的重要性可謂舉足輕重、不可或缺,倘若一個孩子缺乏自律性,缺乏管束自己的能力,缺乏意識及尋找問題的能力,僅僅隻是沉浸在安逸、溫暖、和諧的學習生活中,那麼這個孩子正在被懶惰和自滿以及麻痹心理所困頓。

學習好的孩子都聰明嗎?疫情期間是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好契機

一、學習成長始于被引導,無一例外均系從他律到自律

成長就是完成生活從他律到自律的過渡,孩子的學習成長活動總是從被要求開始的,要求孩子定時睡覺、定時吃飯、定時閱讀寫作業,要求孩子按照道德、律法規範處理生活中所遇見的事物,成長活動都是從無意識起步逐漸過渡到有意識系統性的鑽研。

學習好的孩子都聰明嗎?疫情期間是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好契機

二、如何讓孩子從他律變成自律

1、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及信心,要相信孩子如何而非希望孩子如何

《長津湖》裡有一句經典的台詞: “一隻蛋如果從外面打開,注定隻能被吃掉,如果從裡面打開說不定能飛出一隻鷹。”

父母都會說“現在管是為了以後的不管,現在的規劃是為了以後的放手”,然而,父母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拒絕了孩子自律的形成,牢牢将他律攥在手裡,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養成屬于孩子自己的規律與習慣。

2、保持與孩子正确的溝通方式,既是父母,也是朋友

與孩子說話要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用行動準确地回應孩子,對待孩子要像對待上司一樣;

要學會請求,而非指令,做好被拒絕的準備。比如和孩子的溝通可以說:“請幫我一個忙好嗎?”如果一旦被孩子拒絕,那你也要正确地回應孩子,可以說“那好吧我自己想辦法”;

引導孩子平靜地表達不同意見,父母要做好溝通的榜樣。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妨先冷靜地觀察一下孩子身上有沒有自己的影子?如果大人沒有做錯誤的示範,就要用實際行動引導孩子,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教會孩子學會坦然面對自己的不會。從兩個方面去做:第一是引導孩子去學習嘗試他自己不會的事情;第二是引導孩子如何對待他不會的事情,在孩子嘗試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犯錯,對于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犯下的錯誤也要給予包容。這樣才會培養起來孩子的責任心,以及讓孩子形成一個新的觀念:遇到不會做的事情,虛心請教,自己學習,找到重點并消化成自己的認知。這裡最忌諱的一點是,父母總說“這都不會啊???”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3、讓孩子自己安排作息時間,用積極、建設性的态度面對孩子的胡鬧及過失

重視孩子的智慧,保持與孩子協商。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這方法很簡單但是非常實用。同等對待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維持孩子心中健康的平衡。在規劃放手的過程當中,父母要守住提醒的尺度,不能過度幹涉,隻有這樣,當孩子離開我們的監督和提醒時也可以很好地作出安排。

教會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同時主動滿足孩子的休息需要。有時父母不當的管理方法強化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找到原因之後對症下藥;發現孩子的作業寫錯,不一定要糾正過來,這可能會消解孩子内心的動力,正确的做法是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長就可以慢慢放手了,帶着孩子對作業進行檢查,并且有計劃地養成孩子自主檢查的習慣。

珍視孩子的好奇心,把握教育契機讓孩子愛上學習。當我們回答不了孩子的提問時,可以把孩子的問題記下來,然後帶着問題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開啟知識探索之旅。另外父母要善于在生活中尋找學習的樂趣和契機恰到好處地點撥孩子。沒有痕迹、沒有負擔、沒有意識地學習,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自律其實等價于自信!讓孩子相信自己通過努力,通過不斷的堅持,不斷的練習就能變得更好,是以才會限制自己的行為,朝着越來越好的方向努力。

學習好的孩子都聰明嗎?疫情期間是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好契機

三、自律的孩子有着強大的自信,這種自信将受益終生

“自律”,是一種發自内在的、随時随地和我們在一起的良好品質,可以面面俱到!自律,是來幫助我們的,而不是來限制我們的,一個懂得良好地運用自律的人,才更容易成功。自律可以指導和監督自己、限制自己。如果我們總在一種被要求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是很難進步的,是以我們應該學會自己限制自己,自己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我們的自律并不是讓一大堆規章制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來為我們的學習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拿破侖說過,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永遠是弱者。人生活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裡,一定要具備一種自律能力。這樣,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自律不僅對孩子現在的學習有益,在幾年後,當孩子們陸續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走上社會的時候會發現,它對于今後在社會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當孩子們還是學生時,犯了錯誤我們還有再來一次、從頭開始的機會,可是在社會上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每一次失誤或者錯誤負責,承擔後果。倘若繼續依賴他律,難道在社會上會有人願為你承擔責任?

最後,養育路上日常遇到的問題,用對思路和方法去引導孩子,針對性地精準回應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自主自律的好習慣,做個“甩手掌櫃”家長不是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