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缺芯 後漲價 又斷供 五月的車企将意難平

2022對于汽車行業來講,是一個多事之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1年,國内汽車産量實作了自2017年以來全球晶片告急,車企面臨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産銷壓力,鎳等原材料價格飙升,再一次加重了車企的生産成本,進入三月,受到疫情的影響部分車企再次受到影響,多家車企宣布暫時停産,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BU CEO餘承東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先後發聲:“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鍊企業還無法找到動态複工複産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産了。”雖然所有的整車生産廠商不可能全部停産,但是這個五月一定是讓汽車行業意難平的五月。

先缺芯 後漲價 又斷供 五月的車企将意難平

吉、滬兩地疫情 超20家車企受影響

長春、上海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城市,上海市與吉林省對于全國的汽車行業有多重要?一組數字足以說明問題。2021年1-12月全國前十省市汽車産量排名分别是廣東省、上海市、吉林省、湖北省、重慶市、廣西省、安徽省、北京市、河北省、山東省。其中,廣東省汽車産量為338.46萬輛,占全國汽車産量的12.76%位居全國榜首,上海汽車産量283.32萬輛,占比10.68%,位列全國第二;吉林省汽車産量242.41萬輛,占比9.14%,排在第三。上海市與吉林省合計占據了全國産量的近五分之一。

先缺芯 後漲價 又斷供 五月的車企将意難平

上海、長春等疫情嚴重區域汽車産業發達,集聚了上汽集團、通用、大衆、特斯拉等多家頭部車企,僅這兩個地區就占據國内汽車年度産量20%以上,其中上海地區新能源乘用車産量占據全國接近1/6。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資料,2022年3月,大陸汽車産銷分别達到224.1萬輛和223.4萬輛,分别同比下降9.1%和11.7%,汽車整體生産銷售表現不佳。其中位于上海的上汽集團3月産量同比下降15.92%,産能布局于吉林的一汽解放3月産量同比下降66.33%,3月訂單延期傳遞将拖累上汽集團和一汽解放上半年業績表現。在整個3月份,全國超20家車企受疫情影響,3月整體産量同比下降9.1%。

一汽集團旗下的大衆、豐田、奔騰、紅旗等品牌上汽集團的大衆、通用、榮威、名爵等品牌,幾乎都處于停擺狀态。位于長春、上海的特斯拉、智己、高合、哪吒、長安福特、江鈴福特、林肯中國、起亞汽車、蔚來、威馬、星途汽車、東風标緻等生産基地和研發、營銷部門也幾乎都處在靜态管理之中,隻有少量的部門在閉環管理下的少量生産。

供應鍊受阻 斷供風險逐漸顯現

進入四月,蔚來汽車也表示,位于吉林、上海、江蘇等多地的供應鍊合作夥伴陸續停産,目前尚未恢複,蔚來整車生産已經暫停。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坦言電池原材料的上漲已經帶來了壓力,“疫情這麼一搞更是扛不住了”,“事實上,在3月中旬蔚來有些零部件就斷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庫存才勉強支援到清明前”。

先缺芯 後漲價 又斷供 五月的車企将意難平

4月11日,博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為了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規定,其在上海的一家生産家用熱水系統的工廠以及在吉林省的一家汽車零部件工廠已暫停生産。與此同時,博世在上海和江蘇太倉的汽車零部件工廠也采用了閉環營運模式,以維持生産。

長城汽車在結合零部件儲備評估後的結果,進行重新排産後,于4月14日正式公布坦克300車型即日起暫停生産的消息,消息中稱,坦克300停産的原因是因上海、江蘇、吉林等多的發現疫情,坦克300車型共涉及8家供應商夥伴停工、停運。

在零部件尚有庫存的情況下,車企們還能保證生産。進入4月中旬,汽車整車生産廠家的庫存幾乎已經用完,供應鍊斷供的情況開始逐漸顯現出來。根據乘聯會測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預計會給汽車行業帶來20%的減産損失,并将給汽車産業的關鍵零件供給帶來較大影響。

吉林和上海本地汽車零部件廠商生産受限,進而又對其他省市下遊廠商生産造成影響。作為汽車工業重鎮,其生産經營受損将沖擊全國汽車供應鍊體系。上海聚集着超過半數的全球零部件巨頭的總部及其部分工廠。全球前十大零部件集團的中國總部有九家均位于上海,分别是博世、采埃孚、麥格納、現代摩比斯、愛信、大陸集團、法雷奧、李爾、弗吉亞。

汽車供應鍊中一共涉及八大制造系統和數以萬計的零部件,即便是放下這條産業鍊的長度以及管理方面的難度不提,單就汽車行業嚴格的産品認證制度而言,汽車生産廠商想要實作短期内更換供應商都很難實作。作為汽車行業的上下遊企業,即便是能夠看到有些企業采取閉環下的保産作業,但是仍然還面臨着産品、原材料的運輸難題,進而影響外地如長三角、中部地區汽車産業的正常生産。

多措并舉保供車企産能恢複需時間

先缺芯 後漲價 又斷供 五月的車企将意難平

與2020年相比,今年的疫情對汽車産業造成的沖擊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甚至大發、三菱、本田、馬自達等日本的廠商的日本工廠都受到了影響。為了能夠盡快打開汽車産業鍊、供應鍊中的“淤堵”,工信部已經上線了“汽車産業鍊供應鍊暢通協調平台”,建立汽車産業鍊供應鍊企業問題訴求與回報機制,在第一時間把問題及時轉發至地方相關部門,同時建立問題回報與協調解決的保障機制,推動問題快速解決。同時會動态監測和及時跟蹤重點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問題處理情況。

盡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供應鍊企業逐漸開始了複工、複産的工作,但是畢竟各企業都無法迅速實作全員上崗、也無法迅速恢複至疫情前的産能,是以未來的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内,車企很難恢複到正常的産銷、研發以及試測的工作中。

物流方面盡管有相應的舉措支撐,但是面對疫情,物流到港路線、運輸路線也依然需要重新規劃,甚至需要多次規劃,這些無一不是導緻物流配送時間被延長的原因。是以,四、五月的車企的市場産銷業績依然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這個五月也必将是車企最意難平的一個月。

百姓評車

疫情的突然到來,的确是導緻車企出現停産、供應鍊出現斷供的客觀原因,也是車企們意難平的最佳“理由”。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一些國内車企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對日系的精益生産體系、零庫存管理模式“見賢思齊”,并且也從中獲益。但是面對疫情所帶來的風險,具備抵禦風險能力、以及風險防禦機制的建立卻鮮有做到“見不賢而内自省”。是以這次疫情才會在短時間内對汽車行業造成了如此之大的影響,迅速消化完為數不多的庫存後,企業隻能暫時停産。這一次車企的“意難平”應當會讓車企以及汽車供應鍊産業開始重新布局。抵禦風險、降低損失的舉措等,也應當成為企業供應鍊戰略規劃、管理及執行的必然之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