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吼叫對孩子有警示作用嗎?剛好相反,父母越吼,孩子就越笨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家長如果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是很容易情緒失控的,尤其是監督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總是在犯同一個錯誤,家長的提醒對孩子來說完全沒有效果,這很容易激起家長的憤怒。

我之前去姐姐家,看到一向溫柔的姐姐,竟然把小外甥女吼到不知所措,最簡單的算術題都做不上來了。

“你腦袋是死的嗎?這麼簡單都不會!”

“你是不是聾了,說了幾遍都聽不到嗎?”

……

在家長的吼叫聲中,孩子完全亂了分寸,本來會的題目都完全不會了。

我當時看到小外甥女已經不知道如何下筆了。

你的吼叫對孩子有警示作用嗎?剛好相反,父母越吼,孩子就越笨

家長越吼孩子越笨,除了害怕還有這些原因

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不但不開竅,反而會越來越笨呢?

單純隻是因為害怕嗎引起一系列的反應嗎?實際上,并沒有那麼簡單。

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專門對遭受父母暴力的年輕人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這些遭遇父母暴力的年輕人,大腦裡的韋尼克區和前額葉間的連接配接減少,語言了解能力随之降低。

而那些有相同遭遇的孩子,情況更為不容樂觀,這些孩子的大腦海馬體和胼胝體體積縮減,孩子的記憶力明顯會受到影響,左右大腦開發也會受到影響。

你的吼叫對孩子有警示作用嗎?剛好相反,父母越吼,孩子就越笨
你的吼叫對孩子有警示作用嗎?剛好相反,父母越吼,孩子就越笨

韋尼克區是視覺性語言中樞、聽覺中樞,而前額葉皮質功能主要包括認知、語言、情緒管理等,兩者的聯系減少,結果就是這個人的認知降低,語言表達能力下降,情商降低。

大腦海馬體主要負責短時記憶的存儲轉換和定向等功能,胼胝體主要起到連接配接作用,當海馬體和胼胝體體積減弱以後,孩子的大腦就受到極大的影響,不能正常工作。

家長吼叫孩子的時候,是家長情緒發洩的過程,與此同時,孩子的大腦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而所有的變化都是消極的,都是朝着更笨的方向變化的。

是以家長一定要記住,當我們想要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頂住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發脾氣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是讓孩子越來越笨。

你的吼叫對孩子有警示作用嗎?剛好相反,父母越吼,孩子就越笨

父母容易吼叫,孩子的性格也不會溫和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遺傳因素是一方面,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嚴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長一段時間行為的形成都有賴于“模仿”,而父母就成為孩子們模仿的首要目标。

自己好不容易注意到,外人往往一看就能看出來是不是一家人,因為孩子越長大,行為方面,包括說話的語氣、行為的特點,都和父母如出一轍。

如果家長日常不注重溝通,動辄吼叫,情緒容易失控,孩子的脾氣也好不到哪裡去。

孩子小的時候隻能受着,沒有反抗的能力,等到孩子成年之後,對待自己的孩子也會使用同樣的态度,對待父母更是如此。

這也是為什麼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孩子的行為方面已經出現問題,父母首先要調整的是自己對待孩子的态度,自己和家人溝通的方式,先糾正自己的行為,再去糾正孩子的行為。

如果子女已經成人,父母才意識到子女的行為有問題,實際上已經晚了,因為孩子們已經長大,思維意識已經形成,很難再做出改變了。

你的吼叫對孩子有警示作用嗎?剛好相反,父母越吼,孩子就越笨

調整心态,溫和溝通,對孩子有好處

當我們能夠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控制好個人的情緒了。

我有一個表妹,上學的時候特别笨,就是那種數學能給你考2分的學生,經常被媽媽打罵,現在她反過來把當年媽媽對待她的那一套用在了正在上國小的兒子上。

聽到她吐槽兒子的時候,我心裡最想說的話是:誰還有你笨呢?你現在倒是把自己的那段話給忘了。

你的吼叫對孩子有警示作用嗎?剛好相反,父母越吼,孩子就越笨

其實,當我們調整好心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生氣了。

媽媽教孩子讀英語,連續說了幾遍,孩子就是讀不對,教孩子算術的時候,重複幾次,還是算錯了。

這個時候我們要想的不是孩子有多笨,而是應該關注到孩子的注意力上,是不是他們現在不太想學習了,是不是因為感到疲憊了,是以才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是因為疲憊,那就停下來讓孩子休息玩耍,晚一點在繼續玩。

沒有真正笨到家的孩子,隻有不夠專注的孩子。

你的吼叫對孩子有警示作用嗎?剛好相反,父母越吼,孩子就越笨

另外,我們不能以我們的思維方式來判斷孩子的思維方式,我們要調整思維,接受孩子們的幼稚、無知,然後再去反複引導,孩子總會有學會的時候。

如果一次性無法吸收10個知識點,那就減少2個,或者是減少更多個,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學習多少,而是讓孩子學會了。

孩子有的是時間,不怕反複,隻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孩子學會現有的知識點,隻是時間的問題。

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換位思考,允許孩子犯錯,多給孩子一點時間,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