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作者:黃山網

名城屯溪之西,橫江岸邊的隆阜老街,是一條遠近聞名的商埠古街。

隆阜古鎮作為戴、吳、羅、江等徽州名門望族的聚居地之一,曆史相當悠久。在其旁邊的奕棋,西周古墓葬出土文物已證明,這一帶三千多年前勾吳山越先民的生産生活水準已經“不亞于北方中原文明”。據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休甯隆阜戴氏荊墩門家譜》所載:戴族“自南唐”“忠恭公”戴安遷隆阜始,“迄今曆有千百餘載”。可知隆阜古鎮至少在一千多年前就是徽州之域的氏族聚落。隆阜是皖、浙、贛各邑新安江水路交通貿易的必經之地,明清以來隆阜沿江有大小十幾個碼頭,日夜船泊繁忙。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有說“隆阜”之稱就是因衆多船舶多在此攏岸、商興物阜而得名。随着徽商的興盛,隆阜古鎮成為當時名城屯溪翼下的繁華名鎮,有“隆阜浮岚、響山晚翠、珠裡平蕪、琅玕古木、禹門鈎月、剡水濯纓、古寺晨鐘、悠然夜讀”等“八景”,在這明山秀水的懷抱之中,“隆阜”老街很早就聲名在外。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的上、中、下三段部分街區圖(圖檔來自《休甯戴氏宗譜》之“隆阜村居之圖”)

從隆阜東邊村口戴氏大祠堂“荊墩祠”起始,從“雲起亭”經過“剡水鐘靈”石坊,進入“禮門”,就來到了“隆阜”正街。屯溪老街“鎮長四裡”,“隆阜”老街也有三裡多長。自東往西,依次為隆阜下街、隆阜中街、隆阜上街,沿街的店鋪,大大小小至少有三、四十家,一家着連一家。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東端的“雲起亭”(圖檔來自網絡)、隆阜老街中街街景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中街一中藥店廣告遺存及隆阜老街上街(圖檔來自網絡)

在上、中、下街,“十八巷”石階通往橫江邊的船運碼頭。在上街幾個船運碼頭,至今留存的紅麻石台階,貨運歲月的磨痕仍可讓人想見當年“隆阜”老街的繁忙景象。“樹仁裡碼頭”和街口之間,竟然有兩道結實高大的石庫門,當時晚上還可以關閉。這是新安江上遊至今保留着的最原汁原味的徽商碼頭。而中街“總店碼頭”通道台階上,則至今仍保留着當年過街樓的建築,型制獨特,江、街連通,風光特美。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1924年大陸現代著名女作家(《工作着是美麗的》一書作者)陳學昭,在“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師範學校”當國文老師時,就經常從這裡渡船去到江中“花苑芭”,留連忘返。1981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土田健次郎教授看此美景也啧啧稱奇。由于年複一年各種獨輪車的輾壓,留下了隆阜老街街面條石深深的車轍痕,見證着“隆阜”老街的當年繁華。“隆阜”老街沿江至今保留相對完好的“樹仁裡碼頭”、“總店碼頭”、“船渡碼頭”、“上村頭碼頭”、“後底碼頭”等徽商碼頭,成為不可多得的稀珍徽州文化生态物态資源。

和屯溪老街、萬安老街、龍川古街等一樣,隆阜老街是目前徽州之域徽商古街的又一重要現存,它更是一條曆史蘊含特别豐富的文化古街。這裡是“休甯隆阜戴”的繁衍生息之地,早在一千多年前,其先祖南唐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監察禦史戴安和其子戴奢,從歙縣篁墩遷來定居之後,在這條古街的上、中、下段,都留下了大量“隆阜戴”書寫人生奮鬥史的足迹。“隆阜戴”曆代有不少高官顯宦。南北朝的戴淳就是和新安程靈洗(中華太極拳祖師)共同起兵抗擊侯景之亂保境安民的威武将軍。明清間大畫家戴本孝以及丹青名家戴省、戴文英、戴思望等也都是”隆阜戴”的榮耀。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資料圖

清中葉,從隆阜老街遷往江西的“江西四戴”(戴第元、戴均元、戴心亨、戴衢亨)更是享譽國中。乾隆間(1736-1795),隆阜老街戴第元移居江西大餘,中進士,官編修,為官勤勉,官至太仆寺少卿。而其弟戴均元、其子戴心亨、戴衢亨也先後中進士,入翰林,并任主試、學政等職,官聲較好。特别是那個戴衢亨,其人從小聰明好學,6歲即能詩文,學于白鹿洞書院,才華出衆。傳說當時的縣令昏聩平庸,不肯取他,戴衢亨直到30歲還未中秀才,衆童生為之不平,盡力相幫,為其捐了個秀才,取得了鄉試資格。戴衢亨勵志苦讀,果然不負衆望,此後在80天裡,他憑着厚實的學術功底,滿腹奇才,竟然從鄉試到會試、殿試,一路奪關斬将,連考連捷,場場奪魁,連中三元,一舉摘得了狀元桂冠。據說那位有眼無珠的縣太爺聞知之後,吓得連夜棄官而逃。戴衢亨榮歸徽州隆阜故裡時,特别在隆阜下街的戴家祠堂“紅廟”裡撰了一副對聯:“三十年縣考無名、府考無名、道考也無名,人眼不開天眼開;八十日鄉試第一、京試第一、殿試又第一,藍袍脫下紫袍歸”,抒發了他鄙視庸吏埋沒人才的憤懑之氣和志滿意得之後的暢快心情。傳說雖然未必都真,而戴衢亨中狀元後被授編修,主江南、湖北鄉試,督山西、廣東學政,官内閣學士、兼翰林院掌院進士、文穎閣總裁、體仁閣大學士、充會試正總裁。朝廷大典各類巨制,悉出其手。戴衢亨人性清通,無聲色之好,心地坦白,清慎自守,是史有明載的好官。

至于百姓皆知的清中葉中國傑出思想家、百科全書式大學者戴震(1724-1777),則更是從名城屯溪隆阜升起的一顆世紀之星。戴震故居就在隆阜中街邊的三門裡。他出身徽商之家,十七歲有志于聞道,治學主張實事求是,“論治以富民為本”,在語言文字、天文、地理、算學、音韻、訓诂、考證等各個方面都有突出的學術成就,而最了不起的是,他在哲學上提出了“體民之情,遂民之欲”的“理欲統一”哲學,主張“平恕”,勇敢地批判“後儒以理殺人”,質疑幾千年來“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級秩序,為平民百姓代言,成為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先驅。現在,1924年由“搖碧樓”改建的“戴震藏書樓”仍臨街而立,粉牆黛瓦,石庫門斑駁,依然是當年“隆阜東原私立圖書館”風貌。還有戴震故居遺址、戴震洗硯池遺迹、“隆阜戴氏”、黃炎培“戴東原先生讀書處”手迹等石碑,都讓人直覺感受到隆阜老街的曆史厚重。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在戴震之後,“隆阜戴”遷浙江開化的一支還出了一個刑部尚書戴敦元,其人為官清正,主張“為官食祿”就要“為民辦事”,是隆阜老街出去的又一位曆史名人。

“隆阜戴”,是徽州的名門旺族,在明清時期,就有不少徽商富戶出自戴家。民諺說:“歙縣兩溪南,抵不上休甯一商山;休甯一商山,抵不上隆阜一戴家。”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就有隆阜木商戴朗在湖州、德清經商。屯溪老大橋“鎮海橋”,就是明代嘉靖五年(1526)隆阜戴廣憲率其侄等族人捐資建造,這座七孔大橋,長130米,寬6米,高9米,将屯溪老街繁華城區和黎陽老街連成一片,現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至今隆阜中街“戴氏七房廳”仍在,體量宏大,内部構架特别,雕飾精美,仍是徽州現存不多的徽派古民居代表作。“戴家大屋”也在進行保護。隆阜老街商而緻富的人家不少,當年隆阜下街的曹家花園、大鐵門、萬和堂等等,都是他們留下的傑作,自青陽來徽州的曹禮安,購下戴家所遺的大量假山石營造了名聞遐爾的隆阜老街“曹家花園”,這批假山石後來散佚到香港、2015在比利時Roeulx城堡的花園展出,2018年輾轉流至法國、又回到香港,2019年嘉德拍賣行拍賣,底價就9.4億!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2018年11月5日—2019年6月2日,整座園林假山移至法國科松河畔展覽,旁邊就是達·芬奇(Leonardo DaVinci)參與設計建造的香波堡(Château de Chambord)。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近代屯溪電燈廠大老闆、屯溪商會會長曹止齋也是隆阜老街走出的徽商。民間還有諺雲:隆阜老街“吳家有個吳念良,家裡珍珠用鬥量”,可見其經商之富。清初民末,隆阜老街,也是“茶務都會”的屯溪制作“屯綠”的基地之一,緊鄰“曹家花園”的“茶行”,“規模差不多就有兩三個生産隊那麼大”。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在近現代文化教育方面也很有名氣。隆阜人曆來重視文化教育,曆史上至少有(戴東原家的“遊藝塾”、曹福高私塾、呂培基私塾、蒙子林私塾等)多所私塾。後來江彤侯、陶行知、洪範五、胡晉接、方新等人又在隆阜老街三門裡戴東原故居處創立了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師範學校,很有生氣。1914年黃炎培先生視察後曾給予很高評價。戴英還創辦了“休甯縣立農業初等國小堂”。據知,到1949年,隆阜曾有12所中、國小堂。近現代以來,隆阜的平民文化掃盲教育也很有成績,僅1923年至1924年,在平民學校受教育的百姓就有兩千多人。當時陶行知得知隆阜有一位69歲的老太太也參加了掃盲識字,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叫不識字的隆阜,變為識字的隆阜”,是“光明的隆阜”之希望。陶行知并且向隆阜上街的隆阜女師贈送了一塊“長城磚”。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資料圖 下同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方利山:中國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名響周邊的還有“搭台唱戲”和“隆阜台閣”,當時在隆阜下街搭的隆阜花戲台,有錢人競相炫富,争奇鬥豔,竟是“金镯結欄杆,珍珠串對聯”,“戲場奇巧壯麗,人馬鬥舞亦然”,引得四方群眾蜂湧觀奇。而為紀念越國公汪華的“隆阜台閣”則更是别出心裁,上、中、下三層,俊俏兒童扮戲,花紮、彩燈相圍,六擡、八擡巡遊,是隆阜老街遠近聞名的特色民俗。

隆阜老街亦是平常熱鬧的百姓生活街,至今四個社群3000多居民在這裡朝夕相處,伴随着“檻外橫江流日夜”。

隆阜老街是名城屯溪的重要文化名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