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蟾蜍,蟾蜍,”

青蛙大聲地叫,

“快點起床,春天到了!”

“瞎扯。”

屋子裡傳來了一個模糊的聲音。

“蟾蜍!蟾蜍!”

青蛙又喊,

“太陽出來了,

雪在融化了,你該醒來了。”

“我不在家。”那個聲音說。

……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日子,讀讀這篇《春天到了》怎麼樣?我們的朋友——青蛙和蟾蜍就這樣登場了!

讀過他倆故事的大人和孩子,都熱情地把這不算厚的四本小書推薦給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們。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榮獲1971年美國凱迪克銀獎

★ 《青蛙和蟾蜍——好夥伴》榮獲1973年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

相信各位常年照着獲獎書單買書的爸爸媽媽們,對這兩個獎項一定不陌生。來看看ALSC(美國兒童圖書館服務協會)評選委員會給出的評選标準: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凱迪克獎

The Randolph

Caldecott Medal

通過在畫面中運用出色的藝術技巧和恰當的繪畫風格來诠釋故事、主題或概念,進而讓兒童讀者通過畫面充分感受到情節、人物、背景等資訊。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紐伯瑞獎

The John

Newbery Medal

通過文字中清晰的結構、合适的風格,配合情節的發展以及背景和人物的描述,精準地講述了一個主題或概念。

不難看出,兩個獎項一個偏重繪畫,一個偏重文字,艾諾·洛貝爾自己又寫又畫的《青蛙和蟾蜍》怎麼這麼厲害,同時拿下了兩個獎項呢?

信宜編輯部在評價這套書的時候,說《青蛙和蟾蜍》是公認的橋梁書中的翹楚!

小步閱讀計劃就将這本優秀的橋梁書放在了S2級段,對應一年級上學期,緊跟在每月一本中的《大衛上學去》《我爸爸》《蚯蚓的日記》《田鼠阿佛》四本繪本閱讀之後,可以說承接了繪本閱讀,為孩子打開了文字閱讀的大門。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什麼是橋梁書?

橋梁書的概念來源于歐美,英文是“Bridging Books”,台灣出版界引進這個概念後翻譯為“橋梁書”,指的就是一座架于“圖像閱讀”和“文字閱讀”之間的橋梁,幫助孩子從圖畫書閱讀過渡到文字書的閱讀,同時在孩子由親子共讀向獨立閱讀的過渡階段起到輔助作用。

對于橋梁書的定位,有人說5-8歲,也有人說6-9歲,主要集中于幼稚園大班到國小低年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不僅處于我們常說的“幼小銜接”這個敏感的轉型期,閱讀也正處于圖畫書向文字書轉變的階段。

出版界對于橋梁書的核心特點有這樣的解讀:

内容上适合幼稚園大班&國小低年級孩子;

篇幅大多在8000字以内;

形式上表現為圖文并茂,圖文基本達到1:1,或插圖至少占到1/3;

較短的陳述句、對話、一般疑問句為主;

排版也常常會采用詩歌體,以便于兒童的閱讀。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這套書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青蛙和蟾蜍》的句式不僅簡單,而且每個故事中都有重複性較高的字詞,随着情節的重複一再出現,讓孩子自然而然認識和了解這個詞語,熟悉和掌握故事的發展。

雖然是一隻綠綠的青蛙和一隻土黃色的蟾蜍,但是他們之間發生的事兒,就是小朋友們所能遇見的再平常不過的瑣碎小事。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比如:兩人想盡辦法控制自己不吃掉所有的餅幹,蟾蜍得了拖延症想把所有事情都放到明天來做,講鬼故事把自己給說害怕了,青蛙寫了一封沒什麼内容的信拜托蝸牛送給蟾蜍……

這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小事兒在艾諾·洛貝爾的筆下竟然如此有趣,青蛙和蟾蜍就像是梅子涵先生說的聰明一點的哥哥(真的隻是一點點)和有點糊塗的弟弟,或者是一個大氣一點的男朋友和一個有點愛撒嬌的女朋友。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更為難得的是不僅語言平實而精煉,艾諾·洛貝爾給兩個形象畫的插圖也非常出彩。如果說單單看文字腦海中已經有了兩個不同的角色形象,等你看到插圖的時候,還真的會忍不住拍起手來:那個傻乎乎的蟾蜍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你看,所有的動物都被蟾蜍穿着遊泳衣的樣子逗樂了,每個動物的神态各不相同,但明明都是一副被蟾蜍逗得笑意盈盈的樣子,青蛙也忍不住笑他:“你穿遊泳衣的樣子确實很滑稽。”蟾蜍撿起衣服,“本來就是嘛!”有點傲嬌地閉着眼昂着頭回家了。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有趣的故事,簡單的語言,熟悉的情節,就是,還真的挺有道理!給孩子講道理最怕就是把說教硬插入故事中,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和一個反面教材,給孩子一份行為準則清單。這麼生硬地講道理孩子不僅不愛聽,也不能給兒童文學的熏陶。可是如果孩子讀《講故事》,他就會去思考好朋友是什麼樣的;讀《餅幹》就會想一想自己到底有沒有意志力;讀《花園》看到做事需要一點耐心,這樣的閱讀難道不美好嗎?

這本經典橋梁書,淺淺地親子共讀已經很好,

跟着小步閱讀計劃也可以讀得更深一點。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如何深讀《青蛙和蟾蜍》?

01

讀前聽經典導讀

每月一本的經典導讀從書名、封面、作者等角度切入,小朋友通過音頻在打開這本書之前對書和作者都有了幾本的了解。以前閱讀圖畫書的時候,一般孩子主要關注的還是書中的畫面,到了橋梁書的階段,一本書的細節也逐漸完整起來,比如扉頁、版權頁、前後勒口、目錄……這些地方都會傳遞出圖書相關的各種資訊。

在小步閱讀計劃每月一本的導讀階段一方面會注重提醒小讀者關注這些資訊,同時也會引入書中的精彩段落,或設定懸念,或提出問題,激發孩子閱讀一本書的興趣和動力。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02

讀中聽精彩片段

開始讀故事了,閱讀過程中小步閱讀計劃更強調的是對閱讀方法的引導,對于正在閱讀橋梁書的孩子重在理清故事的情節,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三則精彩片段的伴讀把《好朋友》裡的5個故事都從不同的角度帶到孩子面前。

有時探尋講故事時變化的重複:可憐的蟾蜍是那麼想給不舒服的青蛙講一個好故事,他在門廊那兒走來走去,可就是想不出來個故事。他把頭朝下倒立,也想不出來個故事。他往頭上潑水,仍然想不出來個故事……好吧,雖然沒有講成故事,但是為了照顧朋友如此費心,還是讓讀故事的我們非常感動,問問聽故事的孩子吧:你和好朋友之間有沒有互相照顧、彼此付出的經曆呢?你或者你的朋友生病不舒服時,你們是怎麼安慰對方的?

有時是體會兩個角色形象的不同特點:春天到了,青蛙精神抖擻迫不及待要喚醒蟾蜍一起去草地上蹦一蹦,到樹林裡跑一跑,蟾蜍卻賴在床上找各種借口不願起來,一個樂觀開朗,一個任性懶散。蟾蜍穿着滑稽的泳衣從河裡爬上岸,烏龜看了哈哈大笑,蜥蜴看了哈哈大笑,蛇看了該哈哈大笑,田鼠看了哈哈大笑,青蛙看了也哈哈大笑。蟾蜍本來不想讓大家看到他穿泳衣的樣子,結果反而吸引了一衆小動物們守在岸邊等着看他從水裡出來,面對大家、包括青蛙的“哈哈大笑”,你覺得蟾蜍的心裡會想些什麼?他會不會責怪好朋友青蛙呢?

小步閱讀計劃一年級學員精彩片段語音表達

善良的小朋友們紛紛表示不舍得罵好朋友,朋友怎麼可以責怪朋友呢?

《等信》中的青蛙知道了蟾蜍的不開心,立刻決定寫了一封在成年人看來沒什麼内容的信給蟾蜍,并拜托蝸牛送信,結果等不及蝸牛送到,自己忍不住一一告訴了蟾蜍。你一定不會嘲笑他們,這樣的友誼真讓人羨慕,問問讀故事的孩子:你們有沒有這樣的好朋友呢?請你也用幾句話說一說對他的喜愛吧,當然也可以像青蛙給蟾蜍寫信一樣給你的朋友寫張小卡片呀。

小步閱讀計劃一年級學員精彩片段語音表達

對好朋友的表白自然單純,喜歡就是這樣大聲說出來!

精彩片段之後跟随的一個小問題不僅會圍繞主題,也會用很開放的形式展開,對于剛剛升入國小的孩子來說,跟同學如何相處,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考試得了多少分。《青蛙和蟾蜍》是一本很暖心的友誼之書,不是蒼白地告訴你要團結友愛,而是在一件件小事中,讓孩子讀到朋友之間是如何把彼此放在心上的。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03

讀後完成闖關測試和閱讀學習單

閱讀結束了,會有闖關測試和閱讀學習單等待小朋友們來解鎖。闖關測試由14道選擇題構成,做完了還可以看到答案和分析,做錯的題目也能夠明白錯在哪裡。閱讀學習單是可以下載下傳列印出來給孩子線上下完成并上傳。孩子完成閱讀學習單如果裝訂成冊儲存起來,又是一份沉甸甸的閱讀記錄。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闖關測試

閱讀學習單

對于一二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正是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國文老師常常說,說得好才能寫得好,意思就是首先得能夠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讓别人聽明白了,等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才不會無從下手。

閱讀計劃在這三個年級段還“加餐”了一個欄目——我來講故事,就是讓孩子從閱讀的故事中自選或者根據指定範圍,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從這個欄目送出的語音來看,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說故事”能力上的相差還是挺大的,有的孩子可以繪聲繪色,變換着語音語調把故事完整地說下來,也有的孩子隻能照着題目提示的幾條線索,像回答問題一樣把故事勉強說下來。而一般來說,故事講得好的孩子往往在精彩片段的語音表達中也表現得很突出。閱讀計劃希望提供更多讓孩子開口表達的機會,鍛煉孩子的表達的邏輯性,語言的準确性和完整性,為即将到來的書面表達打好“說”的基礎。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據說,洛貝爾在去世之前,在《紐約時報》上登了一則啟事,大意是:“如果你想念我,請不要設立什麼基金會、獎學金、紀念碑之類的,請看看我的書吧,因為我就在裡面。”

來小步閱讀計劃吧,跟偉大的兒童文學家會面,來閱讀有溫度有生命力的經典童書。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春天,帶孩子走進一本經典橋梁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