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汪三貴: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
汪三貴: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汪三貴: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汪三貴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本文轉載自4月11日學習中國微信公衆号。

本文字數:2347字

閱讀時間:6分鐘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的曆史關口,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為實作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需要從脫貧攻堅的實踐中找到可借鑒的經驗,以此來更有效地制定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第一,産業發展。完善和調整産業扶貧政策和做好産業布局規劃,是實作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環節。脫貧攻堅期間,各地培育了大批能夠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的産業,并探索不同的利益連接配接機制。受貧困人口人力資本禀賦的影響,脫貧攻堅的産業扶貧主要依靠發展技術含量較低的初級農産品生産和勞動密集型非農産業來幫助貧困人口提高收入。鄉村振興則是通過建構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來提高農業創新力、競争力和全要素生産率,進而實作由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的轉變。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産業銜接,一是需要在幫助貧困人口實作産業發展和穩定就業與實作鄉村振興産業做大做強方面找尋合理的平衡,在實作貧困地區産業更新的過程中使貧困人口受益。二是需要做好科學的産業布局規劃,在出台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産業的同時,充分借鑒産業扶貧的經驗和模式,建立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可長期受益并有利于能力提高的利益聯結機制。要避免鄉村振興的産業扶持政策隻惠及龍頭企業和能人大戶、違背緩解相對貧困的鄉村振興目标。

第二,生态宜居。脫貧攻堅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一是易地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布局規劃、搬遷戶社會融入、習慣改變、後續扶持生計問題做了一系列重大的探索和嘗試,搬遷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搬遷方式、土地的處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群管理等都形成了不同的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經驗借鑒。二是危房改造,脫貧攻堅解決了危房問題,鄉村振興将轉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政策重點将轉向農村閑置危舊房拆除、村莊合并、污水處理、垃圾清運以及農村旱廁改造等生态和環境宜居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态環境改善也有利于産業發展。一是鄉村旅遊,好的生态環境可以通過發展旅遊業帶來經濟效益;二是“碳交易”,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是中國的重大戰略,未來農村的“固碳”作用都能夠通過“碳交易”産生經濟收益。

第三,教育保障。脫貧攻堅主要關注義務教育階段貧困人口的辍學問題,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來控辍保學,防止貧困家庭的适齡兒童因貧困、厭學、上學不便等原因辍學。這些措施完全可以在鄉村振興階段用于非貧困人口,也可以用在非義務教育階段,進而提高整個農村地區各教育階段的入學率和完成率。鄉村振興的工作重點要放在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率和高中教育入學率上,有條件的地區可将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實行12年免費教育。

鄉村振興階段僅關注适齡兒童辍學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教育品質問題将成為更重要的議題,也面臨更多的挑戰,需要創新性的政策和方式加以解決。農村的教育品質低的關鍵是缺少優秀教師,未來怎麼在農村培養優秀教師、留住優秀教師、引進優秀教師,顯然是需要探索的問題。

第四,醫療保障。脫貧攻堅階段主要關注的是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政策重點是讓貧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政策措施包括縣、鄉、村三級醫療體系的建設,基本醫療保險和政策性大病保險對貧困人口全覆寫,提高貧困人口的報帳比例,慢性病補助和簽約服務,大病住院治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等優惠政策。

鄉村振興階段,部分脫貧攻堅期間對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政策都可以保留,部分政策可以擴充到全體農村居民,變成普惠性政策;以貧困人口大病、長期慢性病保障制度為藍本,加速建立全民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救助體系,但要防止部分地區出現對貧困人口過度保障和過度醫療等問題的發生,保障水準必須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相适應,具有财政上的可持續性;醫療衛生部門要重視培養鄉村醫療人才和全科醫生,推進縣鄉村醫共體建設和遠端醫療的普及,大幅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準。

第五,鄉風文明。脫貧攻堅期間各地“志智雙扶”的實踐為鄉村振興期間的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具體來講,有“道德銀行”,貧困戶做好事可以在“道德銀行”裡面積分,積分可以換東西;有“紅黑榜”,做得好的上紅榜,做得不好的上黑榜;設定幫扶負責人激勵貧困戶參與“幹中學”,提高勞動技能。這些激發内生動力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完善并運用于鄉村振興中。

第六,體制機制。目前,鄉村振興沿用脫貧攻堅期間“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司責任制,明确黨政一把手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責任人,要求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鄉村振興;建立市縣黨政班子和上司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脫貧攻堅期間,發揮重大作用的東西協作、定點幫扶制度要進一步完善,繼續發揮作用。

第七,基層治理。脫貧攻堅期間,各地向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派駐村工作隊,長期駐村幫扶,幹部和與貧困戶結對幫扶,顯著改善了基層治理。此外,我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脫貧攻堅中,這大大改善了貧困村的治理管理能力。鄉村振興涉及所有村莊,不能簡單照搬脫貧攻堅的駐村幫扶方式,具體的駐村方式、駐村人員要求、駐村時間,應充分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并進行相應調整。應加強村兩委的建設,提高治理水準,實作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治理目标。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實作從精準扶貧轉向全面鄉村振興,完善政策和優化制度以服務鄉村振興,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準,在建構新發展格局、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中譜寫新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