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京演出 再現大運河與非遺文化

作者:中國日報網

10月6日至10日,由李歡執導、東城文化聯盟支援,全新重新編排的《扇影弦之歌》将在崇文職工文化宮連續演出10場。本輪演出中,制片人無錫老師特設一線醫務工作者,并分别邀請勞動模範、快遞兄弟和社會基層工作者觀看演出,讓苦幹工作者在不同崗位上,在這11個假期體驗非遺物文化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身心和精神的雙重享受, 這是吳曦老師作為非遺傳傳承人送給祖國母親的生日禮物。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京演出 再現大運河與非遺文化

運河一直延伸到岸邊,高亢的勞動數字,從一個到另一個,在運河上方傳來悠揚的聲音,鋼琴的聲音相比對。在現代科技呈現的絢麗視覺畫面中,器樂劇《風帆影弦歌》演繹了江南蘇州坤腔班,由河北大交通遷往北京,發揚昆曲文化的動人故事,集愛、親情和文化家庭條件于一體, 并将昆曲、宮、古琴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元素與運河城市相關的民間舞蹈有機融合,再現大運河兩岸的文化風情,也展現了華南文化向北轉移融合的曆史程序。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京演出 再現大運河與非遺文化

器樂劇《風帆影弦歌》将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産與現代美學相結合,為觀衆帶來全新的中國非遺文化視聽盛宴。現代舞台技術再現了486 B.C挖掘的千禧大運河的熱鬧喧嚣景象,也展現了星空下大運河的甯靜與寂寞,以及随之而來的恐慌與緊張。"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南北昆曲系列、勞動數子、鑼、古琴、商業綿羊舞等無殘留的表演形式,将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創造了一種新的大型原創民族節奏器樂, 也描繪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猶如運河水,河流的流動,有序的傳承。

觀衆在劇院裡觀看《風帆與琴弦》,仿佛置身于船河上,尋找鋼琴的聲音,沉浸在大運河的文化地帶。看看江南的蘇州小鎮,運河中轉站的宏偉氛圍,以及吸引了無數人夢想和鮮花的北京市。偉人的浪漫故事,海峽兩岸無窮無盡的風俗習慣,南北不同風格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慢慢揭開了面紗,為觀衆營造出夢幻般的觀影體驗。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京演出 再現大運河與非遺文化

女演員蘇薇飾演中國著名青年民族音樂演奏家吳曦,也是該劇的創作者和制作人。吳曦憑借深厚的音樂素養和藝術底蘊,在舞台上飾演一位美麗、技藝精湛、浪漫而堅韌的明代女性,以更像立體的人物形象來代言"非遺物"形象,向觀衆傳達了2500多年的運河文化曆史。同時,作為藝術的非遺傳傳承者,吳曦善于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現傳統文化,用優美的音樂在不知不覺中抓住觀衆的心,讓他們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文化之美,感受大運河之美。

(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