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作者:中國之聲

點藍色字關注“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大自然的哪種聲音最讓你念念不忘?大海、山林、鳥鳴、蟲叫……對于喜歡收錄自然之聲的李星宇來說,那是奇妙的生命歌唱,“在這個星球上,最美妙的便是每一個絢爛的生命。”

近日,總台央廣中國之聲《朝花夕拾》節目專訪了聲音設計師、獨立音樂制作人,被稱為“大自然錄音師”的李星宇,聽他講述神奇多樣的生物世界與多彩奇妙的聲音故事。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聲音設計師、獨立音樂制作人李星宇

用直播的方式傳遞叫聲

幫助天行長臂猿“脫單”

2020年,野生動物紀錄片《天行情歌》上映,網上評分高達9.8分。該紀錄片主要展示了生活在雲南省高黎貢山的天行長臂猿這一瀕危物種的生存狀況。李星宇作為聲音藝術家深入參與該項目工作,幫助天行長臂猿“脫單”。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天行長臂猿(圖檔來源:缤紛自然)

天行長臂猿是由中國科學家範朋飛教授團隊發現并命名的類人猿新種,中國境内僅存150隻左右。随着紀錄片拍攝不斷深入,也引發創作團隊的思考:天行長臂猿為什麼會瀕臨消亡?原來,由于它們的栖息地碎片化嚴重,種群之間難以進行基因交流,進而面臨物種滅絕的風險。

如何讓天行長臂猿進行交流、互相接近呢?“我當時提出采用直播的方式傳遞叫聲”,李星宇認為,天行長臂猿像人一樣需要社交,而直播已成為我們當下網際網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借助‘直播相親’的方式,讓距離幾十公裡的天行長臂猿之間進行溝通,它們就會有動力去尋找另一半。”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采集天行長臂猿的聲音

△天行長臂猿鳴叫聲

學者們聽取他的建議進行實驗,之後在雲南省高黎貢山的不同栖息地架設直播裝置,通過強收音話筒,讓身處兩地的異性天行長臂猿之間互相“猿鳴”,建立社交聯系。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天行長臂猿(圖檔來源:缤紛自然)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我們可以明确的是,天行長臂猿聽見了同伴的呼喊,已經知道遠方有自己的族群,有助于它們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這也是此舉的最大意義,給它們的保護和繁殖帶來了希望。”李星宇欣慰地說。

開啟“亞馬孫尋聲計劃”

記錄下樹懶叫聲

看過《瘋狂動物城》的你一定很熟悉那個行動遲緩的樹懶,可你聽過樹懶的叫聲嗎?真沒想到這個慢吞吞的家夥聲音竟非常高亢且有穿透力。李星宇就是記錄下它聲音的那個人。

△樹懶呼喊聲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2016年,李星宇踏上亞馬孫雨林之旅是源于對城市噪音的焦慮,想要重新找回平靜。他開啟了“亞馬孫尋聲計劃”,旨在用聲音記錄正在消失的世界。“由于當時資金短缺,我發起了衆籌,沒想到得到了很多素不相識的人的熱烈支援。”于是,他帶着大家對于自然的好奇開啟了亞馬孫雨林尋聲之旅。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十五天的與世隔絕,李星宇和團隊記錄了這片原始叢林裡的各種聲響。他第一次聽到了樹懶的叫聲,像是吹口哨一樣。由于雨林的聲音多且繁雜,剛開始收集聲音時,李星宇和團隊比較盲目,有什麼就錄什麼。“但後來就想着能不能錄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我們就把錄音機扔在雨林的各種角落裡,讓它24小時工作,第二天再收回來聽聲音。”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感受到一天雨林裡聲音的變化。早晨,喜歡在白天活動的蟲子開始鳴叫,太陽升起時,各種鳥兒開始“歌唱”,此時哺乳類動物也開始蘇醒,發出了屬于自己的聲音。中午溫度升高,一切基本歸于平靜。傍晚又再次熱鬧起來,動物們捕食或回家,夜行動物開始活動,又是截然不同的聲響。“每天都是這樣循環,大自然有非正常律的作息,和我們城市裡的生活不一樣。”

據李星宇介紹,在雨林的生活是充滿“危險”的。雨林中生物都比較野蠻,具有很強自我保護的攻擊性。在睡覺洗澡的河邊,鳄魚可能就潛伏在不遠處;看似可愛的動物,攻擊性也很可怕;甚至暴風雨說來就來……李星宇說,這些經曆讓他深切感受到自然之力是如此強大,更加敬畏自然。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李星宇在亞馬孫河采集聲音,經當地人提醒才知道旁邊不遠處聚集了幾條鳄魚。

将收集聲音轉化為音樂作品

最重要在于探索的過程

結束亞馬孫之旅後,李星宇和他的團隊将一路采集回來的聲音加入自我思考,通過音樂藝術化的表達,轉化為完整且極緻的作品合輯——“亞馬孫三部曲”。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第三張專輯中有一首作品《少年的奇幻之旅》,那個‘少年’就是我。我希望通過這張專輯,能向人們傳達雖然當今科技非常發達,但仍有很多未知等待我們去探尋的想法,喚起大家對自然的向往和浪漫的想象。”

通過對自然界聲音的追尋,李星宇發現原來自然界中存在如此多不同的生物種群,這使他更加堅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它們的想法。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給大家帶來一種向往的力量。”李星宇坦言,自己的這些音樂作品并不能告訴人們自然究竟是怎樣的,但如果能讓大家對自然産生向往,引發對自然的好奇心,踏上屬于自己的旅程,就是其意義所在。

幫天行長臂猿“脫單”,記錄樹懶的叫聲,這個小夥不簡單

現代拟音技術非常先進,但李星宇仍堅持從大自然收錄聲音。關于這一點,他解釋說,最重要的在于行動,在于探索的過程。隻有讓自己真正置身于那個環境,接觸到自然,才能與自然産生情感上的聯系。“我曾經去過那麼多地方,它們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回憶,都有非常深的情感聯結,我想喚起大家對保護這些地方生物多樣性的重視。”

下一個尋聲計劃又快開啟了,李星宇說,這次去海洋。“我希望大家聽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所共通的、發自内心的語言。”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ID:zgzs001)

監制丨白中華

記者丨程穗兒

編輯丨程穗兒 張祎

新媒體編輯丨陳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