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作者:人間史名人錄

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中亞内陸國家,緊鄰大陸新疆。

吉爾吉斯斯坦和大陸在曆史上有很深的淵源,漢朝時,他們是漢王朝要攻打的匈奴,而到了唐朝,他們就成了大唐的附庸,甚至為了和中原拉近關系,他們自稱是漢人的後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李陵降匈奴

李陵是大漢名将李廣的後代,漢武帝很看重他的才華,漢武帝攻打匈奴時,李陵向漢武帝請命,說自己願意率五千人馬去攻打匈奴,漢武帝看李陵少年意氣,雄姿英發,于是很高興地準了他的請命。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天有不測風雲,行軍途中,李陵遭遇匈奴主力軍隊,對方有三萬人,匈奴軍隊包圍了李陵,雙方激戰數個回合,李陵部隊傷亡慘重。

李陵知道這次戰敗已經不可避免,于是吩咐士兵四散突圍,如果有人能活着走出包圍圈,就可以回去給皇上送信了。

李陵覺得自己有負皇上所托,無顔再回朝面聖。于是在原地假意投降,趁機潛伏在匈奴單于身邊,準備找機會除掉他。

但是漢武帝并不知道其中緣由,他希望李陵能奮力一戰,沒想到,李陵卻中途“投降”了,漢武帝勃然大怒,詢問滿朝文武對李陵投降的看法,大部分人為了保全自己,都紛紛附和漢武帝,說李陵有罪。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司馬遷當時正在編寫《史記》,他知道李陵素來為人忠孝,投降一定不是因為怕死,于是勸谏漢武帝不要降罪于李陵。

漢武帝被怒氣沖昏了頭腦,不僅聽不進司馬遷的話,還遷怒于他,對他施以宮刑,并且誅殺李陵三族。

李陵被俘到匈奴,得知家人被殺的消息,心灰意冷,但是匈奴單于卻沒有迫害他,相反,在匈奴單于的幫助下,李陵征服了“堅昆”部落,從此在這裡生活下來。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這裡的人的體貌特征與漢人完全不同,他們長着紅色的頭發和碧綠的眼珠,皮膚白皙,身材高大。

是以,他們認為,如果生下來的孩子長着黑頭發,黑眼珠,那麼就是李陵的後代。

南北對立

到了唐代,“堅昆”被稱為“黠戛斯”,這片地區完全被納入唐朝的版圖。

黠戛斯使臣前來大唐朝拜,他們自稱是漢朝李陵的後代,與李唐皇族祖籍同為隴西成紀。

到了元朝,“黠戛斯”被稱為“吉爾吉斯”。

吉爾吉斯人先後又依附過清朝,俄羅斯等政權,一直到1991年8月31日,吉爾吉斯共和國才宣布獨立。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吉爾吉斯斯坦宣布獨立以後,國家并沒有走上安甯的道路,國内勢力自成黨派,形成了南北對立的局勢。

吉爾吉斯斯坦在地理上被天山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地理原因導緻了吉爾吉斯斯坦的南北問題。

南窮北富是吉爾吉斯斯坦國内的經濟格局。

吉爾吉斯斯坦北方以楚河河谷為核心,傳統生産方式是畜牧,但是由于這裡交通便利,是以工業資本更傾向于在這裡投資,進而使北方的生産方式從傳統畜牧業轉變為工業。

南方以費爾幹納盆地為核心,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一直以農業為主要生産方式,由于得天獨厚的農業環境,這個地區被設為國家糧倉和勞動力輸出基地。

農業和工業分布的不均衡導緻了南北經濟水準的差異。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吉爾吉斯斯坦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但南方和北方對伊斯蘭教的了解卻不盡相同。

在吉爾吉斯斯坦南遷過程中,南方比北方更早接觸中亞文化,伊斯蘭教首先在南方進行傳播,并逐漸站穩腳跟。

北方的吉爾吉斯斯坦人雖然也自稱信奉伊斯蘭教,但很多北方人不知道任何宗教教義以及聖禮。

在北方,伊斯蘭教的地位并不高,清真寺的數量也不多,舉行的宗教儀式也不夠規範。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他們的信仰相同,但對信仰的認知卻不同,這導緻南北方互相敵視,北方視南方為貧窮落後的伊斯蘭極端勢力大學營,南方則認為北方是現代工業的殖民地和壓迫者。

南北方文化中有不可調和的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吉爾吉斯斯坦國内的政治格局。

政治混亂

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凱克位于北方楚河谷地的中央,北方在政治和經濟上占了絕對優勢,但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數量卻相差無幾,是以,國家必須維持南北方的平衡。

為了保持脆弱的政治平衡,在選舉國家上司人的時候,總統和總理必須來自不同的地區,即其中一方要來自南方,而另一方要來自北方。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以吉爾吉斯斯坦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統阿斯卡爾•阿卡耶夫為例,他來自北方,在他任職的1990年至2005年期間,一共有八人擔任過總理,其中七人來自南方。

在南北對峙的情況下,要維持吉爾吉斯斯坦國内的穩定已經很不容易了,境外勢力的插手,讓吉爾吉斯斯坦國内的政治更加混亂。

吉爾吉斯斯坦:自稱漢朝後代,用《史記》編本國曆史

為了促進南北融合,穩定政局,吉爾吉斯斯坦希望通過曆史來喚醒人民的民族意識,用種族來促進國内團結。

在對本國曆史進行研究時,他們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吉爾吉斯斯坦沒有自己的文字,也沒有史書,他們隻能通過周邊國家的曆史記錄來探尋自己在曆史上遺留的蛛絲馬迹。

在司馬遷編撰的《史記》中,他們找到了對“堅昆”“鬲昆”的記載,政府在此基礎上向人民宣傳:吉爾吉斯人在曆史中一脈相傳,血濃于水,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