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在80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因而提出過“生命在于運動”的格言。然而,一頭400歲左右

作者:渝東靠南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在80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因而提出過“生命在于運動”的格言。然而,一頭400歲左右的格陵蘭睡鲨被科學家發現後,讓人們對“生命在于運動”這句格言産生了疑惑。

2016年,丹麥的科學家在格陵蘭島嶼周圍海域,捕獲了一頭5.49米長的格陵蘭睡鲨,随後對其進行了認真仔細地研究,并在研究結束之後,又将其放歸了大海。

研究結果表明,這頭格陵蘭睡鲨大約年齡在400歲左右,科學家給出的意見是392歲。

那麼,格陵蘭睡鲨為什麼會活到這麼大的歲數呢?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格陵蘭睡鲨長壽的秘訣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環境獨特。格陵蘭睡鲨隻生活在格陵蘭島嶼和冰島周圍海域,是太平洋鲨魚的近親,體型巨大,與大白鲨魚不相上下,長年栖息在2000米左右的水域。

二是晚婚晚育。格陵蘭睡鲨在150歲時才達到生理成熟,也就是說,它們在這個時候才成年,才能過上夫妻生活。

三是生長緩慢。格陵蘭睡鲨一生生長都比較緩慢,每年隻能生長1厘米左右。

四是沒有天敵。由于格陵蘭睡鲨長年栖息在1000米以上的深海裡,加之肉身有毒,且有一股難聞的腐爛味道,除了格陵蘭人能吃以外,其他人根本就不敢吃,也沒有其它動物能夠傷害到它。

五是食物較雜。格陵蘭睡鲨雖然以海鳥、鱿魚、甲殼類、軟體動物以及各種腐肉和内髒為主要食物,但隻要是到了嘴邊的動物類,可以說沒有什麼它不吃的,其食物的博雜可見一斑。是以,格陵蘭睡鲨還被稱之為“海洋中的鳄魚”。

六是行動緩慢。就算是生長到成年的睡鲨,它在海域裡的移動速度也不過是每秒隻0.2米到0.3米,猶如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在慢慢散步一樣。但由于他們的身體長度通常在5-7米之間,這樣的速度與其他鲨魚的速度相比起來,簡直就是處于一個靜止的狀态。

與此同時,由于長時間的行動遲緩,它們的眼睛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逐漸被一種寄生蟲所覆寫,而這些寄生蟲為了友善吃到睡鲨了的眼角膜,純粹就長期居住在睡鲨的眼眶之中,并且還與睡鲨一起在黑暗的大海裡遊動,并主動利用自身的亮光,幫助睡鲨吸引一些海洋生物來吃,進而達到了一種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

鑒于格陵蘭睡鲨的行動緩慢,有科學家表示,格陵蘭睡鲨長壽的秘訣就是:慢慢地長,慢慢地活。

但在我看來,慢也許隻是格陵蘭睡鲨長壽原因的一個方面。而“慢慢地長,慢慢地活,環境清靜,氣溫宜鲨,吃啥不挑,心緒甯靜,和諧共生,晚婚晚育,沒有買賣,就沒傷害。”也許“沒用+沒煩惱+慢性子=長壽”,才是格陵蘭睡鲨長壽秘訣的全部。

總之,正是因為格陵蘭睡鲨行動緩慢,并且又沒有多大的用處,它才能活得那麼長久。

誠然,正如蕉下觀雨老師所說的“慢且無用”,則是完美地诠釋了莊子的養生觀念,萬物慢才能降低耗損,而慢節奏的人與工作狂的人相比,在感覺上或許有所不同。

事實證明,要想長壽,就要在行動如打太極拳,在思想上不急不燥,不喜不悲,不貪不占,不争強好勝,不違法亂紀。

雖然基因是影響人類壽命的首要條件,但不運動或者少運動,确是長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而因為且慢而無用,則可以更好的生活着。

生命在不在于運動,反觀那些整天滿大街跑步的壽命,就顯而易見了。

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飯後趴一趴能活一百八。雖然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但也不無道理。

健康在于運動,長壽在于少動。這才符合中國“道教”的生存之道。

那麼,難道生命真的不在于運動嗎?

———————————————————

人生就是一個故事,有波折也有順風。

我是渝東靠南,每天分享一則小故事,希望你看過之後,能夠從中有所收獲。#我要上微頭條# #長壽秘訣#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在80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因而提出過“生命在于運動”的格言。然而,一頭400歲左右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在80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因而提出過“生命在于運動”的格言。然而,一頭400歲左右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在80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因而提出過“生命在于運動”的格言。然而,一頭400歲左右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在80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因而提出過“生命在于運動”的格言。然而,一頭400歲左右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在80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因而提出過“生命在于運動”的格言。然而,一頭400歲左右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在80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因而提出過“生命在于運動”的格言。然而,一頭400歲左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