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作者:小談食刻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村裡有一個風俗,到了“立秋”之夜,會有“摸秋”的活動,立秋将至,不由得讓我又想起這個民俗,今年的立秋在農曆的七月初十,它的到來,帶來了2個好消息,第一,炎熱的夏季就要過去,接下來将會迎來涼爽的秋季,第二,“嘗秋鮮”的時候到了,此時各種蔬果迎來了采摘季,人們終于可以名正言順的“大吃大喝”了。“摸秋”其實也是圍繞,蔬果成熟來展開的。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讓我想到了《孔乙己》裡面的主人公孔乙己偷書被抓時辯稱,“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按照我們現在的邏輯,凡以任何方式索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都叫偷,那這句“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還成立嗎?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摸秋,指人們悄悄或者結伴去他人的瓜園或菜地中摸回瓜果、蔬菜,這種行為俗稱“摸秋”,這些丢失的蔬果的人家,稱之為“丢秋”,簡而言之,立秋晚上,去别人的菜地摸回蔬菜瓜果不能算偷人家的,丢了蔬果的人家,無論丢多久,也不去追究。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從這句話諺語當中,我們可以準确的時候,“摸秋”摸的就是别人家菜地種的蔬菜瓜果,因為立秋前後,不論是茄子、豆角還有辣椒到現在已經成熟,為啥說“丢了秋”的人,不會去追究呢?有3個原因。

1、摸秋,主要是以小孩為主,更多是參與的一種樂趣,而不是真正跑到别人家去,把地裡的蔬菜瓜果給偷回家并不是他們最終的目的。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2、立秋摸秋,人們看重的是其寓意,比如說,當誰家的小孩,摸回一根大蔥回家,那麼就代表着這個孩子長大會比較的聰明,如果是摸到瓜果,這代表着以後,不愁吃穿,事事都會比較的順利。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3、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種有蔬菜瓜果,基本上不會留下空地,到了立秋前後,農作物成熟,此時一家人往往都吃不赢,給些左鄰右舍,也無關緊要,即使到現在,我們農村中仍然有這個傳統,誰家菜多,而且水果多,都是互相贈送。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這個活動,也隻有在立秋當天舉行,過了立秋以後,家長便會嚴肅限制孩子,不準去别人的瓜甜,菜地裡也不允許好拿人家的東西,是以“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它是建立在節日的基礎之上的,目的是增加趣味性,以及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祈禱,接下來的日子會越來越順,孩子成長也能事事無憂。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一般摸秋摸到的蔬果有哪些?摸秋的蔬果,其實就是立秋前後的應季菜,比如南瓜、扁豆、辣椒、茄子、大蔥、豆角等等,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寓意,大蔥寓意着聰明,南瓜寓意着吉利,豆角則代表着長壽。

民諺“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立秋将至,“摸秋”摸的是啥?

朋友們,你們當地立秋有什麼習俗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