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低空經濟或将掀起新一輪消費浪潮,通用航空管理亟待更新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實習記者:楊卉 每經編輯:陳俊傑

未來,無人機可能是購物車,空中驿站或将成為旅遊中轉站,在路面交通之外,普及大衆的空中交通或許也會成為主流,而這一切,将掀起新一輪的消費浪潮……

9月4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重點論壇——第四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以“數字賦能、低碳發展----‘空中絲路’産業更新新動能”為主題。會議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十八屆中共中央委員林左鳴。

林左鳴描繪了充滿誘惑力和未來感的三維立體交通,在他看來,航空+人工智能很可能撬動新的消費浪潮,而低空消費将引領經濟發展。不過,林左鳴也同時提出,新的消費浪潮形成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行,目前國内通用航空還面臨着空域管理、價值理念等方面的挑戰,管理思維需以通航的實際情況為基準進行轉換。

專訪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低空經濟或将掀起新一輪消費浪潮,通用航空管理亟待更新

林左鳴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圖檔來源:組委會供圖

低空消費有望引領下一波消費浪潮

NBD:您認為發展“空中絲綢之路”的必要性和意義是什麼?

林左鳴:交通是人類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推動力。流量可以分為人流量、資訊流量和物流量,前兩種互相依賴,隻有物流量是必須依靠交通完成的。

過去,大宗運輸靠畜力、河流來實作,如京杭大運河,後來出現了蒸汽機和鐵路交通,形成了一維線性交通,但經濟體量相對有限。

公路汽車和公路網發達後,交通進入了二維平面模式,經濟體量與一維相比大大提升。而未來要緻力的三維立體交通,則需要把空中的運輸應用起來。

從古至今,絲綢之路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對外溝通,若在此基礎上建構一個三維立體的交通管廊,賦予其具體的應用場景,沿着古絲綢之路,将使這條重要的交通之路煥發新的生機,對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大陸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合作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NBD:通⽤航空及低空經濟對推動“空中絲綢之路”、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林左鳴:改革開放40多年來以來,随着中國經濟發展,消費進入家庭并擴散到個人,大緻有四波浪潮。第一波是家電進入家庭。通過家電進入家庭,整個社會邁進了電氣化時代。第二波是房地産,第三波是網際網路/智能手機進入家庭,第四波是家用汽車。這四波浪潮使得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經過這四波消費浪潮之後,經濟要再發展,再更新,最好是開拓一個沒有涉足過的領域。航空+人工智能很可能撬動這第五波消費浪潮。

目前來看,航空+人工智能已經涉及了無人機、私人飛機、飛行汽車等通用航空器。一旦這些供給進入家庭和大衆的消費生活,将給大陸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

根據我們的估算,如果在GDP占比中做一個預計和衡量,航空+人工智能的經濟總量将大于前幾波消費的浪潮體量。目前低空網在國内的發展幾乎是零,隻有一些局部的點,沒有形成網絡。參考國外資料,美國通航機場體系的總資産是高空商用航空體系的3.2倍。按照3倍的規模計算,大陸低空網絡資産規模将達到51萬億。

不過,圍繞着第五個消費浪潮的形成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政策跟進支撐,低空空域管理體系的建設、對新消費場景的創造和培養等。

打造飛行驿站 低空消費應用場景擴容

NBD:具體來看,通用航空可以實作哪些低空消費場景,未來有多少想象空間?

林左鳴:場景可參考的方向很多,如空中交通,未來,飛⾏汽車、eVTOL(電動垂直起降)為代表的交通⼯具将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出⾏⽅式,随着新興交通⼯具融⼊到我們的⽣活中,飛⾏将成為個性化交通出⾏的新⽅式。

實作個性化出行方式的颠覆和變革後,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就是個性化的智能空間。這個空間或将帶動汽車、飛機和船的“三合一”。比如進入一個飛行汽車後,除駕駛員外,後排的三人可自行進入自己的智能空間内,或是進入元宇宙。随着虛拟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技術的不斷發展,沉浸的元宇宙體驗将增加更多感受世界的視角。

再如教育教育訓練,學生可按照⾃⼰的意願去選擇各種各項的飛⾏項⽬,培養⾃⼰的航空熱情。此外,在應急救援、國際交流、農林作業、漁牧作業等領域,都有用武之地。

NBD:落到空中絲綢之路建設上,低空消費/基建可以有哪些場景或産品呢?

林左鳴:有了中國⼤衆低空通航天路⽹,家庭的出⾏将更加便捷,物流的效率将更加⾼效,⽣活的内容将更加豐富,⼈們的個性化交通也将由⼆維平⾯的形式,向三維⽴體的形式發展,其巨⼤的市場體量⽆疑将提供⽆數新商機。

這裡有個設想,沿着絲綢之路建設“飛行驿站”,標明固定的間隔,如每隔80公裡或50公裡建一個飛行驿站,在其中部署通用飛機,可以搞旅遊觀光,也可以用作物流運輸,還可以應用于附近的作業,甚至人工降雨、應急救援等等。打造多業态融合場景,利⽤數智技術賦能傳統通航,推動消費更新,引領低空新基建的未來通航消費服務新平台。

NBD:現在有哪些正在實作的,或是有了一定基礎的低空消費場景?

林左鳴:航空物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和方向。比如現在部分地區做了一些探索,與快遞方合作,下單後15分鐘内送達。這種送達是不需要快遞小哥爬樓梯和敲門的,而是通過消費者窗台的IP位址,确認位置後,無人機或其餘航空器将快遞落下送達。逐漸發展後,未來甚至都不需要很多快遞員,直接使用無人機或航空器即可。

其實無人機在國内的發展反映了一個較好的趨勢,當然主打拍攝和數字攝像的無人機,國内發展的已經很好了,市場佔有率也很大。未來無人機的應用場景會進一步擴大,如到超市購物。可以設想一下,将來無人機就可以充當個性化的運輸工具,與消費者一同進入購物場所,以智能識别和追蹤的技術,替代現在的手推車或購物筐。

另外,作為一種個性化的運輸工具,無人機也可以用于使用者之間來傳輸物品,提高生活便利性。每個家庭都可以有一架無人機。

NBD:無人機要成為運輸工具,價格和效率會影響消費者接受度嗎?

林左鳴:一旦放開,無人機不需要過高的高度和速度,每小時幾十公裡的速度就足以。至于價格能否降下來,關鍵在需求和産量。一旦數量上放開限制,讓消費者用起來,量大了,價格自然就降下來了,可能都不會比現在的一輛自行車貴。

疫情并未影響通航 未來空域管理思維亟需轉換

NBD:疫情對通用航空,尤其是近期需求快速增長的貨運有何影響?随着疫情形勢的好轉,貨運需求是否會逐漸消退,如何保證通航的可持續發展?

林左鳴:疫情下交通運輸或多或少都受影響,但航空貨運實作了逆向增長。

航空運輸成本确實高于船舶等運輸方式,但其響應速度很高很快,在疫情這種特殊情況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疫情不但沒有影響通用航空的發展,反而推動了通用航空的普及。 另一方面,疫情後航空物流的需求也不會減少。這裡要提到一點,也是大家思維上經常會有的誤區,認為飛機運輸更貴,實際上用飛機運物流,比汽車還要便宜。

很多物流廠商在運輸貨物時車并未裝滿,這種情況下油耗是不變的;但飛機運輸幾乎不存在這個問題,且飛機在巡航時油耗也很低。航空運輸的成本主要在飛機本身。飛機價格高,也與數量少,應用少有關。其實通用飛機在制造複雜度上要低于汽車,未來随着航空貨運需求的發展,這方面的成本還可能會降低。

NBD:您認為現階段發展航空貨運和通用航空場景的挑戰是什麼?

林左鳴:空中運輸要動起來,民航飛機仍然有一定局限性。盡管中國民航(體量)已經是世界第二大,但中國還有很多人未坐過飛機。有效的交通運輸一定要是大衆化的,如私家車,才能産生較大的影響力。

另外,現在國内通貨航空的挑戰,最重要的問題仍然還是空域管理,還有價值理念的問題。我們的空域管理思維中,一個是軍航思維,再來是民航思維,二者完全不同。那麼最大挑戰是對管理的認識,通貨航空的管理認知不能按照軍航的思維,也不能簡單按照民航的思維來管理,應該回歸到通貨航空具體的實際情況。

通貨航空的飛行速度很慢,較快的在每小時200公裡左右,飛行高度也很低。現在很多人把通貨航空管理看得很複雜啊,比如與衛星實作聯系,通過衛星、地面基站等去發展。但此前無線電還沒發明的階段,國外的通航就已經在發展了。衛星、5G确實好,但實際上并不是目前通貨航空發展的必要條件,問題還是在管理思維上。

NBD:在發展智慧航空方面,目前有哪些技術上的難點嗎?

林左鳴:現在我們的智慧航空還處于打基礎的層面,要實作完全智能,難點在幾個技術要害上。首先是算力,第二個是算法。第三個我認為是傳感器。比如在設計一款智能服務産品時,要識别乘客的性别,判斷外部環境、識别顔色、溫度等要素,都需要傳感器的發展。

另外,網際網路時代,核心的基礎元器件是晶片,這也是将來智慧航空發展要面臨的關鍵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