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迪顧問奮進十年系列研究:中國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的奮進十年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內建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軟體與資訊服務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點攻關領域,從2012年到2021年,呈現出産業競争力大幅提升、企業突破性成長、創新活力和作用不斷凸顯、賦能作用巨大等特點。

一、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發展成就

成就一:整體競争力大幅提升,成為提升IT産業的重要手段

過去十年是中國軟體與資訊服務業高速發展的十年,中國軟體與資訊服務業規模、品質、效益全面躍升,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競争力大幅提升。工信部資料顯示,十年間,中國軟體産業規模增長了約2.8倍,從2012年的24794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94994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6.1%,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前列。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産業規模占電子資訊産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23.4%升至2021年的33.0%,成為提升IT産業規模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中國軟體産業在全球軟體産業中的規模占比逐漸提升,對全球軟體産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縱觀十年間,軟體作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靈魂,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等重大戰略的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軟體與資訊服務業步入加速創新、快速疊代、群體突破的爆發期,正加快向網絡化、平台化、服務化、智能化、生态化演進。随着軟體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圍繞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和辦公軟體等細分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網絡資訊安全能力不斷提升,助力北京冬奧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等重要活動順利完成,保障了國家的安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逐漸提升;先進計算、高端存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重塑軟體的技術架構、産品形态和商業模式,促使軟體業加速步入質變期,成為具備全球競争力的重點産業之一。

成就二:軟體企業突破性成長,為軟體全球化夯實根基

十年間,中國軟體企業抓住機遇,強化科技創新,加快轉型更新,堅持開放發展,抓好新興領域資訊技術突破,深入推進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傳統領域的應用,實作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态勢。同時,行業内新企業、不同細分賽道企業積極探索新業态、新模式,引領催生了分享經濟、平台經濟、算法經濟等新形态,開拓了一批新場景,為軟體産業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規模以上軟體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22788家增長至2021年的42232家,增幅達85.3%,實作了整體行業規模的大幅增長。其中,龍頭企業發揮領軍作用,引領重大技術突破。以華為為代表的通信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并拓寬業務布局,在基礎軟體、工業軟體及開源生态建設方面發展迅速;以麒麟、達夢、用友為代表的高端軟體企業,在作業系統、資料庫、應用軟體等領域也取得長足進步。以奇安信、啟明星辰為代表的網絡安全企業通過多方面的産品和服務,有力地保障了國家的網絡資訊安全。此外,中小企業實力提升加速,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軟體、工業網際網路等相關領域培育了商湯科技、華雲資料等一大批獨角獸企業,在前沿技術突破方面貢獻卓越,推動中國在分布式資料庫、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智能語音等細分領域的國際競争力進一步提升。

從營運和盈利能力看,根據中國電子資訊行業聯合會釋出的“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競争力百強企業”,入圍“百強”的軟體企業營業收入門檻從2012年的6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15億元。2021年,軟體百強企業收入合計18516億元,同比增長16.7%,高于全行業平均增速3.4個百分點,代表着行業整體收入水準提高,行業領先企業的競争力不斷增強。軟體行業的企業利潤總額從2012年的330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8283億元,複合增長率10.8%,表現出整個行業盈利能力大幅增強。

成就三:以強鍊條、補短闆為己任,為科技自立自強做出巨大貢獻

軟體産業是創新活力最強的産業。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等因素的驅動下,近十年全球IT産業新技術重生,中國軟體産業也爆發出強勁的創新實力,為補短闆、強基礎起到關鍵作用。在作業系統、資料庫領域,華為研發的鴻蒙移動作業系統打破了安卓和蘋果作業系統的壟斷,日前累計裝載量已超過2.9億台,注冊個人開發者161萬人,形成原子化服務4.9萬餘款,應用生态加速建構;達夢面向中高端應用領域的共享存儲叢集技術也已實作“零”的突破,填補了國産資料庫高端産品的空白,提高了對“卡脖子”和“斷供”的抗風險能力。在應用軟體領域,金山WPS辦公軟體搶抓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契機,2011年釋出移動版,獲得全球青睐,産品已覆寫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終端月度活躍使用者超3.1億;國産三維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模組化能力持續提升,産品功能性能已接近國際中等水準;國産DCS(分布式控制系統)軟體在化工、石化領域應用不斷拓展,産品穩定性、可靠性持續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十年來,雲計算與5G、邊緣計算等技術融合日益深入,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雲原生成為雲計算創新突破的新高地;區塊鍊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提升。随着軟體産業的加速發展以及企業不斷成長,以華為、用友、麒麟、達夢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持續引領重大技術突破。同時,一大批獨角獸軟體企業開始湧現,在細分技術突破方面貢獻卓越,推動分布式資料庫、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智能語音等細分技術領域在全球具有一定競争力。

成就四:賦能作用凸顯,為推進和保障國家發展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十年來,“兩化融合”不斷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水準不斷提升。在數字化浪潮的背景下,軟體行業以資料為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為核心,以賦能為主線,對産業鍊上下遊的全要素進行更新、轉型和再造。伴随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兩大戰略深度實施,新一代資訊技術成為驅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手,通過與5G通信、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結合,軟體行業全面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更新,有效提高了對裝置、網絡、控制、資料、應用等層面的安全保障。

此外,黨的十八大以來,行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軟體産品和解決方案,新業态、新模式疊代出現,新興技術重點行業多領域覆寫。截至2021年底,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别為70.9%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46.3個和25.9個百分點。随着工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工業軟體通過智慧制造變革、銷售平台資訊化、大資料監控與賦能、生産工業化和安全提升等方面,進一步賦能制造業重點領域。網絡資訊安全方面,随着防火牆、資料治理等技術和理念的推陳出新,以及态勢感覺、可信計算等新技術和産品的出現,網絡安全軟體通過針對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解決了企業邊界、終端、身份、資料、應用等方面的安全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軟體不斷更新以适應疫情下的新場景,健康碼和通信行程卡的創新與應用,幫助更新個人防疫資訊;辦公軟體協助企業不受地理限制實作線上辦公、線上會議和任務管理;物流配送等軟體助力物流服務智能化加速,2B端降本增效,2C端繼續深化同城物流和即時配送。該類軟體有力支撐企業渡過難關,幫助社會有序複工複産。

二、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發展經驗

經驗一:抓住産業發展趨勢,前沿性布局

一是中央對前沿技術保持敏銳嗅覺,及時研判發展可行性。十年來,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疊代速度越來越快,引起黨中央高度重視,以大資料、區塊鍊、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數字經濟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和理念先後成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重要方向。黨中央通過追蹤科學創新發展的最前沿和新趨勢,能從國家層面對前沿趨勢及時做出科學研判,把握發展先機,展現出其在新時期利用新技術屹立時代潮頭的決心和信心,為中國相關産業的後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和保障。

二是利好政策層層加碼,力求新興産業發展暢通無阻。十年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出台多部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前沿領域相關政策法規,以支援相關産業發展,覆寫企業财稅、企業投融資、研究開發、技術進出口、人才獎補、知識産權保護、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等法律的頒布或修訂,則在更高站位上為新時期前沿資訊技術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三是企業搶抓時代紅利,争先布局新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新為驅動的新經濟發展模式登上舞台。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市場主體活力持續迸發,企業數量從2012年初的22788家增長至2021年末的42232家,增幅達85.3%。軟體驅動下的“網際網路+”、手機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領域在為各行各業和廣大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成為新的增長點,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經驗二:建立良性發展環境

十年來,國家對軟體與資訊服務業高度重視,相關産業政策密集出台,行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有效地促進了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首先,産業支援政策持續優化,推動軟體與資訊服務業高品質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核心技術攻關與創新,國家不斷完善優化相關措施和管理機制,軟體與資訊服務企業的發展更加适應新時代特點。自2013年起,國家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解決資訊消費面臨的各種問題,擴大産業内需,促進産業轉型。為引導社會各類資源向産業集聚,國家将新一代資訊技術确定為重點領域,推動産業快速發展。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中,明确要進一步發展壯大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更廣領域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态、新模式蓬勃發展。随後,工信部釋出的《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支援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企業基于開發測試平台發展産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加速向雲計算轉型。在此基礎上,國家把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作為“十四五”期間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并通過《“十四五”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等規劃詳細部署了軟體産業未來的發展路線,助力産業高速發展。

其次,軟體企業财稅政策幫助企業不斷減負,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2012年,國家開始對符合條件的軟體企業給予所得稅減免優惠。2016年,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明确,規定了軟體企業稅收優惠資格認定等非行政許可審批取消後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相關企業應滿足的條件。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進一步簡化軟體企業稅收流程,精簡涉稅資料。2019年,國家對軟體企業繼續實施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2020年,國務院指出要進一步優化軟體産業發展環境,在财稅政策方面給予充足支援。

經驗三:重視産業生态建設

十年來,在黨中央的上司下,“政産學研用”産業協同生态建設更加完善,中國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産業發展逐漸成熟,産業鍊核心要素持續強健。

在“政”方面,政府通過政策法規來調控和引導各産業要素之間創新協同發展,為軟體與資訊服務的應用轉化和價值實作提供了強有力保障,在産業發展程序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凸顯。

在“産”方面,作為市場化發展的主要力量,十年來,中國軟體與資訊服務類企業數量和發展品質均實作了“質”的跨越,國内企業在部分領域的産品、技術和服務供給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由國内企業主導的新理念、新模式一一通過驗證并實作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同時,企業與院校、科研機構等要素的關聯度越來越高,“産學研”良性循環持續增強。

在“學”方面,高等院校是軟體與資訊服務業人才供給和技術創新的中流砥柱,十年來,開設軟體工程及大資料、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相關技術類專業的院校數量顯著提升,每年可為企業和科研機構輸送大量人才。

在“研”方面,以獨立科研機構、高校研究所、企業技術研發部門等組成的科研生态構成了中國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創新發展核心力量,在學術和技術應用層面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此外,在全球軟體開發模式開源化的趨勢下,國内軟體開源社群正逐漸壯大,内生、原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在“用”方面,“軟體定義”賦能實體經濟新變革,成為驅動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軟體定義”擴充了産品的功能,變革了産品的價值創造模式,催生出新型制造模式,成為各行各業生産方式更新、生産關系轉變的重要引擎。

經驗四:以重點示範帶動行業發展

十年來,為快速提高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綜合實力,推進行業自主式發展,國家提出并啟動多項重點工程,以試點示範的方式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從産業層面來看,近年來,國家鼓勵和推進基礎軟體和辦公軟體的自主化研發和應用,目前已經在關鍵機關實作了批量化安裝适配,并正向央企、國企和事業機關普及,預計未來将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一舉措既滿足了市場端的核心使用需求,又從根源上提升了産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速了中國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的發展。此外,2020年提出的“上雲用數賦智”,也以示範賦能的方式,通過樹立一批數字化轉型企業标杆和典型應用場景、建設産業鍊協同試點、建設産業生态融合發展示範等舉措來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從區域層面來看,十年來,國家先後建設了一批中國軟體名城、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軟體和資訊服務)、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軟體出口(創新)基地城市,并以此為核心,建成軟體與資訊服務特色優勢産業叢集,由核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城市不斷加強軟體技術、産品和服務創新,并加快融入全球産業鍊布局。

經驗五:注重提升行業創新能力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自此,科技創新上升為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對于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是十年來實作行業跨越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主要包括:

一是提高軟體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是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東數西算”工程等一系列宏觀舉措來促進基礎軟體、工業軟體及相關戰略性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相關産品從“基本可用”逐漸發展為“好用易用”;另一方面則是借力數字化轉型,基于中國巨量的企業轉型需求,來提高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的“因地制宜”式的跨行業、分領域的自主式創新。

二是不斷強化軟體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加強産學研深度合作,促進前沿數字技術、高水準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軟體企業研發機構流動,讓軟體企業成為前沿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三是持續優化軟體行業創新環境。持續營造獨立、自主、自由的軟體創新氛圍,鼓勵企業不斷提高原始創新、內建創新、協同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建成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與市場之間的創新生态閉環。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過去十年,中國軟體産業以創新、進取的精神銳意進取,砥砺前行。未來,中國軟體産業将進入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期,中國的軟體人必将更加奮發蹈厲,在數字經濟時代,讓中國的軟體産業走在全球軟體的前列!

(本文作者:賽迪顧問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研究中心)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