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中藥房 便捷又貼心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智慧中藥房 便捷又貼心

圖①:山東省濟南市扁鵲智慧中藥房内,從業人員正在複核藥方。 本報記者 李 蕊攝 圖②:濟南市宏濟堂智慧中藥房的煎藥區。 本報記者 李 蕊攝

今年以來,山東、安徽等地陸續提出支援建設智慧中藥房,鼓勵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

傳統中醫藥遇上“智能化”,會碰撞出哪些火花?目前智慧中藥房建設成效如何?給群衆帶來了哪些便利?還面臨哪些難點?記者進行了采訪。

智慧:從“人等藥”變“藥等人”,中醫藥藥事服務更便捷

“如果沒有特殊煎煮要求,您可以先回家,一般下午3點左右就能收到熬好的湯藥。”本以為至少得等上半天,才能取到煎煮好的中藥,聽從業人員這麼說,來山東省濟南市中醫醫院就診的楊女士還将信将疑。

“真的不用等,免費送貨上門?”幾番确認後,楊女士終于放了心。

楊女士享受到的正是當地智慧中藥房的服務。近年來,山東省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全面鋪開智慧中藥房建設。濟南市在全省率先試點,開發中醫藥資料平台,實時流轉、監管、采集中藥處方,為患者提供調劑、煎煮、包裝、配送等一站式服務。

“患者在醫療機構就診開方,隻需選擇一家智慧中藥房,付費後,處方從醫療機構經中醫藥資料平台流轉至智慧中藥房,由藥房提供調配煎煮和送藥上門服務。患者無需在醫院輪候取藥、在家煎藥,既節省時間,又解決了患者煎藥難題。”濟南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米寬慶介紹。

接到處方後,智慧中藥房如何一步步操作,最終将煎好的藥送至患者手中呢?

楊女士選擇的是濟南一家智慧中藥房的傳統湯劑。在這家中藥房煎制區門口,一塊電子螢幕上顯示,楊女士的訂單已進入系統自動審方階段。走進煎制區,濃濃的中藥味撲鼻而來,眼前一座大型“智藥倉”正将中藥自動調劑好,随後送入對應藥箱。

“用傳統方式調劑一個處方,最快也需按分鐘來計算。如今,中藥飲片自動抓取調配,處方調劑速度壓減到25秒/方,極大節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患者當天開方、當天吃藥,‘人等藥’變‘藥等人’。”米寬慶說。

傳送帶上,一個藥箱被緩緩送至二次複核區。“瞧,楊女士的藥來了。”智慧中藥房總經理張衛強彎下腰,從箱中拿出單據。他告訴記者,從業人員确認無誤後,藥箱才能進入浸泡煎煮工廠中的房間。根據患者需求,可以提供湯劑、顆粒劑、膠囊劑、丸劑等不同劑型。

配制的中藥品質如何保障?米寬慶表示,依托智慧中藥房資訊系統,濟南市落實過程精準管控,每調劑一味飲片,自動拍照并傳入追溯系統,每一服藥都有唯一條形碼,確定可全程溯源。濟南市還成立了智慧中藥房品質控制中心,常态化檢查、不定期抽查,落實中藥處方、中藥飲片采購、煎煮配送等全環節閉環監管。

米寬慶介紹,濟南市支援各區縣、各醫療機構因地制宜、自主探索智慧中藥房運作模式,支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與智慧中藥房簽約合作。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中藥房6家,聯通醫療機構1426家,日煎煮量2.1萬方,累計服務超過380萬人次。

下午2點多,楊女士收到了藥包,湯劑還是溫熱的。“舉措真貼心,服務送到家。”她笑眯眯地說,“藥是熱的,心裡更是暖烘烘的。”

共享:聯通醫療機構,打通基層中醫藥服務“最後一公裡”

“您的快遞到了,請過來取一下。”挂斷電話,家住安徽省明光市石壩鎮的老劉随即起身,出門右轉,步行2分鐘,便抵達快遞點,報上号碼,取來一大袋煎好的中藥。

前些年,老劉被診斷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考慮到他的肝功能不好,醫生建議用中藥調理。“那會兒,鎮衛生院沒中藥房,每次找醫生開完處方,我還得去市中醫院買藥。”老劉說,當時每周至少跑一次,光來回車程就要近兩個小時。

“如今線上開方、送藥上門,費用還是鄉鎮衛生院的标準。”老劉感慨,看中醫是越來越友善了。

2020年,明光市開始打造共享智慧中藥房,整合17個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零散的中藥房,在明光市中醫院設立了一個共享藥房。鄉鎮衛生院醫師、村醫線上開具處方,經系統稽核合格後,傳至共享藥房,再由中藥師調配,煎藥中心煎制,最後通過快遞免費送上門。

“開設共享智慧中藥房後,中藥飲片由明光市中醫院統一采購、管理、調配和煎制。中藥從一個‘視窗’進出,實作同質化管理,資訊可追溯、品質有保障,患者用起來更放心。”明光市衛健委副主任張樹忠介紹,截至今年7月,明光市基層醫療機構已認證共享智慧中藥房接診16639人次,開具處方9763張,代煎代配藥56729劑。

不僅在安徽,在全國基層中醫醫療服務機構,智慧中藥房“共享”的優勢都非常突出,助力打通基層中醫藥服務“最後一公裡”。但要實作中藥房“智慧”全覆寫,還需要更多探索。

“就濟南市而言,目前一些醫院建設的智慧中藥房,受場地、裝置等限制,輻射的範圍有限。”米寬慶說,“要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哪個地方覆寫不全面,哪個地方服務能力還不夠,想辦法去調節,統籌規劃、合理調配,做好增量文章,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便捷、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

記者采訪發現,多地正積極探索以縣域醫共體或城市醫聯體為主體的共享智慧中藥房模式,依托智慧中藥房建設,在醫聯體内與各級醫療機構合作,為區域内患者提供智能化煎煮、統一配送等藥事服務。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洛陽醫院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藥學分會主任委員曹俊嶺認為,目前建設智慧中藥房需要足夠大的場地擺放裝置,也要投入較多經費,對很多中醫院來說仍然是難點。建設共享中藥房,能夠最大限度發揮智慧藥房的功能,是未來可以積極探索的方向。

融合:現代裝置遵古炮制,符合中醫藥特色與規律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經開區院區中藥房,調劑系統正在根據處方自動抓取中藥。今年,院區新引進了智能調劑系統,能夠實作200多味中藥的自動調劑。

主管藥師王曉萌告訴記者,一個處方往往有十幾味藥需要抓取,在操作中,有時會遇到大塊中藥碎片卡住造成故障,也有些中藥比較黏稠,不适合用系統調劑,需要藥師人工補藥。

記者在多地采訪中發現,不少智慧中藥房的智能調劑裝置還不能做到全面智能。“智慧中藥房經過多年發展,在便捷和精準上有了很大提升,發揮了積極成效。但由于中藥飲片的品種較多,炮制方法有炒、炙、蒸、煅等,加上需要臨方炮制等特殊情況,還不能指望智能裝置短時間内完全替代人工。是以,适當采用人工輔助補藥,能夠確定全流程運轉流暢,相對來說,效率也比以往更高。”曹俊嶺說。

随着技術進步,智能裝置的功能正逐漸提升。張衛強告訴記者:“智慧中藥房二期項目中,引進了更為先進的裝置,專門解決大塊中藥碎片容易卡住等問題,讓藥房更為‘聰慧’。”

“自動化流水線上炮制的中藥,與自己用傳統方法熬出來的能一樣嗎?”不僅有患者持懷疑态度,不敢放心用智慧中藥房,也有老中醫堅持傳統方法炮制,認為比現代裝置熬制藥效更好。

張衛強介紹,智慧中藥房雖然使用現代化裝置,但采用遵古炮制,煎藥裝置在常壓狀态下能夠做到傳統的先煎後下和一煎二煎,藥效可以得到保證。同時,制劑生産全程采用智能化資料監控,每味藥都要拍照留存、複核,確定飲片調劑誤差率可控制在2%以内。

米寬慶認為,智慧中藥房目前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煎煮方式,但是為了讓群衆更放心,還需要更加科學精準的檢測,通過後期大量對比實驗,去驗證智慧中藥房炮制出來的中藥藥效是否打了折扣,用權威資料說話。

“傳統中醫藥服務模式與現代化資訊技術相結合的過程中,要符合和遵循中醫藥特色和發展規律。”曹俊嶺認為,中醫藥是個寶庫,要進一步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資訊化技術,把中醫藥的精華挖掘好、傳承好、應用好。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9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