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這十年: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李莎北京報道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9月9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指出,十年來,教育的中國特色更加鮮明,取得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目前,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近53萬所、在校生超2.9億人。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其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這十年,教育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全國擁有大學教育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比十年前大幅增長。

教育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數字化轉型正在加快。懷進鵬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說,“這十年來,教育部一直貫徹落實推動建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加速發展的大格局。”

在這場釋出會上,教育部回應了“雙減”、普惠學前教育、大學生就業等一系列民生熱點,也介紹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等重點教育改革舉措。

不斷提高“雙減”工作水準

教育關乎民生。“雙減”政策落地一年有餘,成效如何?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釋出會上介紹,落實“雙減”涉及到學校和校外兩個方面。從學校方面來講,重點是要聚焦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實作作業管理水準、課後服務水準、課堂教學水準“三個提高”。

據第三方調查顯示,“雙減”實施一年來,87.8%的學生認為作業量明顯減少,90%以上的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内完成作業。參加課後服務學生占比達到90%,88.3%的學生表示喜歡學校提供的課後服務。

校外教育訓練機構治理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線下機構壓減比例達到95.6%,線上機構壓減比例達到87.1%;校外教育訓練價格明顯下降,平均下降4成以上。原25家學科類教育訓練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從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教育訓練。

呂玉剛在釋出會上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按照鞏固、深化、防風險的總體思路,聚焦減負、提質、增效,不斷提高“雙減”工作水準,推進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

西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海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應以目前的校外教育訓練機構監管政策為基礎,通過政策的法律化程式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進而建構出校外教育訓練機構監管的“制度清單”。

“校外教育訓練的監管重點要從主體管制轉向行為規制,針對各類教育訓練機建構立起基于行為、内容的動态監管體系。”張海鵬說。

學前教育如何破解“入園難”“入園貴”的難題,為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提供重要支援?

2021年,全國有幼稚園29.5萬所,在園幼兒達到4805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8.1%,比2012年提高23.6個百分點;普惠性幼稚園覆寫率達到87.8%,比2016年提高20.5個百分點(普惠率從2016年開始統計)。

呂玉剛在釋出會上介紹,下一步,要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準,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普惠性幼稚園覆寫率達到85%,建立覆寫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懷進鵬在釋出會上介紹,截至目前,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展總體平穩。

近年來,推出一系列超正常政策,比如:統籌推進各類升學和機關、事業機關以及國企等招錄,幫助畢業生盡早就業、便利求職。

懷進鵬指出,将結合勞動力市場和科技變革與産業變革的需要,不斷地把就業狀況作為“雙一流”建設和高等教育結構布局調整的重要内容,在建設績效、學科評估中作為主要依據。“對就業率過低、多年持續不适應市場需求的,我們就要及時調整。”他說。

加速推進教育數字化

數字化轉型是世界範圍内教育轉型的一項重要内容。

懷進鵬在9月9日釋出會上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說,“在今年的教育部工作要點中,我們把全面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加速推進教育數字化。”

據介紹,目前正在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大資料中心,為全國乃至世界提供公共教育資源服務。

國家智慧教育平台今年3月28日上線,彙聚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資源。呂玉剛在釋出會上介紹,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現有各類資源3.4萬條,3月1日改版以來,日均通路量達到4635萬。

大學生就業“24365”服務平台更新為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今年通過這個平台為大學生累計提供崗位達到1370萬個。

懷進鵬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說,将把服務學生學習、服務教師備課和教學、服務學校管理、服務教育研究,以及未來服務教育改革這五大功能,作為教育資源中心的重要内容。

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餘勝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大陸教育資訊化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進入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慧教育時期,智慧教育服務生态的重點将是教育服務。

“面對全國教師隊伍、基礎教育隊伍很龐大這樣的大背景,如何做好教師的教育訓練提高,今年嘗試在網上通過數字教育為全國基礎教育,特别是為科學教育提供基本的服務,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提高教育訓練效率和提供發展機會。同時,中國基礎教育在發展中,以促進公平、提高品質為目标的教育資源建設,通過這樣的方式和平台,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惠及到各個方面,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效的。”懷進鵬說。

到目前為止,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基本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服務平台。截至9月8日,平台總浏覽量大概40億次,總訪客量超過6億人。

工程教育規模世界第一

圍繞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大有可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在釋出會上介紹,目前正在推進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加強一流核心課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核心師資團隊、一流核心實踐項目四大核心要素建設。

戰略行動将在“五大機制”方面做好關鍵改革,即在拔尖學生超正常選拔機制、本碩博貫通培養機制、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長周期評價機制和穩定支援機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全周期全鍊條的政策部署。

“我們的目标就是要源源不斷地培養一批能擔大任、能挑大梁的未來傑出自然科學家、醫學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吳岩說。

2017年教育部、工信部、中國工程院三部門聯合啟動實施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瞄準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全面深化新工科建設。目前,中國工程教育規模居世界第一。

在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方面,職業教育實作了新的曆史跨越,實作了由原來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向相對獨立的教育類型轉變,進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新階段。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釋出會上說,職業教育育人模式不斷創新。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占50%以上,教學的過程和生産過程有效對接。4600多家機關和企業的11600多名專家,參與修訂了1349個中高職一體化的專業簡介。在全國布局了558個現代學徒制試點,覆寫學校501所1000多個專業點。

目前,全國設定中職學校有9786所(其中技工學校2492所),高職學校1518所。“基本實作了每個縣至少有一所中職、每個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職,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陳子季說。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