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佬們紛紛入場的Web3到底是什麼

作者:峰哥說數

記得還是90年代,第一次接觸到的網絡。那時候隻能用OCIQ,郵件,BBS,MUD這些工具。雖然現在看起很幼稚,但是當時認為這就是革命。現在的網絡已經經曆了很多的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把網絡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Web 1.0:隻讀(1990-2004)

1989年,在日内瓦的CERN,蒂姆·伯納斯·李正忙于開發将成為網際網路的協定。他的想法是建立開放、分散的協定,允許從地球上任何地方共享資訊。

伯納斯·李(Berners Lee)創立的第一個網站,現在被稱為“Web 1.0”,大約發生在1990年至2004年間。Web 1.0主要是由公司擁有的靜态網站,使用者之間幾乎沒有互動,個人很少制作内容,這導緻它被稱為隻讀網站。

大佬們紛紛入場的Web3到底是什麼

它就是用戶端-伺服器體系結構,代表Web 1.0

Web 2.0:讀寫(2004年至今)

2004年,随着社交媒體平台的出現,Web 2.0時代開始了。網絡不再是隻讀的,而是演變成了讀寫的。除了公司向使用者提供内容外,他們還開始提供平台來共享使用者生成的内容并參與使用者間的互動。随着越來越多的人上網,少數幾家頂級公司開始控制網絡上不成比例的流量和價值。Web 2.0還催生了廣告驅動的收入模式。雖然使用者可以建立内容,但他們沒有擁有内容,也沒有從内容的貨币化中獲益。

大佬們紛紛入場的Web3到底是什麼

它就是用戶端-伺服器體系結構,代表Web 2.0

Web 3.0:讀寫自主

“Web 3.0”的概念是以太坊聯合創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在2014年以太坊推出後不久創造的。加文用文字表達了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許多早期的加密采納者都覺得:網絡需要太多的信任。也就是說,如今人們所了解和使用的大多數網絡都依賴于信任少數私人公司,以公衆的最佳利益行事。

大佬們紛紛入場的Web3到底是什麼

它就是分布式節點架構,代表Web3.0

雖然現在為止,Web3.0具體是什麼還沒有具體的定義,但是可以發現Web3.0有以下這些特征:

Web3是去中心化的:它不是由中央實體控制和擁有的大片網際網路,而是在建設者和使用者之間配置設定所有權。

Web3是無權限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限參與Web3,沒有人被排除在外。

Web3有原生支付:它使用加密貨币線上消費和彙款,而不是依賴銀行和支付處理器的過時基礎設施。

Web3是無需信任的:它使用激勵和經濟機制來營運,而不是依賴可信的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