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作者:wljslmz

1.伺服器CPU

1.1分類

伺服器CPU,就是在伺服器上使用的CPU。目前,伺服器CPU按CPU的指令系統來區分,通常分為CISC型CPU和RISC型CPU兩類,後來又出現了一種64位的VLIM(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長指令集架構)指令系統的CPU,而Intel選擇稱呼他們的新方法為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er,精确并行指令計算機)。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1) CISC型CPU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複雜指令集。它是指英特爾生産的x86系列CPU及其相容CPU,這種CPU一般都是32位的結構,是以我們也把它稱為IA-32 CPU(IA: 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伺服器CPU和AMD的伺服器CPU兩類。

(2) RISC型CPU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指令,它們僅占指令總數的20%,但在程式中出現的頻度卻占80%。相對于CISC型CPU ,RISC型CPU不僅精簡了指令系統,還采用了一種叫做“超标量和超流水線結構”,大大增加了并行處理能力。 RISC型CPU與Intel和AMD的CPU在軟體和硬體上都不相容,常采用UNIX和linux系統。RISC型CPU主要有:PowerPC處理器、SPARC處理器、PA-RISC處理器、MIPS處理器、Alpha處理器。

(3) IA-64

Intel采用EPIC技術的伺服器CPU是安騰Itanium,它是64位處理器,也是IA-64系列中的第一款。IA-64微處理器最大的缺陷是它們缺乏與x86的相容,而Intel為了IA-64處理器能夠更好地運作兩個朝代的軟體,它在IA-64處理器上引入了x86-to-IA-64的解碼器,這樣就能夠把x86指令翻譯為IA-64指令。這個解碼器并不是最有效率的解碼器,也不是運作x86代碼的最好途徑(最好的途徑是直接在x86處理器上運作x86代碼),是以Itanium 和Itanium2在運作x86應用程式時候的性能非常糟糕。這也成為X86-64産生的根本原因。

(4) X86-64 (AMD64 / EM64T)

AMD公司設計,可以在同一時間内處理64位的整數運算,并相容于X86-32架構。而intel也推出了支援64位的EM64T技術,再還沒被正式命為EM64T之前是IA32E,這是英特爾64位擴充技術的名字,用來差別X86指令集。Intel的EM64T支援64位sub-mode,和AMD的X86-64技術類似,應該說,這兩者都是相容x86指令集的64位微處理器架構,但EM64T與AMD64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AMD64處理器中的NX位在Intel的處理器中将沒有提供。

1.2 性能名額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鐘頻率,機關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着CPU的運作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隻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機關也是MHz。CPU的外頻決定着整塊主機闆的運作速度。在桌上型電腦中,我們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外頻都是被鎖住的)。但對于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2) 前端總線(FSB)頻率

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記憶體直接資料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資料帶寬=(總線頻率×資料位寬)/8,資料傳輸最大帶寬取決于所有同時傳輸的資料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支援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總線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資料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的差別:前端總線的速度指的是資料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機闆之間同步運作的速度。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3) 位數

位:電腦技術中采用二進制,代碼隻有“0”和“1”,其中無論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32位CPU一次隻能處理32位,也就是4個位元組的資料;而64位CPU一次就能處理64位即8個位元組的資料。

傳統32位CPU的尋址空間最大為4GB,而64位的處理器在理論上則可以達到1800萬個TB(1TB=1024GB),将能夠徹底解決32位計算系統所遇到的瓶頸現象。

(4) 緩存

CPU緩存(Cache Memory)位于CPU與記憶體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記憶體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資料是記憶體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内CPU即将通路的,當CPU調用大量資料時,就可避開記憶體直接從緩存中調用,進而加快讀取速度。緩存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記憶體速度的速度差異問題。

CPU産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4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産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制造技術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緻CPU内部半導體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內建更大的緩存,對制造技術的要求也就越高。還有最新三級緩存的要求。

(5) 多核心

多核心也指單晶片多處理器(Chip multiprocessors,CMP),其思想是将大規模并行處理器中的SMP(對稱多處理器)內建到同一晶片内,各個處理器并行執行不同的程序。多核處理器可以在處理器内部共享緩存,提高緩存使用率,同時簡化多處理器系統設計的複雜度。

(6) SMP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對稱多處理結構),是指在一個計算機上彙集了一組處理器(多CPU),各CPU之間共享記憶體子系統以及總線結構。在這種技術的支援下,一個伺服器系統可以同時運作多個處理器,并共享記憶體和其他的主機資源。像雙至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路,這是在對稱處理器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至強MP可以支援到四路,AMD Opteron可以支援1-8路)。也有少數是16路的。但是一般來講,SMP結構的機器可擴充性較差,很難做到100個以上多處理器,正常的一般是8個到16個,不過這對于多數的使用者來說已經夠用了。在高性能伺服器和工作站級主機闆架構中最為常見,像UNIX伺服器可支援最多256個CPU的系統。

1.3 CPU的廠商

(1)Intel CPU

Pentium 4等是面向PC的, Xeon、XeonMP和Itanium是面向工作站和伺服器的。Pentium 4和Xeon的最大差别是Xeon能建構多處理器系統,而P4不行。P4組建的系統中隻能用一個CPU,Xeon可以用2塊 CPU組建雙處理器系統,而Xeon MP可以用4塊以上CPU組建系統,“MP”也就是“Multi Processing Platform”(多處理器平台)。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Pentium D是英特爾公司的雙核心處理器系列之一,它把兩顆Pentium 4 Prescott核心放在同一塊晶片上,intel比較失敗的産品。

Core 2是英特爾推出的第八代x86處理器 ,它采用全新的Intel Core架構,取代Netbrust架構。Core 2也同時标志着Pentium品牌的終結。Core 2處理器擁有EM64T、虛拟化技術及Execute Disable單元。另外它也擁有LaGrande Technology、SSE4、Enhanced SpeedStep Technology及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AMT2)。

(2) AMD CPU

Opteron(皓龍)處理器主要用于伺服器上。Opteron整合了DDR SDRAM記憶體控制器,存取RAM不需使用北橋。 在一張使用多顆Opteron的主機闆上,處理器之間的溝通使用HyperTransport技術,是以用者并不會察覺一顆Opteron正存取另一顆的記憶體。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3) IBM

主要生産power處理器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2.伺服器記憶體

伺服器記憶體與普通PC記憶體在外觀和結構上沒有什麼明顯實質性的差別,主要是在記憶體上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有的技術,如ECC、ChipKill、熱插拔技術等,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和糾錯性能。普通PC機上的記憶體在伺服器上一般是不可用的,伺服器認不到的。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1)Register

Register即寄存器或目錄寄存器,在記憶體上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它了解成書的目錄,有了它,當記憶體接到讀寫指令時,會先檢索此目錄,然後再進行讀 寫操作,這将大大提高伺服器記憶體工作效率。帶有Register的記憶體一定帶Buffer,并且目前能見到的Register記憶體也都具有ECC功能。

(2)ECC

ECC記憶體即糾錯記憶體,簡單的說,其具有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功能,一般多應用在高檔台式電腦/伺服器及圖形工作站上,這将使整個電腦系統在工作時更趨于安全穩定。

(3)DDR

DDR是一種繼SDRAM後産生的記憶體技術,具有雙倍資料傳輸率之SDRAM,其資料傳輸速度為系統頻率之兩倍,由于速度增加,其傳輸效能優于傳統的SDRAM。

(4)DDR2

DDR的下一代記憶體技術,它與DDR記憶體技術最大的不同就是,DDR2記憶體擁有兩倍于DDR 記憶體預讀取能力。換句話說,DDR2記憶體每個時鐘能夠以4倍外部總線的速度讀/寫資料,并且能夠以内部控制總線4倍的速度運作。

(5)FBD

Fully-Buffer DIMM(簡稱FBD)記憶體是一種串行傳輸技術,可以提升記憶體的容量和傳輸帶寬。FBD其實就是在一個标準DDR2記憶體基礎上,增加了一枚用于資料中轉、讀寫控制的緩沖控制晶片。

(7)記憶體顆粒廠商

Samsung(南韓三星)、infineon(德國英飛淩)、Micron(美國美光)、Hynix(南韓現代)、ELPIDA(日本NEC和日立記憶體部合并的新公司)、Nanya(中國台灣南亞)。

(8)專業記憶體廠商:

Kingston(美國)、海盜船(美國)、Apacer(中國台灣)、創見(中國台灣)

3.伺服器硬碟

3.1硬碟接口

目前主要有IDE、SCSI、SATA、SAS和光纖(主要用于存儲系統)。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1)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SCSI接口具有應用範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 用率低,以及支援熱插拔等優點,是以SCSI硬碟主要應用于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scsi磁盤常見的有50針、68針、80針,80針應用的比較廣泛,目前scsi磁盤被sas磁盤取代。

(2)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序列槽硬碟,Serial ATA采用串行連接配接方式。目前SATA技術分為V1.0和V2.0兩個版本,其中V1.0不支援熱插拔技術,在V2.0規格中SATA實作了熱插拔功能。在實際操作中最好不要用熱拔插功能,因為有的不支援熱拔插。

(3) 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串行SCSI是由并行SCSI 實體存儲接口演化而來。與并行方式相比,串行方式提供更快速的通信傳輸速度以及更簡易的配置。為保護使用者投資,SAS的接口技術可以向下相容SATA。但需要注意的是,SATA系統并不相容SAS,是以SAS驅動器不能連接配接到SATA背闆上。

3.2磁盤控制器

磁盤控制器即磁盤驅動器擴充卡,是計算機與磁盤驅動器的接口裝置。通常,IDE磁盤和SATA磁盤控制器均內建在主機闆上,而SCSI磁盤和SAS磁盤控制器隻有特定的主機闆才內建,普通主機闆如需要安裝SAS或者SCSI磁盤,需要加裝相應的控制卡。 SCSI卡是SCSI控制卡的簡稱,SCSI卡工作在計算機主機闆和SCSI裝置(如SCSI硬碟、SCSI光驅、SCSI接口的掃描器)之間,SCSI卡是一種32位或64位PCI裝置,需要插在主機闆的32位或64位PCI插槽上。如果主機闆上已經內建了SCSI控制器,則沒有必要安裝SCSI卡。一塊SCSI卡由SCSI控制晶片、SCSI BIOS、内置SCSI接口、外置SCSI接口、PCI插腳和SCSI終結器六個部分構成。SCSI控制晶片相當于一塊小型CPU,有自己的指令集和緩存。

SATA磁盤控制晶片一般內建在主機闆上,常見的晶片有:Intel ICH5(R)/ICH6(R)/ICH7(R)、VIA VT8237、NVIDIA的MCP RAID和SiS964。

3.3 RAID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獨立備援磁盤陣列。簡單地解釋,就是将N台硬碟通過RAID Controller結合成虛拟單台大容量的硬碟使用,其特色是N台硬碟同時讀取速度加快及提供容錯性。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RAID0亦稱為帶區集,它是将多個磁盤并列起來,成為一個大磁盤。在存放資料時,其将資料按磁盤的個數來進行分段,然後同時将這些資料寫進這些盤中。 是以,在所有的級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0沒有備援功能,如果一個磁盤(實體)損壞,則所有的資料都會丢失。

RAID1就是鏡像。其原理為在主硬碟上存放資料的同時也在鏡像硬碟上寫一樣的資料。當主硬碟(實體)損壞時,鏡像硬碟則代替主硬碟的工作。因為有鏡像硬碟做資料備份,是以RAID1的資料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級别上來說是最好的。

RAID5 是一種存儲性能、資料安全和存儲成本兼顧的存儲解決方案。它使用的是Disk Striping(硬碟分割)技術。 RAID 5不對存儲的資料進行備份,而是把資料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資訊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盤上,并且奇偶校驗資訊和相對應的資料分别存儲于不同的磁盤 上。當RAID5的一個磁盤資料發生損壞後,利用剩下的資料和相應的奇偶校驗資訊去恢複被損壞的資料。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資料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盤空間使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資料讀取速度,隻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資訊,寫入資料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盤進行寫入操作稍慢。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RAID6,同一陣列中容許兩個硬碟同時失效(或是當一個失效後還來不及更換便有第二個失效)後.更換新硬碟時再由另兩個正常硬碟将備份的資料建立在新的硬碟中.是以至少必須具備四或四個以上硬碟才能生效.

4.伺服器主機闆

對于伺服器而言,穩定性才是首要,伺服器必須承擔長年累月高負荷的工作要求,而且不能像桌上型電腦一樣随意的重起,為了提高起可靠性普遍的做法都是部件的備援技術,而這一切的支援都落在主機闆的肩上。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下面我就來看看有關伺服器主機闆的一些 特性:

  • 首先,伺服器的可擴充性決定着它們的專用闆型為較大的ATX,EATX或WATX。
  • 中高端伺服器主機闆一般都支援多個處理器,所采用的CPU也是專用的CPU。
  • 主機闆的晶片組也是采用專用的伺服器/工作站晶片組,比方Intel E7520、ServerWorks GC-HE等等,不過像入門級的伺服器主機闆,一般都采用高端的桌上型電腦晶片組(比如Intel 875P晶片組)
  • 伺服器通常要擴充闆卡(比如如網卡,SCSI卡等),是以我們通常都會發現伺服器主機闆上會有較多的PCI、PCI-X、PCI—E插槽。
  • 伺服器主機闆同時承載了管理功能。一般都會在伺服器主機闆上內建了各種傳感器,用于檢測伺服器上的各種硬體裝置,同時配合相應管理軟體,可以遠端檢測伺服器,進而使網絡管理者對伺服器系統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
  • 在記憶體支援方面。由于伺服器要适應長時間,大流量的高速資料處理任務,是以其能支援高達十幾GB甚至幾十GB的記憶體容量,而且大多支援ECC記憶體以提高可靠性(ECC記憶體是一種具有自動糾錯功能的記憶體,由于其優越的性能使造價也相當高)。
  • 儲存設備接口方面。中高端伺服器主機闆多采用SCSI接口、SATA接口而非IDE接口,并且支援RAID方式以提高資料處理能力和資料安全性。
  • 在顯示裝置方面。伺服器與工作站有很大不同,伺服器對顯示裝置要求不高,一般多采用整合顯示卡的晶片組,例如在許多伺服器晶片組中都整合有ATI的RAGE XL顯示晶片,要求稍高點的就采用普通的AGP顯示卡。而如果是圖形工作站,那一般都是選用高端的3DLabs、ATI等顯示卡公司的專業顯示卡。
  • 在網絡接口方面。伺服器/工作站主機闆也與桌上型電腦主機闆不同,伺服器主機闆大多配備雙網卡,甚至是雙千兆網卡以滿足區域網路與Internet的不同需求。
  • 最後是伺服器的價格方面。一般桌上型電腦主機闆頂天也不過1、2千,而伺服器主機闆的價格則從1千多元的入門級産品到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高檔産品都有!

5.伺服器風扇

伺服器風扇的作用是加快散熱片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以提高散熱片和空氣的熱交換速度。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風扇作為風冷散熱器的兩大重要部件之一,它的性能的好壞往往對伺服器散熱器效果和使用壽命起着一定的決定性作用。我們在選購伺服器風扇的時候,考慮風扇的基本名額有以下幾點:

1、風扇功率

功率越大,風扇風力越強勁,散熱效果也就越好。而風扇的功率與風扇的轉速又是有直接聯系的,也就是說風扇的轉速越高,風扇也就越強勁有力。

2、風扇轉速

風扇的轉速與風扇的功率是密不可分的,轉速的大小直接影響到風扇功率的大小。風扇的轉速越高,向CPU傳送的進風量就越大,CPU獲得的冷卻效果就會越好。但是一旦風扇的轉速超過它的額定值,那麼風扇在長時間超負荷運作之下,本身産生熱量也會增高,而且時間越長産生的熱量也就越大,此時風扇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冷卻效果,反而會“火上澆油”。

另外,風扇在高速動轉過程中,可能會産生很強的噪音,時間長了可能會縮短風扇壽命;還有,較高的運轉速度需要較大的功率來提供“動力源”,而高動力源又是從主機闆和電源中的功率中獲得的,一旦超出主機闆的負荷就會引起系統的不穩定。是以,我們在選擇風扇的,同時應該平衡風扇的轉速和發熱量之間的關系,最好選擇轉速在3500轉至5200轉之間的風扇。

3、風扇材質

CPU發出熱量首先傳導到散熱片,再由風扇帶來的冷空氣吹拂而把散熱片的熱量帶走,而風扇所能傳導的熱量快慢是由組成風扇的導熱片的材質決定的,是以風扇的材料品質對熱量的傳導性能具有很大的作用,為此我們在選擇風扇時一定要注意風扇導熱片的熱傳導性能是否良好。

4、風扇噪聲

太大的噪音将會影響我們操作電腦的心情。噪音太小通常與風扇的功率有關,功率越大、轉速也就越快,此時一個負影響也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噪聲。我們在購買風扇時,一定要先試聽一下風扇的噪音,如果太大,那麼最好是不要買。如今風扇為了減輕噪聲都投入了一些設計,例如改變扇葉的角度,增加扇軸的潤滑度和穩定度等。

現在有很多便宜的風扇用的軸承都是油封的,由銅質外套和鋼制軸芯組成,長時間工作之後扇軸潤滑度不夠,風扇噪音增大、轉速減低,這很容易導緻機器過熱而出現當機現象,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把機芯燒壞。

現在有許多知名品牌的風扇開始使用滾珠軸承,這種軸承就是利用許多鋼珠來作為減少摩擦的媒體。這種滾珠風扇的特點就是風力大,壽命長、噪音小,但成本比較高,隻有高檔風扇才可能使用到它。

5、風扇排風量

風扇排風量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綜合的名額,是以我們可以這麼說排風量是衡量一個風扇性能的最直接因素。如果一個風扇可以達到5000轉/分,不過如果扇葉是扁平的話,那是不會形成任何氣流的,是以關系到散熱風扇的排風量的時候,扇葉的角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測試一個風扇排風量的方法很容易,隻要将手放在散熱片附近感受一下吹出的風的強度即可,通常品質好的風扇,即使我們在離它很遠的位置,也仍然可以感到風流,這就是散熱效果上佳的表現。

6、風扇葉片

同一風扇如果其他部分保持不變,隻将葉片由五扇葉改為七扇葉,風量變化可能不會增加多少。但是就風扇的轉速而言,七扇葉的轉速會低于五扇葉(通風量相同的情況下),相對的如果采用七扇葉風扇,軸承的磨損,漏油情況較少,風扇的壽命較長。如果五扇葉和七扇葉的轉速相同,七扇葉的通風量會更大。風扇的轉速越高,相應的壽命就越短,噪音也越大。另外,風扇的扇葉越厚,葉片斜角越大,則風壓也越大。扇葉的入口角(以45度為最大)也是決定風扇通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知道,伺服器AMD CPU的發熱量比INTEL大,但是AMD CPU所能承受的最高溫度也比INTEL高。正由于AMD CPU發熱量大,相對與AMD CPU來說,風扇散熱片底部的厚度越厚越好,而INTEL的發熱量小,散熱片的厚度可以小一些。由于散熱片的厚度要求不同,最終對風扇的要求也不同。

對于底部較厚的散熱片,它可以很快吸收到CPU的熱量,存儲的熱量也更多。為了不使CPU長期工作在高溫環境下。除了要求散熱片本身的導熱性較好以外,還需要更大的風流來吹散CPU熱量。如果要把底部的熱量吹走,就需要風扇産生足夠的風壓,能将風流吹到散熱片的底部,對流方式的散熱才能從底部開始進行。

推薦品牌:COOL MASTER、九州風神、富士康、TT

6.伺服器電源

伺服器電源就是指使用在伺服器上的電源(POWER),它和PC(個人電腦)電源一樣,都是一種開關電源。另一方面,伺服器硬體的安全以及系統的穩定,都需要一個優質的電源作保障,是以如其它伺服器專用硬體一樣,電源也要“伺服器化”!我們知道,一般普通PC的電源分為ATX和TX電源(TX電源如今已被淘汰);而伺服器電源按照标準則分為ATX和SSI電源兩種。其中ATX标準使用較為普遍,主要用于桌上型電腦、工作站和低端伺服器;而SSI适用于各種檔次的伺服器。

肝了這篇文章,我對伺服器硬體有了深刻的認識

6.1 ATX電源

ATX标準是Intel在1997年推出的一個規範,輸出功率一般在125瓦~350瓦之間。ATX電源通常采用20Pin(20針)的雙排長方形插座給主機闆供電。随着Intel推出Pentium4處理器,電源規範也由ATX修改為ATX12V,和ATX電源相比,ATX12V電源主要增加了一個4Pin的12V電源輸出端,以便更好地滿足P4處理器的供電要求 小提示:一個品質合格的電源應該通過安全和電磁方面的認證,如滿足CCEE和FCC-B等标準,這些标準的認證辨別應在電源的外表上會有所展現。

6.2 SSI電源

SSI(Server System Infrastructure)規範是Intel聯合一些主要的IA架構伺服器生産商推出的新型伺服器電源規範,SSI規範的推出是為了規範伺服器電源技術,降低開發成本,延長伺服器的使用壽命而制定的,主要包括伺服器電源規格、背闆系統規格、伺服器機箱系統規格和散熱系統規格等。它又可以細分為TPS、EPS、MPS、DPS四種子規範。

關于伺服器電源的技術名額

  • 多國認證标記:優質的電源具有FCC、美國UR和中國長城等認證标志,認證在生産流程、電磁幹擾、安全保護等方面都進行了嚴格的标準制訂,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 電壓保持時間:一般優質的電源的保持時間可以達12-18ms,確定UPS切換期間的正常供電。
  • 電磁幹擾:在國際上有FCC A和FCC B的标準,在國内也有國标A(工業級)和國标B級(家用電器級)标準,優質的電源都可以通過B級标準。
  • 電源壽命:一般電源壽命按照3-5年計算元件的可能失效周期,平均工作時間在80000-100000小時之間。

除此之外,還有電源效率、過壓保護、開機延時、噪音和濾波、瞬間反應能力等多種技術名額可循, 以充分保證伺服器電源的可靠!

關于伺服器電源的選購建議

  1. 安規認證是我們選購電源的重要名額,這應該是我們選擇電源時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它關系着我們的安全和健康。不好的電源噪聲很大,對人的身體也有影響。在這方面省下幾百塊錢是得不償失的。
  2. 在功率的選擇上,對于個人使用者來說選用300W的已經夠用,而對于伺服器來說,因為要面臨更新以及不斷增加的磁盤陣列,就需要更大的功率支援它,為此使用400W電源及以上應該才是比較合适的。

除此之外,還應考慮伺服器電源對主機闆的支援問題、是否需要備援電源以及電壓保持時間等方面。

總結

雖然目前伺服器電源存在ATX和SSI兩種标準,但是随着SSI标準的更加規範化,SSI規範更能适合伺服器的發展,以後的伺服器電源也必将采用SSI規範。而在實際選擇中,大家應按不同的應用對伺服器電源進行不同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