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作者:北青網

2022年10月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行走8000多步,可以降低6種慢性病發生風險。

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研究截圖

該研究中共納入6042名成年人,受試者平均接受了4年的身體活動監測,平均每天走7731步。其中,每日更多步數與以下6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降低最為顯著相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降低12%;

肥胖症降低11%;

2型糖尿病降低31%;

高血壓降低8%;

胃食管反流病降低8%;

重度抑郁症降低8%。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步頻快的人群,慢性病風險更低,雖然關聯的一緻性不如步數明顯。①②

愛走路、走路快的人,更健康長壽

确實,堅持健走有預防疾病的效果。

北京老年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醫師陳雪麗2021年在接受中國體育報采訪時指出,“健走可提高運動功能、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對老年人肥胖、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脂肪肝等病症有很好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也有助于降低老年癡呆症的患病風險。”③

而上了年紀仍舊可以健步如飛的人,可以說距離長壽與健康更近一步。

北京老年醫院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研究室主任宋嶽濤2015年接受北京晚報采訪時指出,健康成年人的步速大約為每秒鐘1.3-1.4米,老年人随着身體狀況的下降,步速大約在每秒鐘0.8米。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6米/秒,就可以說“走得慢”;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過了1米/秒,就算得上是走得快。④

2021年釋出的一項《湖南麻陽長壽鄉老年人長壽的體質學特征研究》就發現,湖南麻陽長壽鄉各年齡組男女老年人步行速度均顯著大于1米/秒。⑤

2016年刊發的《步速降低與老年人健康及相關狀況的關系》一文指出,步行需要在大腦運動中樞的指揮下,由多個器官和系統(骨骼肌肉、心肺系統等)的協調參與才能完成;而步速的快慢與機體肌肉的力量、平衡力、靈敏度、耐力等密切相關,是以,步速可以綜合反映老年人的健康狀況。⑥

李蔚海/攝

關于健走的“七七八八”

01七個健走要點,走出健康

(1)姿勢:在自然行走基礎上,挺胸收腹、腰背挺直、頸肩放松、下颌微微内收、平視前方。⑦為了減少膝蓋周圍的肌腱負擔,步幅不宜過大,以身高的45%至50%為佳。③

(4)速度:在走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頻率,才能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達到健身減肥效果。一般來說,男士90-130步/分鐘,女士80-120步/分鐘。⑧

(3)強度:理想的步頻以心率為170-年齡為宜⑦。一般中老年人的适宜心率大緻為每分鐘100次,40歲上下的中青年大緻為每分鐘120至130次。達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③

(4)場地:健走場地應選擇空氣良好、視野開闊、安全的場所,如操場和公園等。在塑膠道上運動,沖擊力會被塑膠吸收,借此可以保護踝關節等⑨。應避免在車流量大的馬路及人行道上健走。

(5)熱身:健走前應适度拉伸,足部有些發熱時開始加快速度。想休息的時候也不要急刹車,停下來之前就應該放緩速度。⑩如果突然停下休息,沒有慢步緩沖,也沒有拉伸和放松,不利于體内乳酸的排出,也不利于體内血液從四肢回流到大腦及其他全身重要器官,易緻頭暈眼花等腦缺血症狀和其他運動損傷。⑦

(6)裝備:選擇适合健走活動的運動鞋,要合腳、輕便(材質透氣和柔軟,走起來較輕盈),避震、防滑和穩定性要好;選擇易幹或吸汗的衣物;随身攜帶好必備藥物和飲用水等。

(7)時間:一般在早上7-9時或下午16-17時健走為宜。⑦

北京老年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醫師陳雪麗2021年在接受中國體育報采訪時提醒,老年人由于身體狀态與年輕人不同,健走時要注意速度不宜快。老年人常伴有多種基礎病,身體狀态也随增齡變化。是以,老人健走時不要與他人攀比,選擇适合自己的步速,以走路時氣息微喘但不影響說話為宜,以免引起血壓升高、膝關節損傷。④

02八個健走方法,事半功倍

(1)邊走邊敲:改善腰圍

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秘書長趙之心2011年在健康時報介紹,走路時捎帶手加些動作(比如敲帶脈),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

帶脈的位置環繞在腰間,就像是我們的腰帶。在腰兩側,有個帶脈穴(以肚臍為中心劃分一橫線,以腋下為起點劃一條豎線,兩條線的交點就是)。

如果你的肚子軟軟的,而且還有“救生圈”,走路時不妨兩隻手敲打左右兩側腰部,每天堅持半小時,保準腰圍飛速下降。⑪

(2)屈步走:幫助控糖

趙之心在2011年第十一屆北京市糖尿病患者運動會活動中分享,有糖尿病的患者,多做屈步走可幫助降糖。

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趙之心講解屈步走姿勢。牛宏超/攝

屈步走的要領就是先向前邁出一大步,然後前腿彎曲,做成弓箭步的樣子,讓大腿與地面平行,堅持一兩秒鐘,然後再往前走換另一條腿。

隻要每天堅持這樣走上5~10分鐘,大腿肌肉一定會越來越優秀,發達的肌肉就是“天然的控糖藥”,它能更好地控制血糖。⑫

(3)十點十分走:改善伏案肩頸不适

長時間處于低頭狀态,肩頸部位的肌肉持續處于緊張狀态,很容易造成肌肉疲勞,進而出現酸脹疼痛的情況。

趙之心2016年在健康時報介紹,把兩隻胳膊看做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打開到鐘表十點十分的位置上,這個動作就是“十點十分”了。就這個方法,每天堅持走200步。對于長期伏案工作和經常對着電腦的人幫助很大。⑬

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趙之心講解十點十分走。李蔚海/攝

(4)倒着走:改善腰部不适

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折磨着不少老人。河南省人民醫院康複科主任醫師錢寶延2013年在健康時報刊文建議,如果老人症狀比較輕,達不到入院治療的程度,可在家試着練習“倒着走”。

倒着走最好兩人結伴練習,一人向後退行,一人正面跟着走。但有頸椎病、血壓不穩等基礎性疾病及高齡、肢體不靈活的老人不适合練習倒行。⑭

(5)踮腳走:有益前列腺健康

天津體育學院社會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李慶雯2017年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踮着腳走,完全用前腳掌走路。此方法對于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益處,因為可以鍛煉小腿後側肌肉,有利于暢通足三陰經。⑮

(6)扭着走:改善便秘

扭着走,在走路的過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扭動。這種方式可促進排便,有效緩解便秘。

李慶雯教表示,對于腹部有“遊泳圈”的人來說,扭動的時候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因為側方肌肉用得比較多。⑮

(7)舉手走:鍛煉頸部肌肉

李慶雯教授介紹,雙手上舉,略向兩邊展開,這個健走動作可有效鍛煉頸部肌肉、緩解頸椎痛。⑯

(8)高擡腿走:鍛煉腰肌

李慶雯教授介紹,每走一步,屈膝,大腿擡平,可鍛煉腰肌,塑造臀部線條。⑯

本文綜合自:

①Master, H., Annis, J., Huang, S. et al. Association of step counts over time with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 in the All of Us Research Program. Nat Med (2022). http://doi.org/10.1038/s41591-022-02012-w

② 2022-10-23 中國循環雜志《日行8200步以上,可防多種慢病!美國研究 》

③2021-05-12中國體育報《怎樣正确健走》

④ 2016-06-26北京晚報《走路快慢可以預測壽命長短?專家:想長壽别久坐》

⑤王軍力, 吳億中, 雷鳴枝,等. 湖南麻陽長壽鄉老年人長壽的體質學特征研究[J]. 體育科技, 2021, 42(4):5.

⑥曾平, 韓怡文, 龐婧,等. 步速降低與老年人健康及相關狀況的關系[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6, 35(7):5.

⑦胡祥炬, 鐘文玲, 陳鐵晖,等. 科學健走對中老年人群身體機能及基礎慢性病名額的幹預效果[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21.

⑧2018-02-13健康時報《健步走也有規範動作》

⑨2011-07-28健康時報《步行鍛煉易犯的三個錯誤》

⑩ 2019-03-22 健康時報《健走三字訣:直、收、慢》

⑪2011-05-16健康時報《走路敲一敲,褲帶松一尺》

⑫2011-05-30健康時報《有糖尿病多做屈步走》

⑬2016-04-19健康時報《碎片時間多做微運動》

⑭2013-05-16健康時報《科學動起來》

⑮ 2017-07-25 健康時報《中國人走路最多!》

⑯2014-08-18健康時報《健步走是大衆健身第一項》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