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秘的非洲石頭城和辛巴維(威)鳥

作者:朝花夕拾的豬

在辛巴維(威)共和國境内,有石頭城遺址200多處,最大的一處在首都哈拉雷以南320千米的地方,占地面積達到7.25平方千米,人們通常稱其為“大辛巴維(威)遺址”。

辛巴維(威)是“石頭城”的意思。大辛巴維(威)遺址在丘陵地帶上,三面環山、背面是風景優美的凱爾湖。所有建築都使用長30厘米、厚10厘米的花崗岩石闆壘成,雖不用膠泥、石灰之類的黏連物,卻十分嚴整牢固,渾然一體。石頭城由三部分組成:呈現橢圓形的大圍場,呈現山頂堡壘狀的衛城,及平民區。大圍場依山而建,城牆長達420米,高10米,城内面積4600平方米。城牆的東、西、北各開一個小城門,東南牆外又加築一個與城牆平行的石牆,形成長100米、寬1米的通道。在通道的終端有一座圓錐形實心塔,塔旁長有兩棵參天的古樹,該塔據說是王室祭祀使用的“聖塔”。城中心有個半圓形内城,周長為90米左右,可能是王室最高統治者的居住場所。内外城之間有一組組的建築群,有小圍牆相連,門、柱、牆、窗都裝飾有精美的浮雕圖案,可能是後妃、王室人員起居的地方。城門和石柱頂端大多雕刻着一隻似鴿又像燕的鳥,當地人稱為“辛巴維(威)鳥”,現在已經被立為“國鳥”。

神秘的非洲石頭城和辛巴維(威)鳥

用微紅皂石雕成的辛巴維(威)鳥

出城門沿着石階可走向高度達100米的衛城。這是整個遺址的制高點。原來城堡高7.5米,底厚6米,正面有大門通向大圍場,背面是絕壁。堡内有小圍牆,将建築物分割成許多塊,其間通道多得像走迷宮,建築與雕飾之精美,并不在王城之下。

神秘的非洲石頭城和辛巴維(威)鳥

石頭城的衛城

大圍場和衛城周圍還沒有發現大型的建築物遺址,但是牆基縱橫交錯,并且留有作坊、商店、貨棧、煉鐵爐、住宅、水井、稅區、梯田等的遺迹,還發掘出中國明代的瓷器、阿拉伯的金器、印度的念珠等珍寶,這裡顯然是龐大複雜的平民生活區了。早在16世紀初,葡萄牙人侵占莫三鼻克時,就已經風聞西邊有座石頭城,但是始終不能證明。1868年,探險家亞當·論德斯進入辛巴維(威)狩獵,因為追殺一隻獅子,偶然見到了一座巨大的城堡。他持槍大膽闖進城内,發現原來是一個空蕩蕩的廢墟。

12~15世紀是辛巴維(威)文明最為繁盛的時期,像大辛巴維(威)石頭城這樣的各種居民點曾經有成百上千處之多,現在我們發現的隻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由于當時盛産黃金,加之人口過快增長,辛巴維(威)人對環境的索取嚴重超支,緻使自然資源枯竭,生存環境嚴重惡化,自然災害從天而降,辛巴維(威)文明就這樣在歐洲殖民者來到之前悄無聲息地消亡了。

1872年,德國地質學家卡爾毛赫聞訊潛入現場,被當地人捉住無功而回。1877年,他再度潛入,繪制地圖,搜刮大量文物,回國後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偉大發現”,說石頭城就是《聖經·舊約》所示的所羅門國王開采金礦的所在地。

20世紀,統治辛巴維(威)的英國殖民當局采取了保護性的措施,同時組織多批考察隊進行系統研究,終于使神秘的石頭城日漸明朗。

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初,位于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穿過撒哈拉大沙漠,定居在辛巴維(威),建立了一系列的石頭城。15世紀,歐洲人開始進入非洲南部,劫掠财富,掠奪黑人,緻使石頭城荒廢。另外的說法排除了“腓尼基人創造說”,他們認為石頭城是歐洲人建立的,或是由另外的“優秀”民族來指導非洲人民建的。這外來民族可能是“天外來客”,即來自于地球以外的外星人。

現代以來,運用放射性碳法測定石頭城及其出土物,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考古論證,已經基本否定了某些西方學者的偏見。石頭城最晚至公元5世紀時才有人類定居,公元10~11世紀時成為鐵器時代一個部落的大聚合點,13世紀時發展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心。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是“辛巴維(威)鳥”石雕,因為這鳥是辛巴維(威)一個部落世代崇拜的圖騰,并且至今那裡的許多居民仍信奉着。此外,王城與衛城分離,政權與宗教分離,是非洲中部的典型習俗,并沒有什麼外來的影響包含在内。特别是辛巴維(威)全國7個省的調查顯示,民間口頭傳說中,确有一個擅長片石砌牆的部族。在11世紀這個部族建立了馬卡蘭加王國,定都于大辛巴維(威)遺址,開始營建都城。後來這裡又被莫諾莫塔帕王國取代了,該國繼續擴大都城,15世紀進入極盛期。那麼,石頭城是“土産”的事實,已經是肯定的了。

神秘的非洲石頭城和辛巴維(威)鳥

大辛巴維(威)遺址俯瞰圖這座遺址是非洲南部最具特色的民族建築之一。它的發現證明了南部非洲确有較為先進的古代文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