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全媒+丨智能巡檢、智慧施工、智控工廠……記者實地探訪“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成效

作者:新華網

11月19日至21日,工信部和湖北省聯合舉辦的2022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武漢舉行。大會釋出的資料顯示,目前全國“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超過4000個,已形成包括遠端裝置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無人智能巡檢等在内的一大批典型應用實踐。

智能巡檢、智慧施工、智控工廠……近日,記者通過探訪一批典型案例,實地感覺“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帶來的變化和成效。

智能巡檢

通過聲音檢測發現工廠裝置故障、遠距離氣體洩漏檢測……2022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成果展上,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多個創新成果。

新華全媒+丨智能巡檢、智慧施工、智控工廠……記者實地探訪“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成效

科大訊飛展示的訊飛聲學成像儀應用場景。(受訪者供圖)

“以往的工業場景中,裝置故障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靠耳朵去聽,現在借助這台裝置可精準定位40米内的聲音,能有效檢測出超人耳範圍的異響和氣體洩漏。”科大訊飛展台前,從業人員向記者介紹了一款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手持式一體化裝置——訊飛聲學成像儀。

“這款儀器有‘順風耳’。”科大訊飛股份有限董事長劉慶峰說,“發生氣體洩漏時,洩漏點會因為渦流而産生超音波,這些原本人耳聽不到的聲波,會以圖像的形式呈現在聲學成像儀的顯示屏上,氣體洩漏位置一目了然。”

據介紹,這款儀器已在三峽電廠、葛洲壩電廠及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多處變電站應用,先後檢測出裝置局部放電、氣體洩漏等狀況。“與人工相比,異常檢測效率和品質大幅提高,可節省60%以上的人力。”劉慶峰告訴記者。

智慧施工

目前,107國道武漢市東西湖段正在進行快速化更新改造,負責工程建設的中建三局一公司為此建起了一個特别的橋梁預制構件場。

走進構件場,機器轟鳴陣陣,鋼筋加工場、混凝土攪拌站、預制箱梁生産線等區域映入眼簾,幾名勞工坐在操控間。預制梁就像一座“小型飛船”,在勞工的操控下,穩穩地落到裝置架上。

新華全媒+丨智能巡檢、智慧施工、智控工廠……記者實地探訪“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成效

橋梁預制構件場内,預制梁被吊裝至裝置架上。(受訪者供圖)

“與效率低、占地大、成本高的傳統構件場相比,這個構件場通過數字化、資訊化技術進行全生産要素管理。”從業人員介紹道,“構件預制過程中的資料被實時同步至網絡,‘中樞大腦’彙總分析後,動态優化預制構件的生産和質控,施工得以科學快速推進。”

該預制構件場項目經理劉倫表示,構件場日均可生産4榀箱梁,較傳統預制場減少用地1.92萬平方米,減少人力投入約40%,綜合節省成本500餘萬元。

智控工廠

煉油廠區實作資料接入無線化、綜合管理內建化、生産方式無人化;化工園區實作智能預警和故障定位分析……華中地區最大的煉油化工生産基地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日前建成了5G+智能化工廠。

“我們的石化裝置投産較早,但同樣用上了5G+網際網路技術。”中韓石化資訊中心主任張斌說,“以前施工需要視訊錄像,傳送後再分析監測,花費時間長、成本高,如今采用5G新智能專享網絡體系,可實時同步資訊,不僅節約了成本,還為移動作業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新華全媒+丨智能巡檢、智慧施工、智控工廠……記者實地探訪“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成效

中韓石化廠區中心控制室操作人員正在操作DCS監控。(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中韓石化廠區看到,勞工在排程員的指揮下,通過AR頭盔與排程中心遠端互聯,完成電氣倒閘。與此同時,後端人員通過實時音視訊、資料分享等功能,遠端協助操作工處理疑難問題。

資料顯示,通過5G專網技術,該煉油片區9萬多台裝置實作了監控分級評估,建立了綜合監測應用,DCS(分散控制系統)時平均報警數從2009年的50次左右下降到目前的6次左右,無效報警降低了88%。(記者徐海波、龔聯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