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制造業工廠提升生産效率的方法解析

作者:企業管理那點事兒

《目錄》

一、基本概念

1、生産效率的定義

2、生産效率的計算公式

3、提升生産效率的總體理念

二、提升生産效率的總體思路(共分六大類)

三、提升生産效率的現場管理方法

四、八大法寶提升工廠中的房間生産效率

五、嚴格執行SOP(标準作業程式),提升生産效率

六、小批量制造企業生産效率如何提高?

(正文)

一、基本概念

1、生産效率的定義:生産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情況下,制程的實際産出與最大産出兩者間的比率。可反映出達成最大産出、預定目标或是最佳營運服務的程度。亦可衡量經濟個體在産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潤等目标下的績效。

2、計算公式:生産效率=(實際産量×标準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産工時+加班工時]

(1)實際産量:生産部、财務計算生産效率/生産力時以實際入庫量計算;

(2)标準工時:指在正常情況下,從零件到成品直接影響成品完成的有效動作時間,其包含直接工時與間接工時。即加工每件(套)産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業時間的總和。

Δ标準工時制定方法:對現有各個工位(熟練勞工)所有的有效工作時間進行測定,把所有組成産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時,考慮工廠中的房間生産的均衡程度、環境對勞工的影響、以及勞工的疲勞生産資訊等因素後,計算得到标準工時。

Δ備注:直接工時:指直接作業的人員作業工時;間接工時:指對現場直接作業勞工進行必需的管理和輔助作業的人員,根據現工廠中的房間管理組織的特點,工廠中的房間除主任和直接作業人員外産生的工時;

(3)擋産工時:因外部門或受客觀條件影響造成停線或返工工時;

(4)加班工時:為增加産量而延長的工作時間;

3、提升生産效率的總體理念

(1)提高生産,制度先行。首先,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生産制度,以確定生産有章可循。

(2)生産狀況,定期回報于相關部門,由相關部門及時了解并快速調整生産計劃。可以通過工作結果定期回報機制進行保證落實。

(3)對人對事,獎罰分明。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生産效率高的員工理應獲得應有的獎勵。在一些公司存在這樣的現象,業績好的員工要承擔更多的工作,而業績差的員工反而承擔較少工作或較容易的工作,這樣肯定會打擊優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工具與技術,雙重優化。為員工提高生産效率提供客觀條件:工裝夾具。即便是一流的員工,沒有必要的工裝夾具,也難以達到高效率。

(5)激發員工幹勁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人力資源。隻有這個資源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應充分挖掘它、利用它,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用。身為主管,如果你了解了員工的本性,也就知道如何有效激勵他們。隻有這樣,才能幫助你更快走入他們的心靈,上司他們,開發他們。

(6)增強團隊凝聚力團隊的凝聚力對于團隊行為、團隊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團隊關系融洽,凝聚力強,能順利完成任務;有的團隊成員互相摩擦,關系緊張,凝聚力弱,不利于群體任務的完成。同時要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交往和意見溝通,增進互相了解與友誼,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提高團隊的戰鬥力。

(7)建立一支專業化的IE隊伍,進行工作研究和方法研究,能提高效率40%左右。

二、提升生産效率的總體思路(共分六大類)

(一)提高員工的士氣

員工是每台機器的直接創造者,是直接影響機關産出量的重要因素,是以,做為管理者如何尊重員工、用好員工,進而達到提升效率之目的。

提高員工的士氣要利用好兩個途徑:

一是開好早會: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個融洽的早會,适當的激勵,能使每個人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

二是讓員工參與管理:員工是直接作業者,全員品管、全員齊心合力;管理的公開化(資金、管理計劃、工作重點、績效考核);鼓勵員工參與産量的時段管理,讓每位員工知道每個時段他們努力的成績;鼓勵員工與員工融洽的關系;工作與生活要勞逸結合;最大限度的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二)減少浪費

(三)提高直通率:提升直通率,使機關産出量提升。

(四)生産線瓶頸問題解決

(五)強化員工作業技能教育訓練

通過教育訓練,增強作業技能及作業經驗,增加員工舉一反三的能力,以減少效率浪費;持續有計劃的教育訓練,提高全體員工素質。

(六)裝置自動化

裝置自動化的提升,能直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效率。

三、提升生産效率的現場管理方法

(一)均衡生産,排程有序

⒈配合公司,根據廠部下達的生産任務名額,結合本部的生産實力,具體組織生産計劃的實施工作。

⒉負責實施上級下達的生産任務名額,貫徹落實緻班組。

⒊制定和執行現場作業标準及工藝流程,進而使生産的産品,按照客戶的需要進行,保證進度和品質。

⒋按照生産能力及客戶訂單交期,實作全面均衡有節奏的生産。

(二)産品品質控制有力

⒈生産現場生産負責人(廠長)接單後,先組織各組現場管理人員,分析該型号産品的技術工藝特點,仔細閱讀制造技術單的制作要求。

⒉生産現場品質負責人組織質檢員依據技術圖紙檔案制定産品品質标準,編制産品品質檢驗标準書。

⒊現場生産、品質、技術工藝負責人對一線生産員工輔導到位,嚴格要求員工按照作業指導書及圖紙檔案進行加工生産;要求組長、質檢人員進行巡檢和在制品抽檢。

4.各型産品在上線生産前,有關現場管理人員應組織本班組員工開生産例會或早會,對該款産品做詳細的說明,并将技術部提供的圖紙、樣品、作業指導書及品質檢驗标準書放置在生産現場,供生産員工及時參閱。

5.生産廠長必須組織督促各現場管理者将品質問題解決于工位之上,降低産品的返工率,進而保證産品品質。

(三)定員定額、先進合理

生産廠長可根據廠部下達的生産任務名額(或訂單),根據客戶對産品的品質要求水準,結合自身對工廠中的房間各班的了解情況,進行合理的配置設定到位,并固定人員生産,督促日産進度及現場收尾工作。

(四)原輔材料,供應及時

⒈生産廠長必需及時追蹤生産所需的原輔材料,如有需上報解決的問題應及時上報處理。

⒉組織工廠中的房間各有關人員做好一切産前準備工作:如生産裝置的配置,有關人員的調配,有關工具的搭配等。

(五)紀律嚴明、考核嚴格

⒈嚴格執行廠部的各項規章制度,嚴守管理制度,對違反本廠管理制度人員,視情節輕重,按規章制度有關條款予以處罰。

⒉督促每位員工準時上下班,做好工廠中的房間有關人員的考勤制度。

⒊對考勤制度做到公正、公平,以理服人,以事實為根據。

(六)裝置完好,運轉正常

⒈督促各組員工負責保養好各自的機台裝置,做到“誰使用—誰保管—誰使用”。

⒉督促有關人員定期對生産裝置進行檢修、調整、維護和保養。

⒊督促各組員工每天上班清潔機台,檢查自用裝置是否完好,出現異常及時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以保機台運作正常。

(七)安全第一,消除隐患

⒈做好防火、防盜等安全工作,做到安全第一。

⒉做好安全生産消防等方面的宣傳工作。

⒊嚴禁一切危險品(易燃品)進入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工廠中的房間内杜絕吸煙。

⒋生産廠長每天下班前需督促有關人員檢查工廠中的房間每個角落,做好安全檢查工作。

⒌下班後督促各有關人員關閉好門窗,大門上鎖前務必檢查各門窗是否有關閉妥當,清理工廠中的房間所有人員,關閉工廠中的房間所有電路。

(八)堆放整齊,文明生産

⒈物料、工夾具、工裝等定位放置,排放整齊,不準随意擺放、挪動或調換。

2.半成品、成品要擺放整齊,不能落地,不合格品隔離并加以辨別,防止機器漏油造成污漬。

3.保證生産現場的環境衛生清潔,督促有關人員每天打掃生産現場,督促各組員工保持環境衛生。

4.督促有關人員定期擦洗門窗、現場地面及各生産備用工夾具。

(九)原始記錄—齊全、準确、及時、明白。

⒈現場管理人員保管好所有的生産資料,每天彙總各組上交的《生産日報表》、《質檢記錄》,及各項報告按時上報廠長處。

2.落實有關呈上的報告及《生産日報表》、《質檢記錄》是否準确實際和在看闆上公示。

3.每天下班前處理好當天的日常事務。

4.負責工廠中的房間生産數量收發一緻,及時處理好工廠中的房間與各有關部門的交接手續。

(十)士氣高漲,協調一緻

⒈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及激勵機制,以達到充分發揮員工及有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産工作氣氛,使生産線員工士氣高漲。

⒊協調各班組的生産配置設定恰到好處。根據各生産人員的技能水準,結合各方面因素,進行合理的工作配置設定。

⒋生産廠長要督促各班組按時完成當日的生産計劃名額。

⒌品質負責人要督促質檢員檢驗完當日完工的成品,填寫每日《檢驗記錄》。

四、八大法寶提升工廠中的房間生産效率

(一)健全的生産營運體系—穩住陣腳確定效率

不管是制度還是流程,必須透明化、可視化、标準化、安定化,才會起到好的效果。

(二)知己知彼,目标明确,提升效率

生産現場所謂的浪費,就是降低生産效率的各種要素。按照精益生産七大浪費的訓示方向對現場進行診斷,确立生産效率損失的真正原因。

精益生産七大浪費是:

1、等待的浪費

2、搬運的浪費

3、不良的浪費

4、動作的浪費

5、加工本身的浪費

6、庫存的浪費

7、生産過多的浪費。

(三)運用現場迅速改善手法,進行源流管理,提升效率

現場迅速改善手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運用IE改善手法四大原則(ECRS):剔除、取消、重排或取代、簡化

E:排除(Eliminate):除掉不必要的步驟和重複步驟;

C:合并(Combine):和别的作業合并一起進行,省去浪費;

R:重排(Rearrange):改變作業的順序,省去浪費;

S:簡化(Simplify):使作業簡單化,改善細微順序來省去浪費。

2、五五法進行源流管理。

所謂五五法即5×5W1H(5×5何法)。

Δ 5W是指:where何處,在什麼地方—空間;

when何時,在什麼時候—時間;

what何者,是什麼東西/事—生産對象;

who何人,是什麼人做/生産主體;

why為何,為什麼如此?

這五個字母之開頭都是由“w”開始,是以稱之為“5W”;

Δ 1H是指how如何,怎麼做的?這個英文字母是由“H”開頭,是以稱之為“1H”;

Δ 5×是5次,表示對問題的質疑不要隻問一次而要多問幾次,不是剛好隻問5次,可多亦可少。

5W1H是一個探讨問題的技巧,“5×”是告訴同樣的“5w1h”最好要“多問幾次”才好,才能将問題的症結所在發掘出來。

(四)讓計劃做到充分的論證,降低計劃性損失提升效率

計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過程,是改革創新的過程;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到充分的論證,才能防範于未然。

計劃是連通團隊的關鍵,計劃是行向目标的諾言,計劃是交流溝通的工具,計劃是實作成功的保證,通過産銷會議:確定生産與銷售密切的配合,使産品的品質、産能等不斷的提高,以最合理的生産效率,獲得最大的效益。

(五)運用合理的采購機制,確定雙方共存共榮意識,以提升生産效率

現代雙赢模式:對供應商予以協助,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改進品質、加快産品開發進展;建立互信關系,共同提高效率,建立和供應商的長期夥伴關系。

1、對于不同的供應商要做好考核區分等級,前提是建立适用的評價機制。

2、對不同結果的供應商給予不同的激勵措施

(六)物料及生産進度控制及時到位,避免等待浪費提升效率

生産部門自接單後,要動員全體人員對所安排的計劃全力完成;各相關部門主動、積極配合,共同完成所有計劃。

(七)運用績效名額改善法,以評估企業體質及提升生産效率

采用精益生産方式,縮短交期時間,減少浪費,使品質、産量和效率都上一個新的台階。

評估衡量生産效率的相關名額如下:

1、DTD(從原材料到廠至産品出貨時間的核算)

2、一次交檢合格率

3、裝置綜合效率

4、生産排程達标率

(八)運用合理之生産營運績效(激勵制度合理化),以激勵士氣提升效率。

五、嚴格執行SOP(标準作業程式),提升生産效率。

(一)改善員工的作業習慣

1、保持良好坐姿,使身體與工作台結合的更合理,有利于作業。

2、在生産過程中盡量使用雙手從事生産工作。

3、操作範圍内,盡量保持短距離移動,以提高時間使用率。

4、提高員工生産技能(進行時段教育訓練和技能考核)。

(二)合理配置設定工作場所 注意原材料擺放位置

1、手和手臂的運動途徑應在正常工作區域内(正常坐姿情況下,手能夠觸及到的範圍)。

2、必須用眼睛注意的工作,應保證有正常視野,能夠看清作業點的狀況。

3、工具和材料應置于固定位置,友善一次拿得到。也可将最常用、重複使用率高的材料放置就近處,按照材料裝配順序依次擺放。

(三)工具和裝置

1、工具和裝置應放置在随手即可拿到的地方。

2、設計和使用簡單的輔助工具或工裝,使生産更順利、更合理,友善作業。

(四)材料搬運

1、為友善取拿,事先要有良好的設計。

2、可考慮安排依重力原理設計一些工裝将材料送往使用地點。

3、預置和分類标明下一工序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五)節省時間

1、工作時應精神集中,這樣既能改善人工的遲疑或暫時停止的問題。同時還可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2、對我們工作時的動作進行分析,哪些動作是必須的,哪些動作是可以合并的,這樣既能減少步驟,又能縮短時間。

(六)鼓勵員工自檢與互檢

“品質是制造出來的”—要落實到執行層面。

1、員工在生産過程中要做好自檢,确認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品質;确認本工序加工的技術、工藝要求和加工品質;确認傳遞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品質。

2、員工互檢,可以設計以下兩條品質管理制度:

①下遊工序有權對上遊工序進行指數索賠

當第一道工序給第二道工序提供産品的時候,如果第二道工序檢測出存在不良産品,比如提供10個産品,被第二道工序檢出來9個是合格的,1個不合格,那麼,第二道工序有權對上遊工序進行指數索賠。這裡的索賠指數相當驚人,是成幾何數遞增的。

②下遊工序未檢查出不良品的,要有相應的處罰

在第一道工序給第二道工序提供産品之後,如果第二道工序沒有檢出已經存在的不良品,而流到第三道工序去了,第三道工序就要扣第二道工序的獎金……

通過設計一系列制度,讓員工做好自檢與互檢,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削減品質檢驗員。

(七)建立靈活的生産組織體系

(1)建立靈活的生産組織體系,在保證品質良好地完成生産任務的前提下,使全體人員得到以發展。

(2)生産組織的職能将總體任務配置設定給每一個機關或個人,并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關系。

(3)按生産流程圖排工位,依據作業時間量決定間距及複雜性,配置指導書工位,做好材料的投入、不良品的辨別、工具-夾具-儀器裝置的放置工位。

(4)确定工位平衡與流水線的順暢,依據熟練程度合理安排員工,使生産線不堆料,留出一定的空間,這樣就不會有的人忙死,有的人空閑,就不會導緻漏作業。

(5)人員工位頂替,合理配置設定個人特長,對員工的技能水準心中有數。

(6)注重管理新員工,指定負責指導的專門人員,并明确責任,定時檢查、确認。

(7)确定有效生産能力與資格管理,設計員工晉升發展通道。

(8)工作權限要明确:員工(完成任務,報告問題)-組長(執行任務,處理問題,報告結果)-班長(執行計劃,報告生産,處理問題)-主任(監察執行,總結計劃,上報成果)。

(9)培養多能工,差別員工強項,注意栽培和使用以及充員,在平時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

(八)為了達成計劃并增産,管理人員應注意以下事項:

1、生産前準備工作要充分(人員,機器,裝置,材料,工藝,現場)。

2、控制拉速得當,保持人員作業時有适度的緊迫感,不要松懈。

3、及時确認産量,并填寫看闆。

4、控制不良品,及時糾正,糾正無效後停止工作,另找适宜人或尋找正确途徑操作。

5、來料不良品以及産生的不良品要及時确認退料、補料、換料。

六、小批量制造企業生産效率如何提高?

本文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建構合理的薪酬機制激發職工積極性

具體實施措施如下(參考使用):

首先對工廠中的房間所有工作建立細化的标準,并按标準及工作流程将其分解為不同的基本工作單元,每個工作單元都有具體的操作規範、品質要求和相應的薪酬标準。職工依據工作實際,能夠對自己當天或當月的收入進行清晰的計算,這使得職工由“為公司工作”轉變為“為自己工作”,并産生非常強烈的多擷取工作單元配置設定任務的意願,進而充分激發了工廠中的房間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其次是選擇班長工作不脫産,其收入與本班組的平均工資完全挂鈎的薪酬配置設定形式。

(二)優化供應鍊管理確定生産流暢高效

(1)保證供應鍊順暢的第一要素是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要重視與供應商的合作,比如:給予供應商合理的采購價格并按時付款,可以有力促進供應商長期穩定及時的供貨意願;可以保證原材料的品質持續穩定、改善和提高,進而減少了因材料品質帶來的返工。

(2)在優化供應鍊管理工作方面,開展貼近零庫存管理、準時化采購、準時化到貨、準時化配貨與準時化生産等精益生産管理活動。

(3)在物資内部流轉上,結合企業現狀可以将訂貨單、報檢單、入庫單、對賬單進行簡化實作“四單合一”。并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内在各流程實作“單向流轉”,可以使各流程工作時間和物資在内部流轉時間大幅減少,工廠中的房間生産也變得更加順暢,能極大地提高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的整體工作效率。

(三)積極開展技術革新與工藝改進

設計與工藝改進對提高勞工整體生産效率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技術進步是提高勞工工作效率的技術支撐,它直接帶來了勞動手段和生産方法的改進,使得勞工工作效率得到持續不斷的大幅提升。

制造型企業在技術設計與改進上,應注重簡化複雜生産操作,減少零部件及特殊部件的數量,提高部件的通用性和代用率,同時,必須要深入推進産品标準化和子產品化工作,簡化生産制造流程。在工藝管理與改進上,要對工藝流程全面分析,對生産沒有産生增值的工序要取消,不合理的要進行合并和簡化,通過改進工藝充分挖掘生産潛力。

(四)推進工裝與工具的持續改進

工裝工具的設計與改進對提高工廠中的房間勞工的作業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它們的廣泛應用,大力消除勞工在生産過程中的低效勞動,以達到減少勞動時間或降低勞動量的目的,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時也能夠極大地鼓舞士氣并提高他們的勞動意願。

運用工裝工具可以改善并優化生産流程,完善工藝水準,有效提高勞工的工作效率。是以企業應大力開展工裝工具的設計、改進和持續改善工作。

首先,要求企業的工藝技術人員必須要經常深入到生産一線,主動對生産全過程進行分析分解,設計和改進工裝工具。

其次,要走群衆路線,由于工裝工具的改善主要源自于生産的實踐,很多是來自于有思想、有想法的一線職工,企業應通過合理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和發揮一線勞工的主觀積極性、創造性和群體智慧,讓他們能夠主動為公司獻計獻策,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和建議,以最終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五)理順工廠中的房間管理,凝聚員工智慧

工廠中的房間是企業直接從事産品生産制造的部門,是整個企業生産的重心,工廠中的房間管理水準直接會影響到勞工工作效率的高低。

為了更好地提高勞工的工作效率,工廠中的房間主管與班組長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準,做好帶頭示範作用,要使職工的思想、價值觀與公司高度統一;

其次,工廠中的房間要根據生産計劃的要求,加強作業人員和生産任務的統籌合理安排。在生産管理控制上,工廠中的房間應根據生産流程和工序進行合理配置,形成互相銜接的生産線;

第三,工廠中的房間應發揮勞工集體智慧,運用有效手段,鼓勵他們建言獻策;

第四,工廠中的房間應加強班組建設、積極培養和發揮班組長的管理能力,每年對班長和骨幹進行輪崗學習,班組内小工序也要進行正常輪崗,使得在生産中能夠快速有效地進行人員調整,生産過程更加具有彈性和柔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工廠中的房間的整體效能。

第五、在生産管理方面,工廠中的房間要始終紮實推進精益化生産模式思想,運用各種績效、激勵及考核措施,并通過如技術比武、合理化建議、持續教育訓練等各種活動對生産工作進行持續改善,以達到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如何提高勞工的工作生産效率,除了本文所提到的績效機制、優化供應鍊管理、技術工藝進步、工裝工具改進等硬性名額因素外,也需要考慮許多與人性相關的軟性名額,比如:企業文化的激勵與導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信任、勞工對榮譽感和自我價值實作的需求、工作環境對作業人員的影響等。

總之,提高勞工的工作生産效率是一個長期、綜合、持續的過程。企業隻有不斷地提高管理水準充分挖掘勞工的潛能,并切實注重“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内心需求,才能不斷地提高勞工的工作生産效率,并提高企業的競争優勢。

(全文完)

編輯創作:資深企業管理咨詢師 張骥老師

專注企業管理改善與變革,貼心服務實體經濟,現場咨詢、輔導與教育訓練,助力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