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作者:裝甲鏟史官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太平洋戰争可謂是航空母艦之戰,航空母艦取代重炮的戰列艦成為海上戰場上最具決定性的武器,即便是"大河"戰列艦等巨型火炮的堅固裝甲,最終也無助于美國軍艦飛機的一輪風暴之下, 埋在海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艦載飛機和岸基飛機攻擊艦主要依靠空氣炸彈和空中魚雷,因為魚雷攻擊目标水線的船體,會直接破壞船體的水密性和平衡性,造成傾覆的毀滅性後果,人們普遍認為空中魚雷比炸彈更具殺傷力。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皇家海軍的杜鵑魚雷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投射空中魚雷。

航空魚雷在二戰時期絕對是尖端的軍事技術,盡管魚雷武器已經發明了半個多世紀,但隻有少數國家(即使是現在,甚至比擁有飛彈技術的國家還要少)能夠研制和裝備空中魚雷,隻有英國、美國和日本等海軍強國未能克服空中魚雷的困難,不得不求助于盟國。 日本和意大利。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一幅描繪英國"箭魚"魚雷飛機于 1941 年 5 月對德國軍艦俾斯麥号進行空襲的畫作。

從技術上講,空中魚雷比海軍魚雷更難,因為它們在使用和技術要求方面要求更高。與普通魚雷不同,空中魚雷是從高速飛機發射的,通常從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的空中進入大海,不僅要考慮魚雷在水中的操作,還要考慮到在空中的飛行姿勢,還要在進入水中的那一刻承受猛烈的沖擊, 受慣性和重力雙重沖擊作用,俯沖後水深大于船用魚雷,要承受較大的水壓,是以空氣魚雷必須具有更強的結構和更有效的姿态控制,還有更多的技術挑戰需要解決。日本和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擁有最高水準的空中魚雷,它們都裝備了航空魚雷,即91型魚雷和Mk 13魚雷,這兩種魚雷在成熟之前都經過了反複改進,并在戰鬥中取得了顯着的成就,這将在下面解釋。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He 111轟炸機的魚雷攻擊畫。

九十一枚空中魚雷

日本航空魚雷的發展始于1923年,當時海軍艦艇的政治部成員程正二号上尉赴英國學習魚雷技術,回國後送出了詳細的技術報告,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以程宇上尉為首的技術小組,1928年開始研制國産航空魚雷, 經過幾年的攻擊,在1931年,形成并生産了命名為91型魚雷,即在太平洋戰争爆發前的第一個十年中,日本海軍正式列出了這種攻擊武器。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儲存到今天的91型航空魚雷實體,1931年,生産刻闆印象。

91型空中魚雷的直徑為450毫米,長度為5.27米,重量為784公斤,一個戰鬥部門裝載了149.5公斤,由8缸星形活塞發動機驅動,在42節時射程為2000米,也可以調節到36節的低速,射程擴大到3000米。但是,早期型号的91型魚雷并沒有達到真正的實用性,存在結構脆弱、可靠性差等問題,上市後一直處于并排變化的狀态,事實上,改進工作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由于性能限制,91魚雷最初隻在低空和低速下投射,但日本海軍的早期攻擊機是低速和低空,性能良好的雙翼飛機,被認為是優秀的空射魚雷平台。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日本海軍13型攻擊機投擲91型空中魚雷。

随着更快的攻擊機的出現,空中魚雷的性能需要相應地提高,并且可以在更高的高度和更快的速度下投射。1936年,海軍航空技術廠設計了一種木制穩定器機翼,安裝在魚雷的尾部,以提高在空中的穩定性,當魚雷進入水中時,穩定器機翼會在撞擊下自行脫落。這種穩定器機翼在日本海軍内部被稱為"箱闆",根據所使用的飛機類型(單發艦艇攻擊或雙發對地攻擊)分為交叉和箱形。帶有架構闆的魚雷被稱為91型更換型,之後架構闆穩定翼成為各種變體的标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文學和電影作品都認為木制穩定機翼是日本魚雷在珍珠港襲擊期間在淺水區發射的原因,這是一個普遍的錯誤,其作用隻是改善飛行姿勢的穩定性,并将水取出, 縮短魚雷沉降深度沒有明顯效果。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91型空中魚雷的木制穩定機翼複制品,被日本海軍稱為"箱闆"。

對1938年91型變種ii的改進是加強地雷結構,延長雷電和将負載增加到204公斤,盡管最重要的改進發生在太平洋戰争前夕。在試驗中,日本海軍發現,在投射速度超過330公裡/小時後,魚雷故障率顯著增加,進入水中後,經過廣泛觀察,出現了俯沖過深、螺旋槳損壞、偏轉、倒航甚至自爆等問題,結論是魚雷高速翻滾是由側傾引起的, 這在當時被認為是非常困難的,并且由于日本海軍正在努力開發空射氧氣魚雷(94枚魚雷),對91型魚雷的改進已經停滞不前。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91型改裝的2型魚雷配備了側傾穩定器,提高了魚雷的姿态控制,實作了淺雷擊。

然而,94型魚雷的研制未能取得進展,而珍珠港行動急需淺水魚雷,海軍航空技術廠隻能進行緊急攻擊,1941年8月研制出滾輪穩定器,這是一種由陀螺儀和氣閥組成的精密儀器,通過改變感覺姿勢來操縱安裝在水雷體後部的穩定方向舵進行調節, 使魚雷保持穩定的姿态,還能在空中和水下發揮作用,不僅提高了魚雷的操作穩定性,而且将沉降深度從60米降低到20米,再加上精銳飛行員的超低空飛行,沉降深度可以控制在10米, 進而實作淺層雷擊,這就是珍珠港淺層魚雷的真相。戰争爆發前,三菱長崎軍工廠争先恐後地生産了100枚裝有滾輪穩定器的91型改裝魚雷,成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頭号殺手!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最著名的91式空中魚雷圖像,一種改裝的2型魚雷,在撞擊珍珠港之前放置在車城号的甲闆上。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裝載了91型空中魚雷的97型艦艇攻擊從航空母艦的甲闆上起飛。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在珍珠港曆史博物館展出的日本97号船的殘骸及其主要武器:91型魚雷和800公斤穿甲彈。

1942年投入使用的91型改裝3型魚雷,內建了木架構闆和滾輪穩定器,将雷力增加到235公斤,增加了威力,重量增加到848公斤,成為戰争中最常用的空中魚雷,并在印度洋戰等各種海戰中給盟軍艦艇造成了重大傷亡, 珊瑚海戰、中途島海戰、南太平洋海戰等由于航空氧氣魚雷已經無法定型,日本海軍隻能在91型三種改型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并引入了多種改裝,如加強雷電的結構,使用新的架構闆,增加用藥量等,最終91型改裝的五型裝載量增加到420公斤, 重量增加到1080公斤,但航程速度降低到1500米/41節。然而,到戰争結束時,美軍已經掌握了戰場空中力量,日軍飛機執行雷擊任務的成功率幾乎為零,91型空中魚雷基本上失去了發揮的機會。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塗漆:97艦用91型空中魚雷攻擊,這是戰争初期太平洋戰場上最強大的武器組合。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1945年2月,日本海軍岸基空軍的地勤人員安裝了一枚91型魚雷進行對地攻擊,此時雷擊任務的成功率幾乎為零。

Mk 13空中魚雷

美國海軍早在1920年就開始測試空射魚雷,其中第一枚魚雷由該艦的450毫米Mk 7魚雷改裝。1925年,美國海軍啟動了G-6計劃,研制特種航空魚雷,但由于海航部隊偏愛更精确的俯沖轟炸,對空中魚雷攻擊的期望很低,研發工作斷斷續續,直到1932年首次試射,最後在1938年正式服役,命名為Mk 13魚雷,它也是美國海軍第一枚專門設計的空中魚雷。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美國海軍早期空投魚雷試驗的照片,使用Mk 7魚雷的修改版本。

Mk 13與同一代航空魚雷等國家有很大不同,不是主流的450毫米口徑,而是選擇了比該艦的魚雷多的570毫米口徑,初始型号長度僅為4.089米,形狀又厚又短,重量884公斤,雷裝182公斤TNT,速度隻有30節, 但射程可達5210米!早期生産的Mk 13魚雷,與同期美國海軍魚雷一樣,存在嚴重的技術缺陷,可靠性極低,隻能在海拔20米以下、速度低于200公裡/小時的情況下發射,入水後難以正常啟動或航行,在1941年7月的VT-6演習中,中隊預計有10枚魚雷, 隻有1次正常操作,5次跑掉,4次直接下級!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美國海軍Mk 14魚雷(上圖)與Mk 13空中魚雷(下圖)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又短又粗。

太平洋戰争爆發時,Mk 13魚雷除了射程外,其他作戰名額和實際性能都遠遠低于對手的91型魚雷,再加上美國海軍強調的低空低速雷戰術,使得初戰初美軍空魚雷的攻擊隻能用悲慘的術語來形容, 特别是在中途島海戰中,51架魚雷機被擊落,但連一枚魚雷都沒有擊中,被俯沖轟炸機全部擊落4艘日本航空母艦!甚至到1943年,Mk 13魚雷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1943年中期的一項調查顯示,以280公裡/小時以上的速度投擲的105枚魚雷中有36%未能啟動,20%沉沒,20%有偏航,18%有深度不對中,2%在水面上滑動, 隻有31%的故障率正常,故障率已達到100%!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美國海軍TBD魚雷飛機正在進行戰前水雷訓練。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這幅畫描繪了中途島海戰争期間日本人對VT-8魚雷中隊的大屠殺。

面對前線部隊對魚雷失去信心的報道,美國海軍軍械部推動改進,委托加州理工學院對魚雷的流體動力學進行系統研究,在湖上重複魚雷投射,并用高速攝影記錄姿态變化,以分析問題的原因。經過4,300多次試驗,專家們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首先,放棄了早期的低空低速雷擊法,代替小角度26~30度俯沖高速雷電,保證空氣穩定和最佳水角 安裝套筒狀阻力環,降低風速,在入水時起到減震作用,采用類似于日本"箱闆"的箱式穩定機翼,提高飛行穩定性, 最後在魚雷尾部加裝環形護罩,提高魚雷在水中的流體性能,保證航行順暢。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這張圖顯示了安裝了頭部阻力環和箱形穩定器機翼的Mk 13魚雷。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1944年10月,在黃蜂号航空母艦的飛行甲闆上,地勤人員準備為裝有配件的隧道掘進機魚雷安裝Mk 13魚雷。

經過以上測試後附着效果明顯,美軍迅速在該國大規模制造,運往前線供部隊改裝現有的魚雷,還做了更詳細的技術修改,導緻至少13次改裝,後期生産的Mk 13魚雷重量增加到1005公斤,長度4.19米, 該藥改為275公斤高能炸藥,速度提高到33.5節,射程為5760米,更重要的是,魚雷發射條件大大放松,從730米的高度到760公裡/小時的高速投射,明顯超過日本魚雷,最大高度限制為200米,最高限速為454公裡/小時。1945年初,美國海軍甚至進行了高空水雷試驗,從2,100米的高度投擲了六枚Mk 13魚雷,其中五枚正常運作!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一幅畫描繪了一艘美國TBF魚雷在防空火力下投擲魚雷。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在1945年的沖繩戰役中,儲存在美國陸軍陸地機場的Mk 13魚雷在抵抗環上塗有鲨魚嘴。

經過改進,Mk 13魚雷終于在1944年成為一種有效的戰鬥武器,在戰争後期的海戰中大放異彩,令日本海軍深受其害,而Mk 13魚雷最引以為豪的記錄是兩艘艦艇的沉沒"美國海軍",一艘未沉沒的戰艦,在海戰中被19枚魚雷擊中後被埋在海底。1944年10月24日,在1945年4月7日沖繩特别攻擊期間被埋葬在海底。這個數字還吃了10枚魚雷,翻倒并沉沒了!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共發射了1287枚Mk 13魚雷,命中514枚,命中率高達40%,其中50%的魚雷擊中了日本航母和戰列艦,堪稱巨型艦艇殺手!當戰争于1945年結束時,美國海軍對Mk 13魚雷的評級與戰時截然不同,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空中魚雷,并一直服役到1951年!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電影"阿基米德戰役"中大和号戰列艦被美軍魚雷擊中的鏡頭。

誰有二戰最強航空魚雷?日軍:我就爽了美軍幾把,後面不給機會

今天儲存在博物館中的Mk 13魚雷顯示了魚雷尾部的環形護罩。